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第2/3页)

自性的开启,不是走离世界,而是进入宇宙之心。

在究竟的般若与菩提中,一个人能体贴一朵花,也能温柔对待整个世界!而一个人宝爱自己的身心不受染着,就是在宝爱整个世界!

4

说到颜色,艳丽繁华固然是美,朴素单纯也未尝不能有美的极致,万绿丛中一点红是耀目的,而万红丛中一点绿,则使生命有更鲜明之感。

最近读到清朝词人朱彝尊的一首《渔家傲》,前半部是:

淡墨轻衫染趁时, 踏春芳草步迟迟。 行过石桥风渐起, 香不已, 众中早被游人记。

这词使我看到了一个画面,在踏春赏花、争妍斗艳的人群中,一位“淡墨轻衫”的少女,缓缓的走过石桥,吹过她的微风都使人感觉芳香不已,看到的人都深刻的记下她的影像了。

淡墨轻衫,有时胜过花团锦簇!

很单纯的颜色,可以有非凡的创发力,我喜欢白居易的一首《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雪地里的红小火炉,多么动人呀!

我记得许多诗歌里的颜色,像“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王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孟浩然);“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颀);“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杜甫);“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

诗词里的颜色不正是生命的写照吗?在生之历程的对应里,我们总是企图要穿越表面的色泽,渴求找到生命的本然之色。

一个学习佛道的人,正像是淡墨轻衫走在缤纷的人潮里,是用一种单纯、素朴之力来超越,随风放散自性的芳香。

我常常这样提醒自己:再单纯一些、再平静一些、再朴素一些、再可亲一些,把内在的颜色找出来,不要被世界起落纷繁的颜色所转动。

5

我愿意学习白瓷盘,收敛自己的美,来衬托一切放在盘上的颜色,并在这些颜色过后再恢复自己的洁白。就好像在生命的历程里,一切生活经验都使它趋向美好,但不耽溺这种美好。

我要学习一种介于精致与素朴的风格,虽精致而不离开生活,不要住在有玻璃框和温度调节的温室;虽素朴但使自己无瑕,使摆放的地方都焕发光辉。

我要学习用一种光耀包容的态度,来承受喜乐或苦痛的撞击。使最平凡的东西,一放在白瓷盘上,都成为宝贵的珍品。

我要用我的白瓷盘,盛满生命的庄严、智慧的华美、清纯的色泽,来供养这个世界!

6

这使我想到,佛教经典时常把人比喻成一个“宝瓶”,在我们的宝瓶里装着最珍贵的宝物,可惜人都不能看见自己瓶中的宝物,反而向外去追逐罢了。

我们的宝瓶里有着最清明的空性与最柔软的菩提,只可惜被妄想和执著的瓶塞盖住了,既不能让自性进入法界,也不能让法界的动静流入我们的内在。

我们的宝瓶本是与佛一样珍贵,可惜长久以来都装了一些污浊的东西,使我们早已忘记了宝瓶的本来面目。不知道当我们使宝瓶回到清净的面貌,一切事物放进来都会显得贵重无比。

打开我们妄想与执著的瓶盖,这是悟!

使生活的一切都珍贵无比,这是悟后的世界!

试着把瓶里的东西放下,体验一下瓶里瓶外的空气,原来是相同的,这是空性!

当我们体会了瓶里瓶外的空性不二,容纳一切生命的历程,使贪转化为戒,把嗔转化为定,将痴转化为慧,这就是般若!是烦恼即菩提!

我们要有这样的认识:我的宝瓶和众生的宝瓶没有不同,我的自我清净就是在清净法界,在使一切众生走向清净之路;如果我能开启宝瓶,则不只能自净,也可以得到法界里佛、菩萨、护法的加持洗涤,快速走向清净之路。

我们也要有这样的认识:我的宝瓶与佛菩萨的宝瓶清净无二,我所缺乏的是更深切的智慧与慈悲的开启,是对究竟空性没有体验,是不能以般若来看待因缘,是难以用菩提的心来转化生命的困顿与苦恼罢了。

因此,我不只要做白瓷盘,衬托人间事物的颜色,使其趋向美好;我更要学习做宝瓶,即使空无一物,也能在虚空中流动香气,并放出内在的音乐。

多么的可歌可泣呀!我要在人群里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有人群的爱,我要云在青天水在瓶,那样自由自在,并保有永久的清明。

7

《宝瓶菩提》是菩提系列的第七部,它时时提醒我把自己当一只宝瓶,来承装、显扬生命中可歌可泣或可哀可痛的事,并且提醒我,众生都是宝瓶,我在做的,只是和大家一起,努力的打开生命的盖子。

众生都是渴望打开生命的瓶塞,在我的菩提系列出版以来,天天信箱都是满的,使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走向清净之路的想望,但是,走向清净之路凭靠的不是想象,而是实践,实践之一是“悟”——打开宝瓶的盖子。实践之二是“自净”——洗刷宝瓶的内部,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关于宝瓶、关于开悟、关于自净,我们或者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自性就像困在宝瓶的空气,开悟者只不过是打开宝瓶,让被困的空气回到广大无边的空气里面。法界的空气并不比自性的空气伟大或不凡,只是,它比困在瓶里的空气更自由飘动、更无碍自在!

有人问云门:“灵树上的果子熟了吗?”

云门说:“灵树上的果子,究竟有哪一年是不熟的?”

南泉普愿送别黄檗希运,指着他的斗笠说:

“长老身大,笠帽却小了些!”

黄檗说:“虽然小,大千世界都在里面!”

僧问志公:“何处是道场?”

志公说:“每日拈香,不知身是道场!”

我们的瓶子虽小、我们的身心虽然脆弱、我们的生命虽然有限,但不必畏怯,如果我们有单纯之心来看清自己、来对应世界,即使上釉上彩、在炉火中燃烧、用高温锻炼,我们这清清白白的本性是不会变质的,永远留着清白,在人间!

8

我是多么祈望这个世界,是一个宝瓶,没有杀戮、争端、仇恨,维持着永久的和平。

我是多么祈愿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吉祥、如意欢喜,走入清净的菩提之道。

因此,我愿意把一切的福德回向给一切众生,使人人善根增长、福慧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