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钉子户伟大教材

看了就知道,《阿凡达》是一部反映钉子户抗暴力拆迁的影片,剧情如下:

第一阶段:2154年,一个叫RDA的土地开发公司,来到一个叫潘多拉的地方搞开发,号召大家只要搬家就可以有诱人的赔偿。可那条街居民一根筋,说这里是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再多的钱也不干。开发商就很恼火,这家开发公司是有政府背景的,手下还有一些性格暴烈的打手,就像城管。于是开始打。但这些居民很难缠,拥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自制武器如弓箭、石头,还有违章的大型宠物如长颈马、迅雷兽,加之老街地形复杂道路崎岖,手机信号都有死角。开发商一时得不了手,倒伤了不少人。这个时候开发商就想出派“阿凡达”去当卧底的点子。所谓“阿凡达”计划其实是让自己人化妆成当地居民的模样,了解地形、刺探情况、分化瓦解,为开发商提供最佳拆迁方案。

第二阶段:可是这个叫“杰克”的阿凡达在卧底时不小心泡上了当地居民首领的女儿,发生了真感情。于是卧底就被反卧底,策反被反策反,回过头来动员开发商要体恤民意、别强拆,他个人还愿意在开发商跟居民之间做沟通工作。开发商就毛了,更毛的是城管头子(那个叫夸奇的退役军人),觉得杰克简直丢了城管的脸,一怒之下率部去攻打。他们有巨型推土机,有定向爆破,有武装施工队,一时居民望风披靡,抗暴力拆迁的领导人也死了,就是那女孩的爸爸。

第三阶段:这时杰克终于明白,根本不需要什么沟通,大家只能以暴制暴。他带领居民们用自制武器与城管殊死搏斗,燃烧瓶、弹弓、骑着大型野生动物或违章空中管制的飞鸟......最后一幕很有寓意,武装到牙齿的城管头子被女孩用最土的弓箭射杀,代表强权终究战胜不了民意。

看了这部史诗般的钉子户巨片,我有几点影评:

一、正义。各方都觉得自己代表正义的,比如开发商认为他是拉动了GDP,搞活了经济,为这条落后愚昧的老街带来新气象,只是遭到不明真相群众的抵制;城管头子认为叛徒杰克简直不可理喻,一名前军人怎可以不听组织的指挥,那些垃圾生物一排炮打死得了,废什么话;居民们则认为,他们不需要也不接受所谓“美好生活”,对于“美好生活”他们有自己的标准,他们就愿意住在树洞里,跟大地神灵在一起,而不愿去住高级电梯公寓。这个影评是:所有的战争都因自以为的正义而起,但真正的正义是——不要轻易改变别人生活的方式。

二、觉悟。影片没有交代是否有漫天要价的情节,那些居民们住的是黄金口岸,开发商确实也开出了很高的价格,但居民们还是不搬迁。那棵上千米高的参天大树成为钉子户们伟大的图腾,脚下根蔓则是链接千万年来亲情的基础,他们为这个活着。但开发商认为那棵树、那些刁民,统统不醒事体,不支持城市建设,没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觉悟。我觉得这个没问题,问题在于:谁是小我谁是大我。这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问题。

三、自焚。居民们在高科技飞行器袭来时并不躲避,火炮打来还倔强伫立在那棵大钉子前,其实是玩自焚。自焚不划算的,当看到居民烧成碳化物,飞行器里的城管们还哈哈大笑,觉得这些生物真的很二逼。可见碳化物感动不了谁,自焚改变不了命运。就此,以暴制暴的杰克才是对的,他带领大家直扑过去,一顿乱打,城管们才屁滚尿流,居民们才换回了家园。

四、叛徒。作为人类我生平第一次背叛了人类。每当外星土著与地球城管们搏斗时,我是悄悄站在外星人立场那边的。城管们每回向外星土著开枪时我就紧张,每死一个外星土著我就黯然神伤,那些外星大鸟每抓下一架飞机时我很想鼓掌。及至射杀城管头子时,我生怕他复活过来,忍不住对那个外星土著美女喊:赶紧补上一箭......估计这些叛徒的念头,很多看了影片的人也会有,大家都有代入感了,同仇敌忾。还有一件微妙的事,其实那些外星土著女孩长得并不好看,但看着看着就觉得她们很妩媚了......这不奇怪,所有的生物不是因为符合人类审美标准而美丽,而是因为心灵相通而美丽。

五、技术。很多中国电影人在评论《阿凡达》技术上的领先,说这部片子是视觉盛宴但内容一般。我就知道中国电影为什么落后了,土鳖的中国电影人根本不知什么是好作品,他们要么把一部作品的主题搞得神神叨叨,比如《三枪》。要么搞得高屋建瓴、文以载道,比如《孔子》 ......其实好的作品就是反映人性的,中国电影人不是不知道这个,他们先是不敢,后便不能,人性被镰刀割掉了。所以大部分中国电影就是太监电影,我们拍点被矫过的历史片就可以了,幻想片肯定不行。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想象力不行,也不是想像力不行,而是对未来的责任心不行。中国电影只对有关部门负责,不对未来负责,中国电影不是电影,是有关部门操控的皮影戏。

这部片子有唐福珍、潘蓉、最牛钉子户的命运,有河南、四川、上海最焊城管的身影,还有拆迁办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精神,我实在怀疑卡梅隆是悄悄在中国卧底多年后才想出这个剧本的,只是把结尾弄得光明一些。总之,《阿凡达》是一部讴歌钉子户抗击暴力拆迁的成功典范,不论战术上还是战略上都值得借鉴。

最后,技术上中国电影落后五十年,人性上中国电影落后五千年。

04/01/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