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二、马桶上的“新闻”(第2/2页)

市长说:“李书记,这事还是要跑一跑,不能光被动挨打。不然的话……”

当着众人,李相义摆了摆手,说:“我知道,现在是查谁谁有问题,不查没问题,一查一准有问题,越查问题越严重。在许田,我是班长,我负责任,你们去吧。”

市长说:“我现在就去省城,摸一摸情况。”

李相义不语。可十分钟后,再量血压,高压210!

当天晚上,宣传部长风尘仆仆地从省城回来了。他直接去了医院。

进了病房后,部长四下看看,却不见人。片刻,只听卫生间里传出了一声咳嗽,接着是翻报纸的声音。部长迟疑了一下,就对着卫生间的门汇报说:“李书记,情况……基本摸清了。”

“卫生间的门”说:“噢,说吧。”

部长就站在卫生间的门旁,说:“那个……我等会儿吧。”

“卫生间的门”说:“你说,你说。”

于是,部长赶快把病房的门关上,四下看了看,才走过去对着那个小门说:“李书记,情况基本摸清了。省报那边,主要是冯总编冯云山的劲儿……省行,是行长范炳臣……至于省委这边,是邱建伟邱处长……他们突然发难是有原因的……”

这时,卫生间里传出了一阵“哗哗”的水声,紧接着,李相义提着裤子从里边走出来了。他边走边问:“消息可靠吗?”

“可靠。”

李相义说:“能刹车吗?”

部长看了李相义一眼,惭愧地、无奈地摇了摇头说:“该见的都见了,不让步。省行的意思是,国家的钱,不能就这么打水漂儿……报社的意思是,接到不少群众来信,反映很强烈……不过,在饭桌上,他们都同时说到了呼家堡……”

李相义气呼呼地说:“群众?谁是群众?”

李相义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又问道:“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你这边呢?”

部长低着头说:“跟新闻科的一个干事有点牵连……”

李相义气愤地说:“你是怎么搞的?没有一点纪律性,把他扣起来。”又问,“上内参了没有?”

部长说:“目前还没有。我已做了一些工作。不过……”

李相义在房间里走了几个来回,而后说:“能动用这么大的力量,看起来不是凡人哪。”

部长赶忙说:“我想,只有一个人能办到……”

李相义一摆手,很烦躁地说:“我知道了。”

夜里,李相义独自一人在沙发上坐了很久,他特别交代了秘书,不管任何人来看他,都一律不见。他要坐下来认真地想一想了。现在,他已经明白了事情的根源,那么,往下就看他如何去处理了。他知道,老呼这个人树大根深,只有他才能做出这么大的动作……况且,呼天成这次根本就没有出面,他甚至会说他什么也不知道,但省里一旦追查起来,公开曝光,银行再跟着屁股追还贷款,那么大的窟窿……到时候,他这个市委书记就真的干到头了。

于是,夜半时分,李相义挂了一个电话,把已经睡下的王华欣叫了起来。待王华欣匆匆赶到医院病房时,已是凌晨一点钟了。他走进病房,只见里边黑糊糊的,连灯都没开。正当他疑惑不解时,只听“叭”一声,沙发前的落地灯亮了,只见李相义满脸忧郁,独自一人在沙发上默默地坐着……他忙说:“李书记,这么晚了,你还……”李相义动了一下身子,招了一下手,沉着脸说:“坐吧。”王华欣忐忑不安地在另一只沙发上坐了下来。

这时,李相义站起来,把一沓报纸重重地递到了他手上,而后说:“看看吧。”等王华欣一目十行地把那沓报纸看完(主要是看那些用红笔圈的地方),抬起头来,望着他的时候,李相义用缓重的语气说:“看了?”王华欣说:“看了。”李相义说:“有来头吧?”王华欣点了点头说:“李书记,我看这是有预谋的……”李相义说:“牵一发动全身,来头不小啊。”接着,他又说:“你知道什么叫阳谋吗?”王华欣赶忙说:“李书记,那件事可是证据确凿,板上钉钉啊。”李相义接着说:“这我清楚,你也清楚。说白了,都是阳谋。”王华欣立时不吭了。

李相义说:“人家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些事情,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很复杂的。那是一棵大树,年数太多了,树大根深,轻易是动不得的。你戳了树上的马蜂窝,树晃一晃,就是满天风雨,弄得我很被动啊。许田的事情,不是我软,也不是我怕,我五十七了,怕什么?可要一旦查起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了。政治,有时候是磨合,有时候就是妥协。当然,当然,我可以顶住,我也可以不干,这个市委班子也可以改组嘛……”

这话一说,王华欣吓坏了,忙说:“李书记,我可没有这意思。我听市委的,你咋决定我咋执行。”

李相义说:“真听我的?”

王华欣说:“听你的。”

李相义沉吟了片刻,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王华欣忍不住说:“李书记,放虎归山可是遗患无穷。”

李相义说:“在平原,辩证法还是要学一学的。不光要一分为二,还要会一分为三、一分为四、一分为五。要有耐心。谁占有时间,谁就是胜利者。”

正在这时,李相义的妻子一觉醒来,扭头一看,惊叫道:“这时候还不睡,你不要命了?!”

李相义厉声说:“你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