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卷 第十二章(第2/2页)

“为什么我不在这儿过夜呢?”他对自己说;“我有面包,而且我是自由的!”随着这个伟大的词儿的声音,他的心灵处在兴奋状态;他的伪善使得他甚至在富凯家里也是不自由的。他双手托着脑袋,待在这个山洞里,沉醉在他的梦想和他得到自由的快乐中,比他一生中任何时候都幸福。他望着黄昏时的光线一道接着一道消逝,不过他并没有去想它。广漠的黑暗包围着他,他的心灵陶醉在冥想之中,他在想象着他有一天会在巴黎遇到些什么,首先是一个女人,她和他在外省能够见到的任何女人相比,不仅美丽得多,而且才华也高得多。他狂热地爱她,也为她所爱。如果他暂时地与她分离,那也是为了去赢得荣誉,因而也就更值得为她所爱。

一个在巴黎上流社会的可悲现实中教养成人的青年,即使我们假定他有于连那样丰富的想象力,当他的梦想发展到这个地步时,会被冷酷的讽刺所惊醒。伟大的行为会随着实现它们的希望一同消失,为众所周知的那句格言所代替:“离开你的情妇,唉!一天要冒被欺骗两三次的危险。”年轻的农民在他自己与无比英勇的行为之间,只看见缺少机会,别的什么也没有看见。

但是黑夜已经代替了白昼,于连下山到富凯住的小村庄,还有两法里的路要走。离开小山洞以前,他生起火,很仔细地把他写的东西全都烧掉。

他凌晨一点钟敲门,使他的朋友大吃一惊。他发现富凯正忙着记账。这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长得相当难看,大脸盘儿,脸上的线条不柔和,鼻子大得出奇,但是在这让人嫌恶的外貌里藏着一颗善良的心。

“莫非你跟你的德·雷纳尔先生闹翻了,才会这样突然地来找我?”

于连把头一天发生的事讲给他听,不过讲得很有分寸。

“留在我这儿吧,”富凯对他说,“我看出你已经对德·雷纳尔先生、瓦尔诺先生、专区区长莫吉隆、本堂神父谢朗有所了解;你已经把这班人的性格看透了。你现在完全有资格去参加招标拍卖了。你的算术比我好,你替我记账。我的买卖赚的钱很多。我自己不可能什么样样都做到,如果找一个人合伙,又怕遇到的是一个坏蛋,因此我没法每天都能揽些好买卖。不到一个月以前我让米肖·德·圣阿芒赚了六千法郎,我已经有六年没有见到他,是在蓬塔尔利埃[3]举行拍卖时偶然遇见他的。为什么你不可以来赚这六千法郎,或者至少赚个三千法郎呢?因为那一天如果我有你跟我在一起,我一定会喊出高价来承包采伐那片树林,所有的人都会很快地让给我。做我的合伙人吧。”

这个建议使于连感到不快,它打破了他狂热的美梦。富凯单身一个人生活,因此两个朋友像荷马[4]的那些英雄人物一样自己动手做夜宵,在吃这顿夜宵时,富凯一直在让于连看他的账簿,向他证明自己的木材生意有多大的利润。富凯对于连的学问和性格评价很高。

最后,等到单独一个人待在枞木搭的小卧房里,于连对自己说:“不错,我确实可以在这儿赚几千法郎,然后在有利条件下,按照那时法国流行的风尚,选择军人或者教士的职业。如果我能够积蓄一小笔钱,就可以解决所有那些零零碎碎的困难。客厅里的所有那些人关心的事,有许许多多我都不懂,如果我孤零零地待在这个山里,我在这方面的可怕的无知就多少可以说是不存在了。但是富凯打定主意不结婚,他一再对我说,孤独的生活使他感到不幸。如果说他要收一个没有资金投入他的买卖的合伙人,很明显他这是希望给自己找一个永远不离开的伙伴。

“难道要我欺骗我的朋友吗?”于连愤怒地叫了起来。伪善和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心,是他这个人为了取得自身安全而一贯采用的手段,但是这一次他不能容忍自己对一个爱他的人有一丁半点不诚实的念头。

但是于连突然间又感到高兴了,他有了拒绝的理由。“怎么!我要卑怯地浪费七八年的时间!那样一来我要二十八岁了!但是在这个年纪上,波拿巴已经干出了他那些最伟大的事业!等到我靠了销售这些木材四处奔波,拍几个卑贱的坏蛋的马屁,无声无阒地赚了几个钱以后,谁能向我保证,到那时我还会有那股人们仗着它为自己博得荣誉的神圣热情?”

善良的富凯认为合伙这件事已成定局。第二天早上,于连极其冷静地答复富凯:从事圣职的志向不允许他接受。富凯惊讶不已。

“可是,”他一再对于连说,“你考虑过我要你跟我合伙,或者如果你喜欢的话,我每年给你四千法郎吗?你想回到你那个雷纳尔先生家里去,他轻视你就像你是沾在他鞋子上的泥土!等到你面前有了两百个金路易,有什么能阻止你进神学院呢?我还要对你说,我可以负责给你弄到本地最好的本堂区。因为,”富凯压低声音补充说,“……先生,……先生,……先生用的木柴都是由我供应的。我卖给他们是头等的橡木,他们仅仅照白木价钱付给我,但是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投资了。”

任什么也不能战胜于连的志向。富凯到最后相信他有点疯啦。第三天一清早,于连离开他的朋友,到大山上的那些悬崖峭壁中间去度过白天。他重新找到小山洞,但是他不再有心灵的平静,是他的朋友的建议破坏了它。他发现自己正像赫丘利[5]一样,不过不是处在罪恶和道德之间,而是处在保证他生活舒适的碌碌无为和他青年时代的所有英雄的梦想之间。“这么说,我没有真正的坚定意志,”他对自己说;而最使他感到痛苦的正是这个疑虑。“我不是用来造就伟大人物的材料,因为我总是提心吊胆,害怕用来挣面包的这八年时间会从我这儿夺走使人干出一番不寻常事业来的那种崇高的力量。”

[1]西埃耶斯(1748—1836),神父,政治家。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俱乐部创始人之一。国民公会议员,后来代表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博若莱,法国中央高原东端地区。

[3]蓬塔尔利埃,法国杜省的一个城市。

[4]荷马(约公元前9至前8世纪),古希腊诗人,到处行吟的盲者。相传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他所作。

[5]赫丘利,罗马神话中的英雄,即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克勒斯。神勇无敌,完成了十二项英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