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抢位子(第2/3页)

隔一天,陈副理看完统计,回来报告。

“你有答案了吗?有把握一年增加多少业务?”王总经理笑道。

“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只能保证不会减少。”

总经理的脸绿了,草草结束谈话。

第二天,吴副理就搬进了经理的大办公室。只是,一个月、两个月过去,没见什么起色,连办公室的小妹,都觉得电话少了。

一年算下来,业务反而下跌了10%。

***

“你是怎么搞的?”总经理铁青着脸,把吴经理叫去。

“唉!真没想到,市场实在太不景气了,大家都缩减广告预算,加上恶性竞争,我虽然拼了命…”吴经理狠狠捶自己的头。

“我该死!我该死!对不起您。您还是让我回去做副理吧!我想,我实在不是一级主管的料。”

把吴经理调回副理,再把那位脚踏实地的陈副理升上来?

不行啊!

因为自从吴副理“扶正”,没多久,陈副理就拂袖而去,被死对头那家公司聘去做经理了。

“如果不是他窝里反,去资敌,我一定能做到一年增加30%…”吴经理常这么咬牙切齿地说。

***

〖想一想〗

请问,在这个故事里,谁赢了?

你可以说吴副理赢了。虽然他后来挨了骂,但是最起码,他挤走了陈副理,“一人独大”地坐上经理的位子。即使表现不佳,公司都因为一时找不到替代的人,而对他无可奈何。

你也可以说陈副理赢了。他虽然受了气,但是立刻被别家的伯乐赏识,跳槽做了经理,且打败原来的公司,报了一箭之仇。

这么说来,输家只有一个,就是王总经理,因为他爱听吴副理浮夸的话,用了差的,走了好的,使公司输惨了。

问题是,谁不喜欢听好听的话呢?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理性,能够明辨是非,但是每个人在不知不觉中,也都爱听谗言。

吴副理就抓准这一点,开出“空头”的支票,抢下“实在”的位子。

***

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在“中视”主持一个叫做《分秒必争》的节目,顾名思义,那是个讲究快的节目。我用极快的速度把题目念出来,再由参赛的的两队抢答。

当时参加比赛的,都是各校的精英,实力常在仲伯之间。而我发现,获胜的往往是最先按钮的。

甚至题目都还没听懂,他已经按钮,一边按一边想,就在那两三秒,想出答案,获得了分数。

相反地,我发现输的那一队,很可能每次都能在同一时间想出答案,只怪他没先按钮,而没机会做答。

这管他会不会,先按钮、抢位子的方法,就与吴副理用的一样。

从政的人常说,先不要考虑开出去的政见支票能不能兑现,而要知道,如果得不到位子,就连半个政见也无法兑现。

在人生的战场上,无可否认的:当两个人战斗,只有一把枪,谁先抢到枪,就可以用枪把对方撂倒。

既然对方倒了,就不再有人和你争;既然没人跟你争,就连指责你当初“不择手段抢枪”的声音,也不会出现。

谈到“声音”,学问可大了,请看下一个故事。

故事3:半个也跑不掉

〖看不清周遭是最危险的〗

“托您的福!过年前嘛,当然比较忙。”庄老板一边接电话,一边鞠躬。什么人一看就知道,必定是周老板打来的。

“不!不!不!不!”庄老板突然叫了起来:“您放心,您的东西,我拼老命也会赶出来。您放心,东西一定好,您可以随时来抽查。”

放下电话,厂里几十双眼睛都瞪过来。

“他要多少啊?”庄老板的大儿子板着脸问。

“一千箱!”

“一千箱?”大家都叫了出来。

“爸爸!你疯啦?”二儿子冲过来,“我们已经做不完了!”

“急什么?”庄老板沉声吼道,“你老子有办法。”又一伸手,“拿工作单来!那两个新客户的九百箱,发给小孙的工厂去做!”

“哪个小孙?”老三也走了过来,瞪大眼睛说,“太烂了吧!”

“叫他做好一点!关着门做,别让那两个客户知道。”

***

过年前,果然所有客户的东西都准时交件了。

周老板直拍庄老板肩膀:“不简单!够意思!临时要这么多,我愿意为非找别人不可了,没想到你居然硬是做了出来。”

“您要的东西,有什么话说?”

周老板开了即期支票,高高兴兴地上了奔驰车。

***

另外两家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艾小姐最先吼了过来:“我看过你给别人做的,都很好,为什么给我做的,毛病这么多?”

庄老板立刻赶去道歉,鞠了九十度的躬,自愿打七折。

艾小姐总算脸色又恢复了血色,指着庄老板说:“下次再这样,我会退货!”

***

刘老板可没等下次,二话不说:“退货!”

庄老板又去哀求,不但提了大包小包的礼物,而且一路鞠躬,差点撞上了门框。

“我不管你怎么解释,就算过年赶工,也得做好。那么多毛病,你要我怎么卖?”

“这个、这个,全怪我,我们今年不发红利,给您打七折…”

“打七折也不行!不是我说好就好。”刘老板指着庄老板的鼻子吼,“别人会退我货啊!”

“退多少,我就重做多少。年初四就动工,专为您补做,另外免费为您多做五十箱。求求您,看在过年…”

刘老板沉吟了一阵子,挥挥手。

***

果然年初四,庄老板就开了工,专为刘老板做。因为是“本厂”制作,又做的特别小心,刘老板验收时,居然笑了。

又隔些时,庄老板请喝春酒,周老板、艾小姐和刘老板都到了。席间艾小姐和刘老板虽然揶揄了主人几句,却也显示他们对庄老板“勇于认错、负责到底”态度的欣赏。

至于老主顾周老板,听在耳里,就更是“甜在心头”了。频频举杯敬庄老板: “尽在不言中!”

***

〖想一想〗

庄老板棒不棒?

棒!而且正是“尽在不言中”。

他赔了吗?

没赔!因为交给二流的小厂“代做”,已经省不少钱。二流货当一流货卖,就算打七折,都有赚。就算重做五十箱,也可以打平。

结果,不但没丢掉两个新客户的生意,还莫名其妙地“建立了信用”。

更重要的是--

他留住了那老主顾周老板。

如果当时他不接,周老板找了别人,别人看到“求之不得”的大主顾光临,一定刻意讨好。不但东西做得精,而且价钱压得低,希望把以后的生意抢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