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2/6页)

安在天刚要上前扶他,阿炳竟一把推开安在天,随后自己也滑到了桌子底下。被他摔了的酒杯碎了,里面的酒洇湿了木地板。四周全是人的腿,却都像钉上了一样,无人在动。

刚才吃饭的人,除了阿炳和胖子,都在这里开会。

安在天:“……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找到并控制对方86部电台,共计1516套频率。但据我们掌握的资料看,静默前敌人共有108部电台、2217套频率,数字上看是一目了然的,我们起码有四分之一还要多的电台没有找到。从电台的结构关系上看,这部分电台主要集中在两大块,一是1号台,主要是台湾与北京、上海和大阴山匪军联络的电台,二是2号台,即北京、上海、大阴山三方平行联络的电台。”

华主任:“这恰恰是敌人目前最重要的电台。”

陈科长:“有没有可能……他们取消电台,改成有线联络了?因为这些电台很重要,怕我们拦截,所以……”

铁院长摇摇头:“这不可能。有线就是电话,电话更不保密,而且最容易拦截,尤其是在战场上,敌我阵地相距不远,派一个侦察兵过去,接一个线出来,就什么都解决了。我赞同钟处长和安副处长的意见,下午看资料我就觉得奇怪,还有敌台没有找到……”

晚上,会议继续。

铁院长:“……现在的情况是这样,一边是不容置疑的资料,表明我们还有敌台尚未找到;一边是绝对自信又绝对值得我们信任的阿炳,认为所有敌台都找完了。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要分析的就是这个,为什么阿炳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用说,这肯定是个错误的结论。”

众人盯着安在天看。

安在天平静地:“应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那些敌台至今没有露面……”

铁院长打断他:“这绝对不可能。”

安在天:“那就只有一种可能,那些敌台以一种与现有敌台截然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否则阿炳不会一下子变得束手无策。”

铁院长:“对,阿炳的错误,或者说阿炳的自信,事实上就是告诉了我们这一点,那些敌台以我们想不到的方式在活动,那么可能是什么方式呢?”

华主任:“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联络时间变了,与我们掌握的资料不一样,以至于我们搜索的时间老是和他们联络的时间擦肩而过,错开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使用的机器跟现有的敌台完全不一样,是一种崭新的机型,从未有过的,我们不知道,也想不到的。”

安在天:“这两点我们都考虑过,前一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我们后来几天已经有意识地调整了搜索的时间段,包括其他侦听员。事实上,从昨天晚上8点以后,不光是阿炳,我们其他那么多侦听员24个小时不间断地侦察、搜索,也没有截获过一部敌台。”

铁院长:“这个时间里其它电台联络正常吗?”

安在天:“基本正常。”

铁院长:“这就很不正常,即使在敌人静默结束的第一天,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同志也没有一无所获过。”

安在天:“所以,华主任刚才说的后一种可能性极大。”

钟处长:“如果敌人确实使用了一种我们想都想不到的机型,这就很麻烦了。因为找什么首先要有个样子,有个基本目标,你才能去找,即使阿炳,他也需要有‘样品’。”

铁院长:“‘样品’还不是我们自己找出来的?”

钟处长:“是,但有个前提,像敌人这次静默前和静默后,现在我们知道它机型由SAR-52变成了SAB-54,但这种变化是有前提的变化。打个比方说,安副处长常跟阿炳打比方,比如说从上海口音变成了山东口音,但总还是中国人。这是个大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即使变成湖南口音、四川口音,我们照样找得到。这也是敌人这次机型变了但又无法难倒我们的原因,因为我们可以想象它不可能变成外国人。但如果它确实启用了一种崭新的机型,一种我们不知道又想不到的机型,就好比我们只知道他不是中国人,但具体是哪国人并不清楚,连个概念都没有,这样……”

铁院长:“怎么不说了?说下去。”

钟处长没有说的意思,铁院长严肃地说:“你是想说,这样肯定就找不到了?”

场上的气氛顿时变得肃穆起来,安在天出来救场,说:“找肯定找得到,就是我们需要换一种方法。”也许是想活跃一下气氛,他爽朗地笑了,“老实说,方法我想到了,但现在最让我为难的是,怎么样才能说服阿炳,让他相信,我们确实还有敌台没有找到。对我们来说,这是个很容易的问题,只要根据资料分析一下就明白了,但对阿炳不行,他听不懂,他这方面的智力低下,像个任性的孩子,有时候你就没法儿跟他说道理。你说服不了他,他就不肯上机,刚才大家都看到了,我一提上机他就跟我急了。这是我害怕看到的情况,也是我现在最头痛的事情。所以,我希望大家给我出出主意,怎么样才能说服阿炳,让他愿意跟我去上机?”

散会了,华主任和铁院长走着。

华主任:“真想留下来,看到阿炳的谜底。”

铁院长:“嗳,你说我才想起来了,这个阿炳的手续,到现在都还没有办下来,你们总部办事也太官僚了吧。”

华主任:“就是,马上都要给他立功表彰了,手续还没办,这太荒唐了。我回去催催他们。”

“你明天几点的飞机?”

“下午4点。”

“那吃了中午饭再走。”

“两山之间必有一谷,两波之间必有一伏。我们这些老家伙,命都是从日本人和蒋介石手里要回来的,还怕什么暂时的困难。相信你自己,尤其相信你的安儿,他既然能相来阿炳这匹千里马,他就自有他的绝招儿……”

铁院长看远处树林的亮点,说:“你看,部队都到位了。”

金鲁生很少串门,这天晚上却来到了安在天的房间,安在天正在削一根盲杖。

金鲁生:“忙呢?”

安在天:“忙里偷闲,乌镇出来就答应阿炳给他做根新拐棍儿,原先那个太旧了。拐棍儿等于阿炳的眼睛……”

金鲁生笑了:“对于阿炳,耳朵也是他的拐棍儿。”

安在天专心地削着。

金鲁生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我有个担心,阿炳这回不会愿意跟你再去上机了。别忘了,他不光是瞎子,还是个傻子,你没办法用正常人的道理去说服他,也无法用正常人的标准去要求他。道理和标准,对阿炳来讲是天书,是对牛弹琴。”

安在天:“对牛弹琴也得弹呢!在国家利益和革命工作面前,毫不犹豫地付出生命,都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眼下,我做的只是动动嘴皮,动动手,动动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