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第2/3页)

“活”的本身,是带着觉醒,从日常生活中转过身来,穿过了意识的相对,有着知性的内证经验与感性的清明胸怀,就好像把一本书打开,单纯、明朗,有着绵延不绝的力量。

活,是生活!是实践!是体验!是纯然而深藏的悟!

伟大的大慧宗杲禅师说:“今时学道人,不问僧俗,皆有二种大病:一种多学言句,于言句中作奇特想。一种不能见月忘指,于言句悟入,而闻说佛法禅道不在言句上,便尽拔弃,一向闭眉合眼,做死模样,谓之静坐、观心、默照,更以此邪见,诱引无识庸流曰:‘静得一日,便是一日工夫!’”

学佛的人不能期望有一个理想的环境,或期待躲在蒲团上,就像芒花飞扬,它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理想的环境,它只是努力地开放、爆开,等待风来的时刻。

要像那样,痛快、积极,而且珍惜人世。

4

每一天,或者说每一个今日,都是或悲或喜。

前几天,我路过台北东区的暗巷,突然有一条狗跑出来对我狂吠,我停下来与它面面相看,最后它叫得无趣,就摇摇头走了。

那一天晚上我坐在寒夜的窗口,心里充满了惭愧与感伤,想起《妙法莲华经》里有一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所有的众生见到他都起欢喜心,即使最邪恶的众生见到他都能升起心中的清净。这使我知道,自己离圆满的人生境地仍然是很远的,更不要说菩萨的境地了,在黑夜里孤单的小狗都不能因见我而有喜心,甚至不能信任我,甚至对我狂吠,想起来几乎要让人落泪。

我还要更谦下一些,使忍辱成为可能,使无限的包容成为必然!

我的文章,我使自己清净的历程还是如此渺小的呀!但是我并不害怕这种渺小之感,渺小使我知悉了宇宙之大,渺小使我能常保精进之力去创造一点点伟大。我也不畏惧人间的苦恼,因为我有这样的认识:任何众生都会遭遇到的苦难,我也可能遭遇;众生会流的泪,我也会流;众生觉得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辗压,我也会承受。

重要的是,在三界火宅里,我是不是有源源的清凉甘露?在冰天雪地的历程,我是不是有不熄的熊熊烈火?在无边的黑暗长夜,我是不是已点燃了一盏明灯?

让我每天都有一颗星星吧!

我的星星,或者说我的文学,希望给这热恼的人间带来一丝清凉。

那清凉也许不多,也许轻轻掠过,也许不足以解渴,也许朝露一样很快地蒸散,但就让我们敞开心灵,品味那一丝清凉,就像有时我在山林里走累了,采下一朵牵牛花,含着花中的一点蜜汁,或是咀嚼酢浆花酸溜溜的果实,感受到微细的清凉,使我觉得可以再走很长的路,而不感到口渴了。

深夜里,我写着微不足道的生活与学佛的一些心情,一些欢喜与忧伤,那就像我走到院子,看看天上的月亮或星星,看到它们那么沉默、那么温柔,为什么能让千千万万人感动呢?它们的力量源自何处呢?后来我才知道,它们之所以令人感动,之所以有鼓舞人的力量,是因为人人心里都自有月亮与星星。

我是那样确信人人的心里都有明月、都有星星,这是我的文章存在的理由,是我一直写下去的信念。

5

我们的生活固然充满了惊心与溅泪的历程,但生命的滋味有时不必惊心或溅泪才有。

有一天寒流来袭,我偶然开车从二桥要到大溪去,是黄昏的时候,天已近全黑了,寒风不知何时吹起,令人感到格外寒冷。

这时看到路边亮着一盏灯,冒着热腾腾的烟气,我看到一家小摊,上面写着稚气的黑字:“阿郎豆花”。我立刻停车下来,阿郎想必是正对着我微笑的这位了,满口因嚼槟榔而红掉的牙齿,还有一双粗大的手特别醒目。

我叫了一碗热豆花。

阿郎说:“要不要加一点姜母汁?我的姜母汁很浓,饮了会喷汗的。”

“好呀!”我说。

滚烫的豆花很快的送到面前,因为风大,热气显得更飞扬,我和几位刚从瓷器工厂下工的工人,一起蹲在屋檐下,一匙一匙小心翼翼,深怕烫了嘴地喝豆花。果然,阿郎的姜母汁很够劲,我的汗水很快就冒出来了,等吃完豆花,早已满头大汗,通体都是热气。

问知阿郎每天工厂下工的时候,都会到同一个位置卖豆花,我就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了,觉得那一碗十块钱的豆花在寒气中饮起来,滋味要胜过任何山珍海味。

后来,一有空,我就会去喝阿郎豆花,使我们竟立刻熟识了,好像很久以前的朋友。

有时候去喝豆花,他没有出来卖,就令我有怅然若失之感,一如寻好友不遇。

过了很长的时间,我们都维持着平淡而温暖的情谊。

有一阵子,几次我想去吃豆花,都没有遇见阿郎,使我在长夜里时常感到忧心。经过几个星期,阿郎终于出现了,开朗、纯朴一似往昔。

“好久没有出来卖了?”我忍不住问他。

“回去下港故乡,看看家里的人。”阿郎边挖豆花边说。下港,就是南部的意思,是北部的台湾人对南方的称呼。

“你也是下港人呀!你的故乡在哪里呢?”我感到很好奇。

“我是旗山人。”阿郎说。

“旗山”这两个字使我震了一下,因为那正是我的家乡,阿郎看我怔住了,补充地说:“是高雄旗山,那个种了很多香蕉的地方呀!”

“我知道,我也是旗山人!”我说。

这一次换阿郎怔住了,我们两人都同时长长的叹口气。

像我和阿郎这样偶然的相遇,不足以令人惊心溅泪,却是生命里的真实情境,使我们感到欢喜、感到有滋味、感到云虽淡风虽轻,却有动人的风采。

我想起曾在一家庙门口看到的偈:

心安茅屋稳, 性定菜根香; 世事静方见, 人情淡始长。

我的文章,我在生命中的成长,不一定非要用溅泪的方式,才让人惊心地知道,我只要淡淡的,正如寒夜里看到小摊的灯光,停下来,喝一碗热腾腾加了姜母汁的阿郎豆花。

冒一些些汗水,有小小的温暖,生命的勇气有时是由这些极淡远的幸福所带来的。

6

这一册《清凉菩提》是近一年我对生命的感悟,本质上虽是菩提系列的继续,在风格与观照上,是与从前有一点不同了。

好像华严狮子,一步一步往前走,每一步都留下一些脚印,这是十分自然的发展。

我在生活里学习佛法,学习着把人人都看成是纯洁的,我希望每一位与我相遇的人,我都看到他的好品性,用他们的好品性来提升我;也学习着把我遇到的每一事物,都看成对我有益,用这种有益来使我走进菩提性海里清净空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