感动,有没有用?

如果问过去这十年,中央电视台原创了哪些成功的电视品牌,我想《感动中国》一定可以名列前茅,甚至排名榜首。这个年度特别节目,从2003年2月播出首期,到现在已经持续八年。和其他大型节目比起来,它火起来的速度太快,当年就得到高度评价,并被迅速确立为中央电视台的年度项目;它扩散得也太广,到现在为止,全国各地的《感动XX》、《XX骄傲》无处不在,已经构成一种现象。如果说,对于其他类型的节目来说,被克隆是一件很让人不舒服的事情,但《感动中国》被复制,却似乎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更广泛地寻找感动,更大范围地传播感动。当然,这样的复制,也会反过来让《感动中国》感受压力。不过,这是好事,也真的会变成动力。这几年,每当我走进《感动中国》的办公室,总能看到黑板上一行一直没被擦掉的字:“一直被摹仿,从未被超越。”

《感动中国》的两个多小时,对于每个普通的观众来说,可能意味着无法被擦干的泪水,或者是心灵的一次净化。但对于这个社会与时代来说,《感动中国》的走红意味着什么?

泪水里,人们有一种怎样的期待?夸奖里,哪些标准被悄悄地改变了?四处开花,是寻找还是播种?当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感动着中国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的富有还是贫穷?这感动,与我们寻找中的信仰有关系吗?我们,还会感动多久?感动,有用吗?

感动中,还并没有清晰的答案,又或许,我们喜欢的未必是答案,而是寻找答案的过程。至少,我们现在还可以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