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 灯(第3/4页)

我们记得当日难胜太子当国破家亡的时候曾教他的学伴自己逃生。这个学伴名叫慧思,也流落到羝原国的都城来。他是为着打听难胜的下落来的,所以不敢有固定的职业,只是到处乞食,随地打听。宫里的变故他已听说过,所以他用尽方法去打听难胜监禁的地方。他从一个狱卒那里知道太子是被禁在城外一个暗洞里,便到那里去查勘。原来那是一个水洞,洞里的水有七八尺深,从洞口泅水进去,许久还不到尽头处,而且从来就没有人敢这样尝试过。洞里的黑暗简直不能形容,曾有人用小筏持火把进去,但走不到百尺,火就被洞里的风吹灭了。人们说洞里那边是通天上的,如有人走到底,他便会成仙,可是一向也没有人成功过,甚至常见尸首漂流出来,很奇怪的是洞里的水老向洞口流出,从没见过水流进去。王教人把难胜幽禁在暗洞的深处,那里头有一个浮礁,可容四五人,历来犯重罪的人都被送到那上头去。犯人一到里头只好等死,无论如何,不能逃生。

难胜在那洞里经过三天,睁着眼,什么都看不见,身上的伤痕因着冷气渐渐不觉得痛苦,可是他是没法逃脱的。离他躲的地方两三尺,四围都是水,所以他在那里只后悔不该与仇人的女儿做朋友,以至仇没报得,反被拘禁起来。

慧思知道太子在洞里,可没法拯救他。他想着唯有教玉华公主知道,好商量一个办法。他立找个机会与公主见面,可巧鸢眼王征求调羹的命令发出来,于是他也预备一钵盂的菜汤送到王宫去。众守卫看见他穿得那么褴褛,用的是乞丐的钵盂,早就看不起他,比着剑要驱逐他。其中一个人说:“看你这样贱相,配做菜给公主尝吗?一大帮的公子王孙用金盆、银盏来盛东西,她还看不上眼哪。快走吧,一会大王出来大家都不方便。”

“好老爷,让我把这点粗东西献给公主吧。我知道公主需要这样特异的风味。若是她肯尝,我必要将所得一半报答你们。”

守卫的兵士商量了一会,便领他进宫里去。宫女们都掩着嘴偷笑,或捏着鼻子走开。他可很庄严,直像领班的宰相在大街上走着一般。到公主的寝室门口,侍女要上前来接他手捧着的钵盂,他说:“我得亲自献给公主,不然,这汤的味道就会差了。”侍女不由得把他领到公主床边,公主一睁眼看见是个乞丐,就很生气说:“你是哪里来的流氓,敢冒昧地到我这里来?”

慧思说:“公主,请不要凭外貌来评定人,我这钵盂菜汤除掉难胜太子尝过以外,谁也没尝过。公主请……”

他还没说完,玉华已被太子的名字吸住了。她急问:“你认得难胜太子吗?你是谁?”

他把手上戴着的一个戒指向着公主说:“我是他的学伴。我手上戴的是他赠与我的。他有一对这样的戒指,我们两人分着戴。”

公主注视那戒指,果然和太子所给她的是一对东西。不由得坐起来,说:“好,你把汤端来我尝尝。”

她一面喝,一面问慧思与太子的关系。那时侍女们都站得远远地,他们说什么都听不见,只看见公主起来喝着那乞丐的东西,有一个性急的宫女赶紧跑到王面前报告。王随即到公主寝室里来。

“你说!现在你想要求什么呢?”王问。

“求大王赐给我那陈列在大庭中间的金灯台。”

王一听见要那金灯台便注视着慧思,他问:“那灯台于你有什么用呢?看你的样子,连房子都不会有一间的,那东西你拿去安排哪里?”

慧思心里以为若要到黑洞里去找难胜,非得用那座灯台不可,因为它可以发出很大的光,而且每盏都有灯罩,不怕洞里的风把它吹灭了。但是鸢眼盘问之后,知道他也是难胜的人,不由得大怒,立刻命令侍卫来把他拖下去,也幽禁在那暗洞里。侍卫还没到之前,宫女忽然来报宰相在外庭有要事要见他。王于是径自出去了。

玉华叫慧思到她的床前,安慰他。在宫里,无论如何她是不能逃脱的。他只告诉公主他要那座灯台的意思。公主知道难胜被幽在洞里,也就教他先去和太子做伴,等她慢慢想方法把那座灯台弄出宫外去,刚刚说了几句话,侍卫们便来把慧思带出去了。

慧思在路上受尽许多侮辱,他只低着头任人耻笑,因自己有主意,一点也不发作,怒气只隐藏在心里,非要等到复国那一天,最好是先不要表示什么。他们来到水边,两个狱卒把慧思放在筏上,慢慢地撑进洞里。那两人是进去惯了的,他们知道撑几篙就可以到那浮礁。把慧思推上去之后,还从原筏泛出来。

慧思摩触难胜,对他说:“我是慧思呀。”又告诉他怎样从公主那里来,难胜的创痕虽好了些,可是饿得动不得了,好在慧思临出宫廷的时候,公主暗自把一些吃的掖在他怀里。他就取出来,在黑暗中递到太子的嘴里。

洞里是永远的夜,他们两个不说话的时候,除去滴水和流水的声音以外,一点也听不见什么。他们不晓得经过多少时候,忽然看见远远有光射进来,不觉都坐在礁上观望。等到那光越来越近,才听见玉华喊叫难胜的声音。她踏上浮礁,与难胜相见。这时满洞都光亮得很,筏上的灯台印在水面,光度更加上一倍。

玉华公主开始说她怎样怂恿母后把灯台交给金匠去熔化掉,然后教一两个亲近的人去与那匠人说通了,用高价把它买回来,偷偷地运出城外去。有一个亲信的宫女的家就在那洞口的水边,就把那灯台暂时藏在那里。她的难题在要把灯台送进洞里去的时候就发生了。小小的筏子绝不能载得起那么重的金灯台,而且灯球当着洞口的风也点不着,公主私自在夜间离开宫廷,帮着点灯,在太阳没出来以前又赶着回宫去。这样做了好些晚上,可是灯点着了,筏子又载不起,至终把灯球的气都点完了。到最后几盏,在将灭未灭的时候,忽然树林里飞来一大群的萤火,有些不晓得怎样飞进灯罩里去,不能出来,在罩里射出闪闪烁烁的光辉。这个,激发了公主的心思,她想为什么不把萤火装在一千盏灯里头呢?她即有了主意,几个亲信人立刻用纱缝了些网子到水边各处去捕获。不到两晚上,已经装满了一千盏灯。公主一面又想着怎样把灯台安在小筏上面。最后她决定用那一千个金球,联结起来,放在水面,然后把笺子压在球上头。这样做法,使筏子的浮力增加了好些倍,灯台于是被安置得上。一切都安排好了,公主和两个亲近的人就慢慢地撑进洞里去。幸而水流还不很急,灯台和人在筏子上也有相当的重量,所以进行得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