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页)

“大寿不在家?”李文江问。

“啊,去火葬场联系长勇的事去了。”

两个人坐下来,刘长英给客人倒了杯茶,李文江问:“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我们跟你一样,也不好受。如果犯罪分子不抓出来,长勇可更是死不瞑目啦。”

刘长英长长地出了口气,说:“你们也别劝我了,我虽然现在不上班,没工作,可现在办事的规矩道理我都懂,只要能把那杀人犯抓住,你们说吧,需要我们出多少钱吧,我跟大寿说了,豁着倾家荡产也得把这仇给报了。”

李文江微微一笑:“倾家荡产?你能当得了大寿的家吗?”

刘长英说:“我能当,就算是能当吧。”

李文江说:“绑票是为了图财。按说,绑匪应该对你们的家底儿多少了解一点吧。”

“不知道,原来绑匪要30万,大寿找王会计,给他们凑上了。后来又说要100万,大寿说拿不出了,没办法,才报的警。”

“听你的口气,你是当家不理财呀,你们家究竟有多少钱,你也不知道,对吧?”

“家里的存折都是我管,厂子里的钱大寿管,我也懒得过问。”

李文江换了个话题,“长勇的事,通知他未婚妻了吗?”

刘长英摇摇头:“那女的太重财了,不然长勇也不会跑出来卖这份苦力,可能早在老家结婚过日子了。”

李文江问:“我能到长勇住的屋子里看看吗,随便看看。”

刘长英说你看吧,没事。

刘长勇住在院子西边的一个小平房里,屋子不大,挺乱。除了一个单人床和一个小床头柜之外,屋里还堆了不少东西。李文江在屋里上下仔细地观察了一遍,未见可疑。

“长勇有写日记的习惯吗?”他问陪在一边的刘长英。

“好像没有,长勇是粗人,没见他写过什么东西。”

李文江点点头,他的目光落在床头柜上摆着的一个年轻女人的照片上。那女人做着浅薄的笑态。

“这就是那女的。”刘长英冷冷地说。

此时刑警队正被一片兴奋的气氛笼罩着,金大保眉飞色舞,向傅冬汇报着调查工作出现的一个重要进展。

“市内经营家用电器的商店太多了,少说也有几十家吧,可是能进三洋帝王这种高档电视机的就屈指可数了。我们查下来,一共有4家,这两天我们几个分头蹲在这4家商场把这种电视的进销情况仔仔细细地摸了一下。看来,咱们这儿有钱的还真不少。三洋帝王本市今年才开始经销。不到半年卖出去14台。这14个买主的姓名和地址全留在保修单的底单上了,我们全抄回来了。对这14个买主我们做了初步调查。其中有3个买主是外地人,电视机已经运走了,可以排除作案嫌疑。还有6个买主,从他们的个人身份和家庭成员的情况分析,也可以暂时放在一边。剩下5个买主我们通过派出所居委会了解了一下。有2个买主的电视机的包装箱还好好的放在家里,也可以排除。还有3个人不知道他们把包装箱放在什么地方了。这3个人都具备作案的条件,特别是其中有两个人有驾驶执照。一个是个体出租汽车的司机,叫张彪,今年31岁。绑匪当初打电话要修车时说是个‘面的’,这张彪开的也是‘面的’。还有一个叫陆伟国,是海峡饭店的采购部经理,36岁。张彪住在南华路,距作案地点比较近,和张大寿的车厂也比较近,都是七间房派出所的管段。”

傅冬听着汇报,脸上没有任何惊喜,“七间房?”他重复了一句。

黄昏的时候,七间房派出所李所长骑着自行车来到大寿汽车修理厂,车厂的大铁门关着,里边没有一点声响,他骑车上路,骑没多远就看见张大寿开着小夏利迎面过来,连忙招手。

“哎哎,大寿!停一下。”

张大寿路边停车,探头出来,“李所长,怎么着。”

李所长支了车子,钻进夏利,递给张大寿一根烟,自己也点着,抽了一口才说:“干嘛去了?”

“去一趟邮电局,给长勇的老家拍个电报。你找我有事吗?”

“啊,我刚下班,路过你们车厂。想看你在不在。”

“厂子关了,工人我也都放回去了。歇一段再说吧。”

“啊——”李所长掐了烟,“我本来有个事打算麻烦你,你厂子关了就算了吧,我另想辙。”

“什么事,您说吧。”

“原来我想借你辆车,你们不是好几个修理工都有本儿吗,明儿我家里有点事,想跟你借个人借辆车,你人都放羊了,我另想辙吧。”

“哎,你这样吧,”张大寿拉住他,“你打‘的’行不行,‘面的’不行打个夏利、丰田都成,发票拿来给我,行不。”

“这不好意思。我还是另想辙吧,我弄辆车还弄不着啊。”

张大寿言辞恳切,“既跟我说了,又不让我办,看不起我还是怎么个意思?”

李所长只好领情,“那,行行。就这么着了。”

李所长刚要走。张大寿问:“哎,我弟那事你们查得怎么样了,是不是一点眉目都没有啊。”

李所长压低声音:“跟你说啊,不是有没有眉目的问题,说不定这几天就能破案了,目标都有了,你放心,我们没闲着。”

“目标都有了,谁呀?”

“还就是我这管段的。跟你干的差不多,也是个车豁子。”

李所长说完钻出汽车,骑车走了。

张大寿愣了半天,才缓缓地扭动钥匙,发动起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