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是一种信仰

什么是慈善?

我不想轻易给慈善下个定义,但它的内涵的确有被误读。很多人一提到慈善,都会拿谁谁捐了多少钱说事儿,似乎捐的钱越多,善行就越大。其实,这是误区。你有良知,做你尽可能做到的事,就不必在乎事情的大小。举个例子,在路上被人揍一拳,我不还手,而是原谅他,这也是一种慈善;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知道给予,懂得感恩,这就是慈善;少用塑料袋,节约一张纸,这也是一种慈善。

确切地说,慈善,不是有钱人才能玩的,它应该是一种宗教教义,尽你所能,帮助别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天边小学”独特的升旗仪式,曾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I Do儿童基金会的同事们在前往“天边小学”的路上。

小国柱的悄悄话。

两个瓷娃娃的乐观感染着每一个人,他们心中的希望最后变为了现实。

从I Do基金的成立来说,当时的地震捐助是全民参与的事情。在我公司,我不认为是我一个人在做慈善。我做了慈善,但我们公司其他所有参与此事相关的人也在做慈善。我们公司很多志愿者,地震时去四川,排练了很多孩子们喜欢的节目,他们这就是在做慈善。还有媒体的记者,定期写一些和慈善相关的倡导性文章,感染并带动更多的人,这也叫慈善。

慈善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心境,善就是你做的事能让别人开心,可以满足别人的愿望。做慈善,带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希望,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我还记得有个叫“海军”的小孩子,他很不幸,1岁时时患上了成骨不全症,这种病会让人的骨头异常脆弱,哪怕咳嗽得厉害点,都会骨折,这种患者俗称“瓷娃娃”。

“瓷娃娃”小海军自患上这种病后直到8岁时,一直在床上度过。8岁的年纪,正是孩子活蹦乱跳的时候。可是,因为家里贫困,没钱给他治病,他只能躺在床上,一遍遍默念着他的三个梦想。

2010年4月,通过瓷娃娃关爱协会与《鲁豫有约》栏目组,我们听说了小海军的故事。我的一个念头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帮小海军实现他的三个愿望。

小海军的第一个愿望,是希望去看看北京天安门。第二个愿,是可以蹦蹦跳跳地背着书包到学校上一节他最喜欢的美术课。他是个画画天才,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指导,却画的一手好画。最后一个愿望是健康起来。

我们决定先实现他的第三个愿望,因为实现了第三个愿望,其他两个愿望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真。2010年4月20日,I Do基金资助小海军完成了“截骨矫正髓内移植”手术。手术相当成功,经过一系列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小海军就能奇迹般站起来。

当小海军激动地落泪时,我知道他不仅仅是因为将来可以健康地生活下去,还有原因是在于他可以实现另外两个愿望了。我们的举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帮助,而是从心底让他产生对生活的希望和期待。

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我们时刻关注着社会上那些亟需帮助的孩子们。从打工子弟到天边小学,我们始终在努力,让我们的爱与关怀带来持续的希望。当然,我们力量有限,带来希望,给每个需要帮助的人们以力量,所有人的力量连接在一起,才能成就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而对那些我们帮助过的孩子来说,每一个我都寄托了深深的感情,我期待着看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当他们用稚嫩的脚步积极地走上他们的人生之路时,我会感到一种暖暖的幸福,因为我们帮助一个孩子,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看到原本陷入困境的一家人快快乐乐地生活,真的让人倍感高兴。

我还有种看法,慈善是一种信仰,需要你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意愿和热情,它可以驱使你坚持向前走。正如对信仰的虔敬能让你在转山路上不停向前走一样。任何事,只要是你发自内心意愿去做的,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你也会乐在其中,这可能就是俗话说的,痛并快乐着吧。

通过做慈善,我更能感受到一个佛教徒的生命价值。每一次身体力行慈善公益活动,我都能感受到被需要的快乐与满足。更重要的是,这些还会影响到我身边的人,最终,把个人的善举变成了一个团队的慈善,整个公司的慈善。

这种成就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

有人曾问我,做慈善和做企业一样吗。

我回答,一样,也不一样。

一样,是因为做企业和做慈善都很累,其实做慈善更累。但你真正热爱,做起来就很快乐。不同的是,做慈善会让你超级幸福。做企业,责任重大,融入你的思想和身体里,但做慈善,责任更大,责任感会很强地融汇到你脑海中。只有做过,你才能真切感受到。

在我看来,慈善是条朝圣路,需要像信仰那样虔诚地去做。慈善也是希望,它照亮了每个人脚下的路,让每个人在人生这条路上,奋力向前,向前,向前,跨过阻碍,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