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魔法使(第4/4页)

④丰明节是十一月中旬第一个辰日。若十一月内有三个辰日,则是第二个辰日。此日天皇赐群臣饮新谷酿成的酒。宴后举行五节舞会。五节舞会见中卷第453页注。

⑤是云居雁之弟。

⑥小忌衣是供奉神膳的人所穿的制服。

今年隐忍过去,终于不曾出家。但遁世之期,渐渐迫近,心绪忙乱,感慨无穷。他考虑出家前应有种种措施,取出各种物品,按照等级分赠各侍女,作为纪念。并不公然表明今将离世,但近身的几个侍女,都看得出他即将成遂夙愿了。故岁暮之时,院内异常岑寂,悲伤之情无限。源氏在整理物件之时,偶尔发见昔年恋人寄来的许多情书。如果留传于后世,教人看见,有所不便,而毁弃又觉可借,所以当时保存了少许。此时便取出来,命侍女们毁弃。忽见须磨流放时各处寄来的情书中,有紫夫人的信件,另行结成一束。这是他自己亲手整理的,然而已经是遥远的往事了。但现在看来笔墨犹新。这真可作为“千年遗念”①,不过想到自己出家之后,无缘再看,则保存也是枉然,便命两三个亲信的侍女,就在自己面前当场毁弃。即使不是情深意密的信,凡是死者的手迹,看了总多感慨。何况紫夫人的遗墨,源氏一看便觉两眼昏花,字迹也难以辨别,眼泪滴满了信纸。深恐众侍女看了笑他心肠太软,自觉不好意思,并且难于为情,便把信推向一旁,吟诗云:“故人登彼岸,恋慕不胜情。

发箧观遗迹,中心感慨深。”

①古歌:“谁言无用物,废弃不须收?手笔堪珍惜,千年遗念留。”见《古今和歌六帖》。

众侍女虽然不曾公然把信打开来看,但隐约察知这是紫夫人的遗迹,大家觉得无限悲伤。当时紫夫人和他同生在这世间,两人相离不远,而写来的信如此哀伤。源氏今日再看这些信,自比当时更加悲痛,那眼泪竟无法收住了。但念悲痛过甚,深恐旁人笑他儿女之态,因此并不细看,但在一封长信的一端题诗一首:“人去留遗迹,珍藏亦枉然。

不如随物主,化作大空烟。”

命侍女们拿去全部烧化了。

十二月十九日起,照例举办三天佛名会①。想是源氏已经确信这是此生最后一次了,听见僧人锡杖②的声音,比往常更加感慨。僧众向佛祈愿主人长寿,源氏听了但觉伤心,不知佛对他作何指示。此时大雪纷飞,已经积得很厚。导师退出之时,源氏召他进来,敬酒一杯,礼仪比往常更为隆重,赏赐亦特别丰厚。这位导师多年来经常出入六条院,又早就为朝廷服务,是源氏从小见惯的。现已变成白头老僧,还在服务,源氏很可怜他。诸亲王及公卿,照例来六条院参与佛名会。此时梅花含苞待放,映着雪色,分外鲜妍可爱。照例应有管弦之会。但今年源氏听到琴笛之声,觉得都有呜咽之感,故不用管弦,只是朗诵了一些适合时宜的诗歌。呀,刚才忘记说了:源氏向导师敬酒时,奉赠一诗:“命已无多日,春光欲见难。

梅花开带雪,且插鬓毛边。”

导师答诗云:

“祝君千载寿,岁岁看春花。

怜我头如雪,空嗟日月赊。”

其他诸人皆有吟咏,一概从略。这一天源氏住在外殿,他的容貌比着年更添光彩,昳丽无比。这老年的僧人看了,不觉感动得流下泪来。

①佛名会中念《佛名经》,唱三千佛名,祝来世福慧。

②锡杖是僧人的手杖,上端有金属环,动杖时发出铿锵声。

源氏想起岁律将暮,不胜寂寥。忽见三皇子东奔西走,喊着:“我要赶鬼,什么东西声音最响?”①那样子非常可爱。源氏想道:“我出家之后,不能再见这种景象了!”无论何事,触景生悲,难于禁受。遂赋诗云:“抱恨心常乱,安知日月经?

年华今日尽,我命亦将倾。”

他吩咐家臣:元旦招待贺客,应比往年更加隆重。赠送诸亲王及大臣的礼品,以及赏赐各种人等的福物,均须尽量从丰。

①当时风俗;除夕家家赶鬼。命一个人扮作疫病鬼,其他许多人用各种器物 发出响声,将鬼赶走,可保来年人口平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