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第四十五章(第4/4页)

我尤其喜欢它的一簇簇的小白花与小紫花,一团一团,一捧一捧,互相连结。古人将它看作愁苦的视觉形象。李商隐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巨大的芭蕉却无法帮助小小的丁香花舒展枝条和心思。正像伟人并不见得能帮助一个个小女子解忧添欢。

祖上来自波斯的五代词人李珣有句:“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他把丁香与离愁结合起来,有趣。他说的故国应该就是故乡的意思,从他的中文水准看来,不像是新移民,不至于是想念波斯,说不定是想念西域。而我们的小说里,作为人名的“雪林姑丽”一词,则是维吾尔语中的一个俄语借词丁香——雪林——SIRINA加维吾尔语花(姑丽)的组合。而在波斯语、希腊语、法语中的花名中,也有对于汉族人相当类似的发音:SELINA,那应该是生长在水中的,俗名“月亮”的花,有点像丁香,开的是四瓣小白花,是草本多年生花卉。还有人说那可能是三角紫叶酢浆草——紫蝴蝶,又名幸运宝石。紫蝴蝶的图片给我此花乃是开放在梦中的感觉。雪林姑丽的性格是丁香无疑。虽然在写此人物时作者尚不知道中国古典诗词将丁香视为愁闷愁苦愁烦的形象。

我们可以假设,通过发音,实现了某些花儿的联通与移动。

然后第三个姓李的南唐中主李璟的名句是:“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它被王国维所高度赞赏,而王国维自己也写过丁香。

第四个李姓词人李清照对丁香写得极平实真切,她的写法是:“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她写到丁香的单纯与簇拥,她轻视梅花的重叠与俗重,她描写丁香的醉人的香气与平民化、一般化的境遇,而“却无情”三个字更令人回味不已。

丁香愁吗?我倒从没有这样的感受,我喜欢的是它的颜色的清雅而又随和,它的形状的简单而又纷纭,它的气味的浓馥而又自然, 它的在不止一种语言中的发音也极其美丽,口型很好。近年来我尤其欣赏赞美倾倒于它的枝干的纠结与坚决,柔韧与自由,生长的行云流水般的随意之美。我感动于满树繁花的丁香树干之可曲可折可弯可拧巴可匍匐,表面软弱的灌木与小乔木,完全无善可陈的树干树枝之上,仍然开出了大体量、大面积、如雪如浪涛如瀑布如云雾如渲染的动人心魄的奇香满天,沁人心脾的花朵。为了开花,丁香树干树枝承担了一切忍受了一切无言于一切也付出了一切。它开的花无可比拟。还有它的开花时节:不早不晚正好是春天的花季。就是说,丁香还没有开,春天就是还没有来;丁香开过了,伤春也罢,依恋也罢,春也就去了。

问君何事到人间,繁花寻觅是春天。雪林姑丽应难忘,丁香满树香连天。哦,亲爱的雪林姑丽!我的如雪的白丁香与如玉的紫丁香还有波斯的草丁香啊!

小说人语:

我们有一个梦,它的名字叫做人民。

小说人知道现已时过境迁,例如改造主观世界,与工农兵相结合的说法已经不再行时,也许你聪明的还感到了轻蔑——所谓关于“洗脑”的嘲笑与反叛。

不,它不是来自谢洗脑之恩的愚忠,而是来自天良、人情味与革命的旋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十周年时赫鲁晓夫讲话中引用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名句。赫氏以此来讲中国人民的奋起,发展了骆宾王原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毛泽东),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诗人涅克拉索夫),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人民最伟大,人民最可爱,人民最可怜(语出一位已退位二线的领导同志)。

没有民粹的激情,献身的大悲与博爱的誓愿,就没有那些历史事件。

没有这些你却成了人五人六,你和人民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这是历史的悲哀,这是你聪明的悲哀。这是你最大的危险。您忒玄了,您!

你聪明的,你爱人民吗?你爱新疆的各族人民、维吾尔族人民吗?你爱雪林姑丽们吗?

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