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到需要我,你才有空说声Hi(第2/2页)

小静有些动容,她喝了一口茶,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就和我那个朋友一样,以前我也总是觉得我们的关系很好,好到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人来替代她了。但是不对,仔细想想,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和对方一起经历太多的事,只是那时候彼此都没有别的朋友。她喜欢看书,我也喜欢,于是我们经常交换各自的书来看,聊的也都是书上的内容,而关乎生活的,一概没有。这样的友谊是很危险的。”

我们沉默了一会儿,我问她还要不要点什么喝的,她说,就柠檬茶好了。说到这里,她又笑着补充了一句,彦彦总是请别人喝咖啡,从来不会请喝茶。

“那么,我觉得你应该和彦彦说清楚,至少让他知道问题所在……”

“可是,我没有办法说啊……怎么讲呢,原本就是朋友的关系,却突然被我用这样的理论质疑,会让彦彦觉得我想法有问题。当然,包括在和你说这件事之前,我也做好了被当作‘作女’的准备,或者说你其实也不能完全理解我内心的想法。其实,不管是谁,一旦我把真相说出来,就立马会被对方当作神经病一样看待,包括彦彦,也多半会说出‘我没有这么自私’的话来反驳。后来想想,不如索性让彼此冷静一下,看看横亘在两个人之间的是不是真的只有‘需要’这种关系而已。”

与小静预想的恰恰相反,我并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反驳她。就如她所说的,我的手机里也有上百个电话,但是平日我基本上不会跟任何一个人联系,即使过年过节,也会筛选出一部分,给想要联系的人发信息,其他躺在手机里的名字,可能四五年都不会在我的生活圈子里出现。但,往往也有小静所说的尴尬局面,突然意识到某个人在某个事件中是可用的,才问候一下对方,最近在干吗,或者干脆单刀直入,最后只会惹来对方的敷衍。有时候也会反过来想,明明已经长久不联系的朋友,却突然来搭讪两句,不是借钱,就是要结婚了。

而这样的朋友,真的还能算朋友吗,为什么平日连基本问候也不会有一个呢?如果不是朋友,为什么又要把对方的名字保存在自己的通讯录里呢?

这个问题我其实不是第一次考虑。每当我打开社交软件,看着列表中密密麻麻的名字,也只是看看他们而已,黑色的,彩色的,曾经隐身的,现在在线的,我根本不知道该点开谁,问候一声好。如果仔细去看,会发现那些你曾经看重的人,你们之间的聊天记录,一开始那么多有趣的对话,慢慢变得寥若晨星,到最后好像只剩下零星的表情了。

对朋友的问候,往往并不是真的要等到需要对方的时候才会说,更多的时候,可能他需要的,是得知你也在关注他而拥有的一种踏实的存在感。年初的时候,我清理掉了QQ上那些五六年也没有和我说过话的人,到最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留下来的只有不到五十个人,曾经臃肿的列表一下子好像轻松了起来。

回家的时候,小静和我坐在地铁上,她看着那些站着拉吊环的人,说:“你绝对想不到,他们中的人可能某一天会闯进你的生活,但是,你更想不到的是,他们或许很快又消失在了你的生活中。因为有时候一句hi可以打开一个交往的缺口,但是下一个hi可能就是你们友谊结束的问候。”

地铁轰隆轰隆作响,我看见彦彦的信息不断闯进小静的手机里,但小静只是淡然地解锁手机,看着那些不断重复的询问,再次陷入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