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爱 播种光明(第2/2页)

孩子们进学校后对问题的热情会明显下降。他们甚至会从无一不问变得一无所问。我想这不是因为他们在学校里得到了解答。小时候我也曾被告知在那个叫学校的地方能得到所有问题的答案。而当我真的背着书包,走进校门后,等待着我的,却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死板的管治、机械的训练和洗脑般精神的折磨。我一直认为,正是这种管治、训练和折磨让孩子们失去了他们的问题,失去了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寻的乐趣。学校是一个斫丧性灵的地方。帕斯卡尔发明那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定理时才十六岁。当时有记者说他之所以是个天才,因为他七岁就离开了学校。许多人把这个评论看作是一个无伤大雅的戏谑,我却认为它很严肃。

家长注意孩子的衣食饱暖,却很少注意孩子所提的问题。回避和敷衍是他们常用的方式。这真愚蠢!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天真的问题,更是一颗幼小、透明、活泼的心灵。这颗心灵正不沾尘埃地敞开着。对成人的世界他们几乎还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尊重怎么写,甚至连尊重的意思都搞不清楚,而他们需要尊重。对问题的漠视和回避也是对他们心灵的戕害。这种戕害无声无息,甚至连孩子自己都感觉不到,更表达不出。精神的疼痛比肉体的疼痛更隐秘,也更深入。然而它一旦发生,就会留下痕迹。孩子受到戕害最大的地方无疑是学校。在那里,问题不能随便提,句子不能随便造,作文更加不能随便写。一切都要合乎规范。一切都要在模式之中。想象力、创造力、好奇心、成长所带来的愉悦,都在上下课的铃声和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中消失殆尽。书包在加沉,眼镜度数在加深。

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问题,尊重他的个性,不要压制,不要回避,不要高高在上,不要自以为是,平等地、自然地跟他沟通和交流,那该多好!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那该多么有利!可惜,我光是这么想想都觉得奢侈。让孩子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健康的心态、求知的心态、精力充沛的心态,光是这么想想,都觉得奢侈。

200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