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第2/2页)

  如果不愿意,我们随便聊聊就可以。比如你们有什么想问的,有什么想了解的。”

  说完之后,底下同学鸦雀无声,似乎在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如果大家不举手的话,那我就点名了哦。那边,王洪力,你说说你有什么问题?”老师用这样的方法给我们这些省城来的年轻人台阶下。

  王洪力站起来。半天看不到他的正脸,头一直对着桌面晃,晃了半天冒出一句:“我没有问题……我有问题……你为什么要叫我回答,那么多人可以叫。”底下又是一片哄堂大笑。

  我从未想过会遭遇这样的场面,顿时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果一开始就有隔阂的话,再强调要如何融合,多少有一些别扭。

  我决定放他们一马。其实我是决定放自己一马。

  最后我说:“如果大家不举手提问的话,我们换个方法,大家可以拿出纸笔,可以写纸条给我,什么都可以问,写上自己的名字。我不会念出来的,但是我想知道你是谁。”

  说完之后,大家沉默了几秒。或许是觉得我这个人太难搞,明明看我的脸色是打算放弃的,可到最后仍然不死心。先是一个同学打开书包,拿出本子,“唰”的一声,撕下一张纸,开始写。然后陆续有同学问他借纸,慢慢地,三张纸条递上来,五张纸条递上来……于我而言,松了一口气,我安慰自己说,只要有一张纸条,回答完一个问题,这一次的见面就不虚此行。

  翻开第一张纸条,上面写:你们这样的人为什么要和我们这样的人做朋友?

  我看着这张纸条,在心里揣摩该如何回答,最后说:“我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和你们大多数人一样,觉得看不到未来,生活似乎也一成不变。偶尔遇见一个和我生活不一样的人,也不敢交谈,我怕了解之后,他继续过他的生活,我继续过我的生活,除了让自己难过和羡慕之外,没有其他的结果。我们成为朋友并不是朝夕相处在一起,而是希望你们能看到一个真实的我,然后对未来和自己都有一个参照物。”

  我不知道这样的回答他们是否能听得进去,但是我看到传上来的纸条越来越多,十几个十几个的传,一捧一捧的传,还没来得及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讲台上已经摆了满满一桌。

  我看着纸条,再看着他们,又看看纸条,又看看他们,大家已经不似刚开始那样横七竖八地趴在座位上,而是认真又任性又坚定地看着我。我特别想笑,可不知为何刚开口就有一些哽咽。

  我佯装选取问题赶紧低头,把面前的纸条一个一个打开,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80% 的问题都极其相似。

  “刘同哥,我很自卑,我该怎么办?”

  “周围的人都不理我,我觉得自己很孤独,朋友为什么那么难找?”

  “我总觉得融不进周围的环境,又没有勇气,很自卑。”

  “怎样才能找到真正谈得来的朋友呢?”

  好在纸条上面都写了自己的名字,于是我说:“刚才我收到一张纸条,大概意思是说觉得自己很自卑,不敢与周围人聊天。我想知道这位同学是谁?请举手。”

  一秒,两秒,三秒,底下的同学超过一多半都举起了手。

  那一刻,我眼泪下来了。

  “你们看看你们的四周,有多少同学都举了手。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自卑的,别人瞧不起自己,认为世界把自己抛弃了。其实真相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和对方成为朋友,只是每一个人都不敢迈出那一步。”

  同学们先是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然后自嘲地笑,然后如释重负地笑,然后对着彼此灿烂地笑。

  我拿着纸条继续回答问题,但之后的之后,已经是阳光下的风景,留在了过去的回忆里。

  每个人都有不能说出口的秘密,这些秘密或许在多年之后才发现是如此雷同。打开自己,交出内心,或许容易被伤害,但更多的可能是收获另外一颗真心。今天的我,对于很多事都采取这样的方式,交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那么得到的是打击,也无所谓。拿合作来说,我总是抱着听噩耗的心情打每一通电话,“如果你觉得没希望我们就放弃了……”“如果这一次不行你就告诉我,下一次我提早要求……”“没关系,你现在告诉我我还能想别的方法……”,30 岁后的人生,我似乎一直拿着自己的坦荡去逼迫别人的坦荡,原以为人生路会越来越窄,没想到心境却越来越开阔,收获的朋友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