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灵魂去流浪(第2/14页)

河西走廊,茫茫戈壁,于世无奇。声声作响的流沙,流沙边如此两轮明月,滚动中透着平静,荒凉中透着奇绝,深得天地之造化,机缘之凑巧。这沙,这水,一动一静,矛盾在此统一。鸣沙山的沙石自顾作响,声音如乐,灵动相合,这不正是天地间的和鸣吗?三毛正是决心远离浮嚣的城市,在这里感受一座沙山,一弯清月;感受这平实中透着的清冽,粗狂中透着的明丽,喧嚣中透着的宁静。

千年爱恨莫高窟

印度悉达多太子十九岁时,有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为了寻求解脱诸苦的方法,他决定舍弃王族生活,于一日夜间乘马逾越迦毗罗卫城到深山修道。悉达多骑马上,驭者车匿持扇随行马后。天人托着马足飞奔腾空而去。空中飞天一迎面散花,一追逐前进。

——敦煌莫高窟375窟西壁龛南侧壁画故事

三毛在《夜半逾城——敦煌记》中,曾忘情地写道:

“在接近零度的空气里,生命又开始了它的悸动,灵魂苏醒的滋味,接近喜极而泣,又想尖叫起来。

很多年了,自从离开了撒哈拉沙漠之后,不再感觉自己是一个大地的孩子,苍天的子民。

很多人对我说:‘心嘛,住在挤挤的台北市,心宽就好了呀。’我说:‘没有这种功力,对不起。’

站在万里长城的城墙上。别人都在看墙,我仰头望天。天地宽宽大大,厚厚实实地将我接纳,风吹过来,吹掉了心中所有的捆绑。”

这里是三毛最向往的地方,在去往这里的路上,她百感交集……

大西北苍苍茫茫,天高地宽,这唤起了她往昔在撒哈拉大沙漠时的情感,也只有在这里,她才能重温撒哈拉的故事。

一股浓浓的乡愁涌上她的心,她把东西全部都丢在了车子的座位上,她就像听到了生命的召唤,不由自主地向没有绿意的荒原狂奔过去。荒凉的一望无际的西北高原上,吹着坦坦荡荡的野风,卷裹着三毛那略显单薄的身体……三毛一阵阵惊喜。

在去敦煌的一路之上,三毛并不很在意车子经过了什么地方又到了什么地方。但有一个地方最让她心动,甚至一夜都“没有阖过眼”。三毛写道:

“……只是在兰州飘雪的深夜里看到黄河的时候,心里喊了她一声‘母亲’。”

她开始了另一种爱情——对于大西北裸露的土地,对那片没有花朵的莽莽荒原的挚爱。

敦煌莫高窟与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莫高窟是中国第一大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鸣沙山东簏的崖壁上,南北长约有一千六百米。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举目望去,在长达一千六百多米的岩壁上,层层排列着数百个洞窟,像千门万户鳞次栉比,又像无数蜂房错落镶嵌。虽然周围都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但是进入了莫高窟,这里却是绿树成荫,一条泉河蜿蜒从中穿过,呜唱着汩汩欢歌。简直令人无法相信,在茫茫的戈壁中,竟会奇迹般地出现这么一片美丽可爱的绿洲。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可以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丝绸之路”由此开启。千百年来,碧天黄沙的丝路见证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敦煌,南枕祁连,襟带西域;前有阳关,后有玉门,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丝绸之路上,敦煌从汉代起就是辖六县之郡,贸易兴盛,寺院遍布。有人曾说过:“敦,大地之意,煌,繁盛也。”多年来,祁连山雪水滋润着这颗明珠,让它千年不衰。两千年后的今天,这块被誉为“繁盛大地”的土地,以其拥有的举世无双的石窟艺术、藏经文物而成为人类最伟大、最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那些为了躲避战乱、受雇于此的民间艺人,在这里描述了难以计数的佛经故事,塑造了数千尊神态逼真的佛像。他们或是为了积善成德,或是为了福禄长久,或是为了丰衣足食,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将这里当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圣地。繁浩、精细的工程持续了十个朝代,历时一千多年,一直到元代,才基本结束。

从先秦到秦汉,从魏晋到隋唐,从宋元到明清,从现在到遥远的未来……每一时每一刻,她都是活生生的。在每一个国度,在每一方土地,她都能给人震撼与感动。伫足在她的面前,看着那些奔流的色彩,每个人都会用尽自己的感情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那些来自全世界的客人,在她面前无不为那磅礴的、庄严的宗教气势所折服。人们争相亲近着她,抚摸着她,探索着她……她就这样跨着时代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有时候,我们很想回到过去,回去触摸那已经很遥远了的生命痕迹,去聆听那西元前鸣沙山断崖上的叮当声响。然而当我们一页一页翻阅着古老的往事,却又忍不住热泪盈眶、心灵颤抖。是的,莫高窟在我们的追忆里是那么朦胧,那么神秘,那么遥不可及!

有人说,华夏族是一个创造文明的的民族。但其实华夏族本身就是一种古老的文明。又有人说,华夏族虽然创造了文明,但其实他们不懂得文明的真正内涵。可谁又了解文明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是岁月沧桑的咆哮吗?是滚滚沙场的呐喊吗?抑或是我们脚下那一片黄土地无声的呻吟声?这一切都距离我们太远了……文明啊,她是等待我们去创造的,而不是等待我们去炫耀的!莫高窟只是一个缩影,维纳斯亦只是一个缩影,巴比伦空中花园仍然只是一个缩影。但只有莫高窟是特殊的,她静静地走过数十个世纪,然后在一种文明与另一种文明的激情碰撞中突然惊醒,然后用她耀眼的光芒照射着四面八方的膜拜者,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欣赏到她夺目的色彩。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她已经不仅仅是属于华夏一个民族的了。曾经,日本人与欧洲人觊觎着这本不属于他们的财富,但无论是岁月还是炮火,都不能将她夺去,即使是流着鲜血,她也会带着愤怒焕发着她的青春!

在朋友的帮助下,三毛有幸能在莫高窟的一个洞穴里,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待上一会儿,去膜拜那些斑驳的痕迹,她多年的夙愿终于完成了。在《夜半逾城——敦煌记》中,她真真切切地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