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4/5页)

张贵新还在那里看,不时地调换着方向和视角。沉重的望远镜将面前这场骚乱扩大了许多倍之后,清晰地送入了他的眼帘。他看到了在护矿河环绕下的整个矿区的骚动情况,看到了被烧塌了大半边的主井井楼上飘荡的红色三角旗,看到了在倾斜的井楼钢架上担任瞭望任务的窑工,看到了主井、副井、斜井周围那一片又一片攒动的人头……

盘踞在田家铺土地上的大华公司,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以主井为中心,东到矸子山,西到窑木厂的工矿区;一部分是以公司公事大楼为中心,包括公司职员宿舍、公司小学堂在内的办公生活区;两个区域之间耸着矿墙,隔着护矿河,俨然两个相互独立的王国。两个王国共用一个石砌的拱形大门,大门内分出两条路来,一条通往公司办公生活区,一条通往工矿区,两个区域的外围又开了护矿河,拉了铁丝网,实可谓壁垒森严了。当初如此安排公司地面格局,李士诚是有所考虑的,李士诚一是为了确保矿区的安全,二是为了把矿区的嘈杂之声隔得远一些。不料,现在却给这场骚乱提供了方便,占领了工矿区的窑工们简直就像占领了一个修建得很好的军事工事!

骚乱发生了——不管张贵新如何防备,还是发生了!一夜之间,窑民们居然施用武力攻入矿内,牢牢占据了所有井口,致使封井的计划完全无法实施了。这使张贵新感到烦恼。他原不想得罪田家铺窑民,不愿和窑民们发生正面冲突,他想得很好,先封井,只要封了井,事情就压下了一大半。然后,责成大华公司对死亡窑工的亲属予以公道的抚恤与赔偿——他准备施加一点压力,迫使公司多拿点钱出来,死者家属多拿了钱,自然也就不会闹事了。不料,这一夜之间,风雷骤起,硬是把他的计划打乱了!迫使他不得不考虑用武力镇压骚乱的问题。

这是下下之策。

以他宁阳镇守使的身份、以他一个旅的大兵来对付治下骚乱窑民,委实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打输了,打得局面无法收拾了,他要遭世人唾骂与耻笑,甚至有可能把整个宁阳的地盘都丢掉。打赢了,把骚乱的窑民杀掉一半,他就成了刽子手,成了这场灾难的替罪羊,一些别有用心的家伙就会借机大做文章,甚至假正义之名举兵讨伐他……

却又不能不管。灾难和骚乱发生在他治下的地盘上,他是这块地盘上的最高军政长官,他不管,一则政府方面决不会同意;再者,如一味顽抗,政府也还会派遣愿意管事的人来管它的——自然,他认为,任何人管理宁阳,都不如他张贵新。

得管,得管到底!为了宁阳百姓,为了宁阳周围三县的安宁,为了田家铺窑民少流点血,也为了坐稳这把镇守使的交椅,他张贵新得当机立断!

张贵新将望远镜递给身边的一个卫兵,缓缓在晒台上踱了几步,而后,又揭下帽子扇了一阵风。

“张旅长,你看是不是先请你手下的弟兄将窑民们逐出矿区,然后再作打算?”李炳池不无焦躁地对张贵新道。

张贵新不作声。

他狠狠地用帽子在胸前扇着,边扇边喘粗气,仿佛根本没注意到李炳池的存在似的。

“张旅长,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们这样闹下去!我想,若是有一个团的弟兄,就可以把他们逐出矿去……”

张贵新终于憋不住了,脸向下一拉,帽子猛地向脑袋上一扣:

“李专办,我看这旅长让你当算了!”

“张旅长,你……你别发火……”

张贵新眼瞪得滚圆:

“我发火?我看是你们发了昏!你们都他妈的看看清楚,这矿区里聚了多少人?!老子怎么驱赶?向他们开枪么?”

李士诚马上顺着竿子爬了上来:

“千万不能开枪,一开枪,事情就没法收拾了,张旅长考虑得周到!”

“那就没有办法了么?”

张贵新冷冷一笑:

“办法还要你们拿呀!封井的事不是你们想出来的么?怎么一出事,都推到别人头上来了!”

李炳池窝了一肚子火,却又不敢作声,站在他身后的公司协理陈向宇不禁感到一阵快意,也不冷不热地道:

“李专办,你也帮助张旅长出个主意嘛!”

张贵新又火了,立即调转枪口给了陈向宇一枪:

“帮我出主意?我他妈的在帮谁?帮哪些王八蛋!”

李炳池抓住时机,立即反击:

“这一切还不是你们大华公司造成的么?!日后引起的一切后果,你们公司都要负责任的,你们现在不要这么轻松!”

“是的!是的!诸位别吵,我们还是听张旅长的……”李士诚劝解道。

张贵新又沉思了一下,终于想出了一个稳妥的办法,手一招,将手枪队队长郑傻子叫到面前:

“老郑,马上给我向省城督军府发份急电,电文这样写:万万急!宁阳镇守使张贵新呈报:田镇窑民约五千之众,因反对封井,昨夜暴乱,占据井口,分堵要害,情况危急!如何处置,请督军电令,张部现已在田镇待命。完了。”

郑傻子将记录下来的电令揣进怀里,向张贵新敬了一个礼,转身跑到了晒台的楼梯口,下去发报去了。

随后,张贵新又对身边的两个营长下了命令:

“你们马上下去,先调一个连到这个晒台上来,然后,迅速包围矿区,切断矿内和矿外的一切联系,注意,不得擅自向窑民开枪!”

一个营长问:

“如果他们动手,也不开枪么?”

张贵新想了一下,果断地道:

“就是他们先动手,也不得开枪!在督军府的电令未到之前,不得和他们发生武装冲突。”

“是!”

两个营长也下了晒台。

“就这样吧,先生们!我现在能做到的,只能是这些了。我张某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督军府的命令,我只能维持现状,明白么?”

张贵新笑了一下,笑得很不自然,眼皮一挤,脸颊上的肉一耸,仿佛哭一样。

这却是他登上晒台后的惟一的一次笑。

这很难得——旅长大人身边的各方要人们都这样认为,有旅长大人的这艰难的一笑,他们似乎也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了。

上午十时左右,矿内和矿外的联系被完全切断了,五百余名大兵荷枪实弹将整个矿区包围起来。

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在执行包围任务时,大兵们只是向天空开枪,对一些试图反抗的窑工也仅仅是动用了皮靴、马鞭和枪托子——迄至十一时二十分,没有一人因冲突而死亡。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奇迹表明:冲突的双方都是克制的、理智的,都不愿扩大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