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KA!享受慢生活

FIKA!FIKA!北欧人尤其瑞典人,谁还不懂得FIKA的概念和享受FIKA的愉悦,那可说太OUT了。这个既可做动词又可做名词的北欧特色词,形象地反映了北欧人一天之间或者工作间隙,其本意即指不可或缺的、和朋友或者同事喝咖啡交流的短暂休闲时间。

FIKA时间长短通常取决于是上班还是在野。上班族的公司FIKA通常一天两次,一次20多分钟。上午10点多和下午2点多,人体最需要加油的两个时间段,是北欧人的FIKA高峰期。

FIKA有点中国社交里去喝杯茶的意思,但北欧人的FIKA,明显有别于仅限于中国土豪圈或者文人雅士圈里的所谓高大上“喝茶”概念,更具有随意性和普遍化,也可说是全民行动。公司里上班间隙的FIKA,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员工大脑放松时间。

高中生、大学生们课间时间去FIKA,喝杯咖啡或者热巧克力,和小伙伴们聊聊天,谈谈最近碰到的有趣好玩的事情,或者上星期刚从挪威滑雪归来途中的偶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家庭主妇或者享受爸爸假期的奶爸们更是享受FIKA时间的高手,两三个家庭常常带着宝宝,聚在咖啡厅尽情享受谈天说地的FIKA时光,好不惬意。

北欧人对咖啡的热爱,简直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每天三五杯咖啡,已经是很节制的了。但从三五步一个的咖啡馆,以及咖啡饮用量全球前四(每人每年1000杯以上)这个数字,就足以领教北欧人对咖啡有多么热爱。

有空去喝杯咖啡吧!这是北欧人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交际辞令。如果不是很要好的朋友,北欧人一般不会贸然邀请刚认识的朋友一起去吃饭。作为家以外社会交际的延伸,喝咖啡成了开始交往的首选。在咖啡馆熟悉的气氛中坐着干什么,都会让人觉得心安。所以大大小小温暖舒适的咖啡馆,为各类人提供了生活中极大的便利。

FIKA的时间不仅是喝咖啡,可口的甜点如肉桂卷、浆果派、巧克力等,永远是化身如花美眷的完美咖啡伴侣。北欧常年温度偏低,夏季24度左右恒温。在这种温度森林里慢生长起来的蓝莓、覆盆子等浆果味道醇厚可口、滋味悠长,做甜点实在是绝味上品。再加上自家花园苹果树上结出来的酸甜可口的苹果,身在北欧而不会烤甜点里起步级的苹果派、蓝莓派,简直对不起满森林的蓝莓和一院子的苹果树。

咖啡不仅充当了生性内敛的北欧人在同事、朋友等社交场合的润滑剂,更是男女交往不可或缺的利器。若一对男女初相识,那么下一步八九不离十定是约在咖啡馆去畅谈人生。若两相愉悦,约在其中某一方家里去品尝“我家新进的那台现磨咖啡机现磨的咖啡”是二人关系飞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很多新婚伉俪婚礼上追溯邂逅往事的时候,咖啡总会作为一个关键词温情脉脉地出现。

话说我来瑞典,学会的第一道甜品就是烤苹果派。可说苹果派一出,天下无敌。无论什么样的聚会,带一盘自己烤的苹果派,永远不会失手。美滋美味的苹果派加上令人欲罢不能的高浓度咖啡,怪不得北欧人都心甘情愿“堕落”FIKA时间!

一杯咖啡,一个令人心安的咖啡香气缭绕的斗室,一本书或一个笔记本,常常可以让人消磨掉北欧漫长而严寒的冬季的每个周末。尤其是那些喜静不喜动的人们,远离酒吧的狂闹,音乐流淌的咖啡馆,给喜欢独处又乐于群居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去处。

北欧人和家庭相处的方式就像和恋人相处一样,喜欢对方却也不必常常黏在一起。既享受家庭生活的喧闹,又不会失去一个人独处片刻的愉悦,咖啡馆就给了人们这样一个理想场所之所在。咖啡馆,是北欧人家庭的一个延伸,是另一个小型的社会。泡咖啡馆是北欧人典型的“生活至上”的人生态度。

北欧祖母的咖啡桌

在咖啡馆里,人们可以会见友人,或者一个人自由的思考。北欧人的人生观里工作和享受生活是并驾齐驱的,业余生活同样承载着让一个人生命繁盛的重任。工作的时候,你是一个全副武装的智者,但在休闲生活里,身心彻底放松的北欧人“呆傻”立现,搞不好回家的路上多块障碍就不认识了。所以让一个北欧人崩溃和愤怒的办法,就是让其业余生活去加班或者另打一份工。

也可说这是高福利社会的另一种表达,即工作的时候用心投入工作,休闲的时候绝对不可被打扰。哪怕20分钟的咖啡时间,如果你不知轻重地走过来和一个平素工作中关系还不错的同事讨论些许有关工作的事,也会极大程度地引起对方的不悦和反感。从这一点引申开说,北欧人生活至上的观念,处处渗透在生活中。而生活至上的同义词,就是家庭至上。

在高税收、高收入、高福利的社会模式下,人人老有所养。所以北欧人也许并不重视四世同堂,同高堂双亲圣诞节、仲夏节团聚一下,已经是极限。但这并不能说北欧人不孝冷漠,因为在北欧人看来,每一对夫妇都是独立的,都有各自的生活空间和圈子,父母也有父母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社交圈子。就像自己和配偶的生活不喜欢被别人打扰和计划一下,北欧人也从来不会去打扰和计划父母的生活,包括要求带孩子。

北欧祖父母几乎没有给孩子带孙子、孙女这一说,成年的孩子们也不会要求父母这样做。所以你会看到一个个金发碧眼酷劲十足的美女帅哥,一旦走进家庭这个范畴,照样会用曾经夹香烟的手、文身的臂膀,撑起抚育儿女的重任,凡事都秉承“自己来”。反而是移民北欧的中国女子们,不管在海外生活了多少年,父母照管孩子的风气依然长存。一旦打算结婚要孩子,长长的生活清单里第一个计划就是:接妈妈过来照顾月子,接妈妈过来带孩子。不过也情有可原,身在异国,平日里工作忙碌,也只有一年的孩子假期,可以接妈妈过来四处走走,共享天伦。

所以北欧人基本上和父母都是“君子之交”。但对以自己、配偶和孩子为个体的小家却极为重视,几乎每天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有事晚归一定会电话告知对方。生活中日复一日的几点上班,几点下班,这一天打算做些什么,发生了哪些事,周末家庭日计划做些什么,见哪些朋友,都是北欧夫妇日常琐碎的生活点滴。而且这些都是主动倾诉,想要让对方分享。如果哪一天夫妇间不再分享这些,就离离婚不远了。

在这一点上北欧诸国政府更是上行下效,一年的带薪百分之八十“妈妈假期”“奶爸假期”已经羡煞旁人,且一年里至少四个假期的休息度假,更是纵容的有钱没处花的北欧人夏日里拖家带口满世界飞,一时间赢得“北欧人全球酷爱旅行排名指数第一”之美誉,这里面瑞典人更是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