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是你的主场

我喜欢弹吉他,也经常在睡前故事里给大家唱歌。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别人说我唱歌的声音实在太难听了,大家都直言不讳地说:别人唱歌要钱,你唱歌要命。

但如果你有幸或者不幸跟我去次健身房,就能听到我真正鬼哭狼嚎的惨叫声。每次做无氧运动时,被健身教练逼迫着去举原本无法举起的重量,一次次力竭训练,想要放弃却无法放弃时,整个健身房都能听到我惨痛的悲号。

我曾经无数次地问教练:“你干吗这么虐我,我们慢慢来,像其他人那样,一点点提升不好吗?”而教练每次都展现着他健硕的肌肉略带鄙视地对我说:“你真的想练肌肉吗?你要知道,想增肌到位,就是要感到痛才可以。只有练到酸痛,晚上回去好好休息加上补充蛋白质,你的肌肉才能成长。如果没有痛感,说明今天你根本没练到位。”

舒适感,是成长最大的敌人;痛苦,是成长最好的标志。如果你想练肱二头肌,这块肌肉练完之后不酸痛,那肯定没效果。如果你偷懒通过按遥控器甚至疯狂玩英雄联盟来练习,那你的这块肌肉恐怕一辈子都练不出来。说白了,锻炼就是给自己找苦吃。

人生中的成长也一样。如果面对恐惧,不能踏出关键的一步,也许我们获得了舒适,但我们也失去了想要的未来。

2011年6月14日,父亲突然离世,那段时间的痛苦经历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葬礼后第8天我回到北京,每一天都那么漫长,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学校其实还有一门考试和两篇论文。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表示,考试可以补考,论文可以缓交。6月底,我才开始处理考试和论文以及毕业事宜。

7月6日是毕业典礼,其他同学都有自己的父母陪伴。我却一点都笑不出来——不但永远失去了父亲,母亲也不能来到北京。一如大一那年,为了逞能,我拒绝了父母的陪伴,孤身一人来北大报到。不同的是,那时候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踌躇满志。而这一次,以及在以后的漫长岁月,我都将一个人面对所有的挑战,还将担负更大的责任。

所有同学都在欢呼雀跃中庆祝毕业,我却有些迷茫。

出国的人去意已定,留下工作的人也找好了房子。学校要求7月 9日离校,而我当时还没有找好房子。突如其来的变故,把一切都耽误了。

由于父亲是因公殉职,在有关方面的照顾下,我可以选择回家乡当一名公务员。一份稳定、体面的体制内工作是这个时代不少人的首选。这份工作可以带给一个年轻人莫大的安全感。可我知道,父亲做了那么多努力让我走出新疆来到北京,就是不想要我过那种简单的、大多数人眼中的幸福的生活。我要的不是OK的生活,而是有梦想有激情能改变世界的生活,而这一切,乌鲁木齐无法满足我。我记得一句话:“做小决定的时候听从大脑,可以分析利弊。而当做大决定时一定要追随自己的内心,因为你的心多多少少会知道要怎样选择。”

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永远是个难题,可以说,我是排除万难才得以留在北京。

在我的价值观里,男人要独立自强,自己扛下所有困难,对所遭受的一切苦难保持沉默。至今让我忘不了的一个画面是,父亲去世后,我在卫生间听到亲戚们劝母亲让我留在家乡留在她身边,而母亲坚持让我追求自己的梦想。那一刻,我心如刀割。

任何一个“北漂”都活得相当艰苦。在大城市别说找间房了,就是找张床也不容易。即使很简陋的8平米的房子,租金也在3000块左右,而且房东态度、卫生条件都很差,要高价的唯一的原因是地理位置好,距离北大近。即使我接受了这些条件,也会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难。经常是好不容易要签约的时候,对方看到我身份证上的全名“努尔艾力·阿不利孜”,知道我是新疆人,就犹豫了,让我过三天再来。我当时还傻傻地想,怎么每次被拒绝的时候都说“过三天再来”。

第五次租房被拒后,一个人深夜走在中关村的马路上,我心里想,为什么会这么难。

大城市的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属于我的,属于我的那一盏,在我望不到的家乡。

好在,我坚持下来了,没有一天放弃过努力和奋斗。

留在大城市就是选择了奋斗,浑浑噩噩度日就辜负了自己。选择从来都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在选择之后做了什么。如果当时我选择留在家乡,可能也有另一番风景,但也不会体验到如此多的精彩,结识如此多良师益友了。

电影《艋舺》让很多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才知道我们原来都是草。

但如果我们是风呢?是不是就因为害怕遍体鳞伤,而拒绝了原本可以实现的飞翔?

没有人希望终生被关在笼子里生活,变成单向度的套中人。问题是,给你一整片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但也有可能坠落,你是否真的敢要?

《上课记》里,王小妮书写的那些关于“贫二代”的言语和故事,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她的诗歌课作业有过一题:“谈生活背景对人内心的影响”。很多90后学生的共识是:好背景意味着内心足够自信强大,因为有退路。“普通背景就怯一点,别人输了,输的只是钱,我输了输的是生活,没有那么多青山可以留着烧柴,内心就会保守。”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别人有背景,我只有背影。一无所有,谈何追求梦想。

在现世安稳和鸡蛋撞墙之间,多数人出于害怕,最后选择了安稳的一隅。不必忍饥挨冻,也不用担心明天以何为生。但总有少数的人,他们的人生不满足于只是“活着”,他们不能放弃对未来和远方的渴望,并竭尽全力使之成为现实。

有多少次我们放弃了自己梦想中的目标,只为寻求那间名叫“安全感”的房子,似乎只有栖身于此才能安身立命。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追寻和获得的如果不是自己最想要的,只是屈从于别人的价值评判和内心对于所谓安全感的追逐,这样的人生要来又有什么意义?

安全感只能自己给予自己。日日夜夜的努力、奋斗,无数诚意和汗水的积累,让人内心强大,一个人走夜路也能放声歌唱。

《瓦尔登湖》中说:“我不强求别人采取我的生活方式……但我盼望每个人都能非常清醒地去发现和追求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模仿他的父亲、母亲或者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