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同仁堂(第2/2页)

讲起经营,同仁堂在迎合了皇家和官府需求的同时,也从没忘了平民百姓。每到会试之期向各地进京备考的举子赠送应季成药是传承了两百年的老规矩。这不但在全国扬了善名,还为日后培养了一大批高端消费者。对于穷人,每年夏天备预防中暑的小药那是惯例。不仅如此,当年北京城每年要清理一次城沟,也是同仁堂出资在各个城门开沟的地方挂上一排明亮的“沟灯”,为的是让走夜路的百姓不至于摔着碰着。当然,那高高挂起的大灯笼上少不了“同仁堂”三个大字。

就这样,京城上上下下的男女老少没有不知道同仁堂的,老药铺成了北京的一部分,相声里有《同仁堂》,童谣里也有同仁堂。与其说同仁堂经营的是药品,倒不如说同仁堂经营的是一种“养生”的文化,一种“济世”的气脉。这气脉从遥远的古代一直流贯至今,虽历尽坎坷却从未中断过。

给顾客配一分钱药的故事不是发生在古代,而是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位顾客要买四克天仙藤,在当时这四克药只值四厘钱,老店员前前后后跑了好几趟给包好了十克,说明用法后只收了顾客一分钱。

老字号上那瓷瓷实实的金字,正是靠着这无数次似乎是不经意间做成的一分钱生意捶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