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第2/2页)

通讯(三)

“士能已回,我同莫君[12]留此详细工作,离家已将一月却似更久。想北平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非常想家!

像片已照完,十层平面全量了,并且非常精细,将来誊画正图时可以省事许多。明天起,量斗栱和断面,又该飞檐走壁了。我的腿已有过厄运,所以可以不怕。现在做熟了,希望一天可以做两层,最后用仪器测各檐高度和塔刹,三四天或可竣工。

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这塔的现状尚不坏,虽略有朽裂处。八百七十余年的风雨它不动声色的承受了,并且它还领教过现代文明:民十六七年间冯玉祥攻山西时,这塔曾吃了不少的炮弹,痕迹依然存在,这实在叫我脸红。第二层有一根泥道栱竟为打去一节,第四层内部阑额内尚嵌着一弹未经取出,而最下层西面两檐柱都有碗口大小的孔,正穿通柱身,可谓无独有偶。此外枪孔无数,幸而尚未打倒,也算是这塔的福气。现在应县人士有捐钱重修之议论,将来回平后将不免为他们奔走一番,不用说动工时还须再未应县一次。

某县至今无音信,虽然前天已发电去询问,若两三天内回信来,与大同诸寺略同则不去,若有唐代特征如人字栱、鸱尾等等,则一步一磕头也要去的!……”

通讯(四)

“……这两天工作颇顺利,塔第五层(即顶层)的横断面已做了一半,明天可以做完。断面做完之后将有顶上之行,实测塔顶相轮之高;然后楼梯,栏杆,格扇的详样;然后用仪器测全高及方向;然后抄碑;然后检查损坏处以备将来修理,我对这座伟大建筑物目前的任务,便暂时告一段落了。

今天工作将完时,忽然来了一阵不测的风云。在天晴日美的下午五时前后,雷电交作。我们正在最上层梁架上,不由得不感到自身的危险,不单是在二百八十多尺高将近千年的木架上,而且紧在塔顶铁质相轮之下,电母风伯不见得会特别交情。

我们急着爬下,则见实测记录册子已被吹开,有一页已飞到栏杆上了。若再迟半秒钟,则十天的工作有全部损失的危险。我们追回那一页后,疾步下楼——约五分钟——到了楼下,却已有一线骄阳,由蓝天云隙里射出,风雨雷电已全签了停战协定了。

我抬头看塔仍然存在,庆祝它又避过了一次雷打的危险,在急流成渠的街道上回到住处去。我在此每天除爬塔外,还到某某斋看了托我买信笺的那位先生。他因生意萧条,现在只修理钟表而不照相了……

这一段小小的新闻,采用原来的通讯,似乎比较可以增加读者的兴趣,又可以保存朝拜这古塔的人的工作时印象和经过,又可以省却写这段消息的人说出旁枝的话,虽然在通讯里没讨论到结果上的专门方面,但是在那一部侦探小说里也自成一章,至少那某某斋照相馆的事例颇有始有终,思成和这塔的姻缘也可称圆满。

关于这塔,我只有一桩事要加附注。在佛宫寺的全部平面布置上,这塔恰恰在全寺的中心,前有山门,钟楼,鼓楼,东西两配殿,后面有桥道平台,台上还有东西两配殿和大殿。这是个极有趣的布置,至少我们疑心古代的伽蓝有许多是如此把高塔放在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