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米歇尔广场的一家好咖啡馆(第2/2页)

我要把旅馆里那间我写作的房间退掉,这样就只需付勒穆瓦纳红衣主教大街74号的房租了,那是微不足道的。我给多伦多〔7〕写过一些新闻报道,它们的稿费的支票该到了。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我都能写这种报道,因此我们有钱作这次旅行。

也许离开了巴黎我就能写巴黎,正如在巴黎我能写密歇根一样。我不知道要这样做为时尚早,因为我对巴黎了解得还不够。但是最后巴黎却还就是这样写出来的。不管怎么说,只要我妻子想去,我们就去,于是我吃完牡蛎,喝干了葡萄酒,付了我在这咖啡馆里挂的账,便抄最近的路冒着雨——如今这只不过是当地的坏天气而已,而不是改变你的生活的什么东西了——赶回圣热内维埃弗山,回到山顶上的那套房间。

“我想这该是绝妙的,塔迪〔8〕,”我妻子说。她长着一张线条优雅的脸,每次作出决定时,她的眼睛和她的笑容都会发亮,仿佛这些决定是珍贵的礼物似的。“我们该什么时候动身?”

“随你想什么时候走都行。”

“啊,我想马上就走。难道你不早就知道吗?”

“也许等我们回来的时候,这儿天气就晴好了。等天晴了,变冷了,就会非常好。”

“我看天一定会好的,”她说。“你能想到出去旅行,不也是真好吗。”

注释

〔1〕 指作者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哈德莉·理查森(Hadley Richardson, 1891—1979),她比作者大八岁,1920年两人相遇,1921年9月与海明威结婚,1921年至1926年定居巴黎。

〔2〕 布拉克(Georges Braque, 1882—1963),法国画家,立体派创始人。

〔3〕 魏尔伦(Paul Verlaine, 1844—1896),法国抒情诗人,是从浪漫主义诗人过渡到象征主义的标志。在他最优秀的作品中明确的涵义和哲理是不存在的;他的第一部诗集《感伤集》(1866),在技巧上纯熟地模仿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

〔4〕 马提尼克(Martinique)为西印度群岛中的一个岛屿,是法国的一个海外行政区,首府为法兰西堡。

〔5〕 作者谈到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指的是《在密执安北部》。

〔6〕 前锋山为瑞士西南部日内瓦湖东北湖滨的一小城。

〔7〕 指《多伦多星报》。海明威早年曾任该报驻巴黎记者,后来才辞职当专业作家。

〔8〕 塔迪(Tatie)是海明威给自己起的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