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四则(第5/5页)

M:“但是”后面大做文章。

S:“但是”后面确实有文章可做。

M:当然当然。别愤怒,百花齐放。

S:也可以百花怒放。不过不保证肯定不是毒草。

我看,平等,这件事跟爱情差不多。平等很可爱,是你朝思暮想的情人,比如这么说。但是,不是你爱上谁谁就也得爱你。不是你渴望平等,人家就一定要把你平等相看。为此你拍案而起,得,人家没准儿更躲你远点儿,怕不留神“欺负”了你。人家跟你说话总得加着小心,那样你准保又要愤怒——难道跟残疾人说话就总得这么小心翼翼吗?你又要喊——残疾,给了我们什么特权!就这样,你越愤怒人家越把你另眼相看,越给你“特权”,然后你更加地愤怒,结果弄成了个怪圈,一圈一圈地转下来你离平等越远了。(顺便说一句,你把人家也弄进一个怪圈里去了——欺负你是欺负你,不欺负你还是欺负你。)我曾经就是这样,把自己和别人都弄到怪圈里去了。幸运的是我看见了这个怪圈,发现打破它的办法首先是放弃愤怒。从愤怒到放弃愤怒,不等于不会愤怒,不等于麻木,尤其不等于沾沾自喜于做一道伪劣的风景。

M:应该说,放弃对别人的愤怒,把那美丽的愤怒瞄准自己。

S:对对。因为,平等要是丢了,一定不是贼偷了,一定是自己糊里糊涂地忘了它在哪儿。平等,确实很像爱情,不可强求。强求有时可以成婚,但那婚姻中没有爱情。即使人家愿意送给你平等,但是送来的肯定不是平等。

M:不过,要是人家不认为你有爱的权利呢(还有工作的权利、学习的权利),你也放弃愤怒?

S:你是说有人在违法?那还用说?义不容辞,愤怒地把他送交法庭或诉诸舆论就是。不过我想,这样的局面并不是最难应付的局面。最难办的是人家并不违法,只是在心里看不起你,目光中流露着对你的轻视和可怜,你可有啥办法?

M:用行动,只有用行动消除他们的偏见!用我们的意志、作为、智慧,来消除他们的偏见。

S:好主意。好主意倒是好主意,可要是你的行动仅仅以他们的偏见为坐标,仅仅是根据那些偏见做出的反应,你还是有点儿像夺路而逃,逃进一种近乎复仇雪耻的勇猛中去了。但是这样的出逃,很可能急不择路而掉进什么泥沼里去。

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有段话,大意是这样:我们可以为了从高处鸟瞰风景的缘故而去爬一棵树,也可以由于有一头野兽在后面紧紧追赶的缘故而去爬一棵树。在这两种情形下我们都是在爬树,但动机却完全不同。前者,我们爬树是为了娱乐;后者,我们则是受恐惧的驱使。前者,我们要不要爬树完全是我们的自由;后者,我们喜不喜欢都得这样做。前者,我们可以寻找一棵最适合我们意图的树;后者,我们却无法选择,必须立刻就近爬上树去,也就是说由一头野兽替我们做出了选择。

M:这个比喻挺不错。平等的前提,非得是自由不可,心灵的自由。爹娘让你娶A小姐你无奈就娶了A小姐,这是包办婚姻;爹娘让你娶A小姐你一气之下就娶了B小姐,这其实仍不是自由婚姻。关键是你到底爱不爱?爱谁?你是不是尊重和服从了自己的爱、自己的愿望和意志?当然,你还得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A小姐和B小姐的意愿。

S:事业也是这样,一切都是这个逻辑。当我们摆脱了那头野兽,当那头野兽看见我们就逃而不是我们看见它就逃,当我们忘记了残疾,就是说我们自己心里先不受那残疾的摆布,那时,平等便悄然而至,不用怎么喊它,它自然就要光临。光临得既不鬼祟也不张扬。它光临的方式,主要不是从门外进来拜访你,而是从你心底涌起,并饱满地在那儿久住。

M:残疾,你相信真能忘记它吗?要是仍然有人因为残疾而歧视你呢?

S:法律管不了的事,只好由文明的慢慢发达来解决。有句俗话——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吗?

M:你不是说,我们就不需要别人特殊的帮助吗?

S:请你相信我,至少我没那么大能耐。世界上可有一个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吗?如果把帮助和蔑视混淆,那头野兽就又要掉头追来了,帮助,全是特殊的,没有统一型号。你个子矮,你要一双高跟鞋,我双腿瘫痪我不要高跟鞋,我要一辆轮椅和一些坡道,我们都不是孩子了,所以我们就不要谁再来摸摸我们的后脑勺儿,你说是不?

M:要不要你妻子摸一摸呢,有时候?

S:这另当别论。

一九八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