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们的收入(第2/2页)

而不挂靠王室、独立谋生的画家呢?凡高的例子被举烂了,而且缺少对比。说克劳德·莫奈。

此人(以及他的好哥们雷诺阿)的幸运之一,在于活得长。以1886年(莫奈46岁)为界,之前他穷得一塌糊涂,之后他画作有了销路,就能买房子、挖水池、养睡莲了。

莫奈二十郎当岁时,过的是这种日子:那时节的年轻学生,穿衣打扮大多是波希米亚风——换句话说,吉普赛人似的,以不羁为美。但雷诺阿后来描述说,莫奈的打扮却很布尔乔亚情调;虽然穷困,却打扮得像花花公子。“他兜里一毛钱都没有,却要穿花边袖子,装金纽扣!”在他们穷困期,这衣裳帮了大忙。那时学生吃得差。雷诺阿和莫奈每日吃两样东西度日:一四季豆,二扁豆。幸而莫奈穿得阔气,能够跟朋友们骗些饭局。每次有饭局,莫奈和雷诺阿俩人就窜上门去,疯狂地吃火鸡,往肚子里浇香贝坦红葡萄酒,把别人家存粮吃罢,才兴高采烈离去——雷诺阿后来对他的女儿说:

“那是我人生里最快乐的时光!”

1866年,莫奈画了《花园里的女人们》,说是“们”,其实模特就是同一个:他太太卡米耶。这画卖不出去,他又穷,只好把自己的旧作品拿出来,刮掉画布上的颜色,重新画。他好哥们巴齐耶看不下去了,很仗义地说:

“我给你2500法郎,你把《花园里的女人们》卖给我吧!”

但巴齐耶也没钱,所以:

“可是我只能按月付,每月给你50法郎……”

1922年,莫奈做完了他著名的巨作《睡莲》联画,捐给了国家——他那时不缺钱了。国家不好意思,想表示一下,于是花20万法郎,把《花园里的女人们》收购了。

有点儿讽刺:在莫奈作为独立画家、需要钱谋生的时候,国家没给他钱(他被官方沙龙拒绝过许多许多次)。等他有名了,有钱了,也老了,国家才慷慨解囊——这时候,他都不需要钱了。

国家鲜有雪中送炭,只顾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