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第4/8页)

民主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区别何在?社会党人说,在反专制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自由主义运动,使一部分人受惠于自由、平等、博爱,但是,没有财产的多数人仍然处于不平等的境地,社会党的任务就是使所有的人享受共同权利。

有学者说,民主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区别在于,自由主义侧重个人权利,民主社会主义侧重群体福利。他们引用苏东剧变之后从共产党改名而来的东欧各社会党的纲领说明这一点。保加利亚社会党说自己是“一个群众性的党,代表并捍卫劳动群众的利益,为低收入阶层提供社会保障,反对失业和贫困化”。罗马尼亚社会民主主义党强调“应实行真正的社会保障”。波兰社会民主党主席克瓦希涅夫斯基说,必须重视三种力量:第一是工人,第二是农民,第三是青年,要“维护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权”。这里不是散发着浓浓的社会主义味道么?

李洪林和王若水:民主社会主义最初的啼声

主张在中国推进民主社会主义的观点,早已萌芽。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中宣部理论局局长李洪林发表了一系列论述社会主义的文章。他批评了“四人帮”把普遍贫穷当作社会主义、把富裕生活当成资本主义的极左错误,批评了把生产资料全部公有化、实施高度集中管理和高积累、低消费的斯大林主义社会主义模式,重点强调了两条。

一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富裕幸福。李洪林在1979年4月发表的《我们坚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一文中说:“不能抽象地说,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是坚持社会主义。标准只有一个:能不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即使公有化程度比较低,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如果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不管你的公有化程度多么高,也不能算坚持社会主义。”“凡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不管是哪本书卜的,不管是谁肯定过的,都必须改革。”9他在1989年6月出版的《四种主义在中国》一书中说:“新的社会主义虽然没有蓝图,却有一条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稍微具体一点说,就是有利于人民富裕幸福,有利于国家兴旺发达。”10在这本书中,李洪林解释了他提出的“新社会主义”在经济方面的内容: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对外开放。

二是发展民主。李洪林在1979年6月发表的《我们坚持于什么样的无产阶级专政》一文中说:“民主的意思就是由人民决定:谁来组成国家政权,谁来执行人民的意志。民主首先不是作风问题,而是国家制度问题,也就是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各级领导人,组成国家机关,为人民办事的问题。”11

虽然李洪林的文章也有当时历史的局限,但他表述的以上两条,是民主社会主义的要点。

前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若水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震动了中国理论界。

王若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积极的人道主义。

王若水在1980年写的一篇重要文章题目就是《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他在1983年1月写的《为人道主义辩护》一文说,人道主义就是以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幸福、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为主旨和目标的观念和哲学。工若水反驳了中国极左思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人道主义的攻击和指责,他要求抛弃“文革”时期的“全面专政”,反对社会中存在的等级和特权,并且承认“人是目的,不仅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而且是一切工作的目的”。12王若水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说自己的哲学是实践的唯人主义哲学。

王若水依据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提出要解决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和人类劳动的异化问题。王若水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尤其尖锐的问题是:“政府变成了老爷,不受人民控制了,变成了异己的力量,这就是异化,政治上的异化。”13王若水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言论自由,实行普选制,保障人民行使对官员的罢免权。

王若水在《1921年》一文中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原理,就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水平。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以前,是不会灭亡的,“马克思死后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仍在发展,证明资本主义这种社会形态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因此,列宁在落后的俄国实现社会主义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连斯大林都说,十月革命的时候,俄国没有任何社会主义的萌芽。王若水在文章中引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罗莎·卢森堡的话,批评苏联的专政实验是“没有普选,没有不受限制的出版和集会自由,没有自由的意见交锋,任何公共机构生命就要逐渐灭绝,就成为没有灵魂的生活,只有官僚仍是其中唯一的活动因素”。王若水在另一篇文章《民主引论》中说:“几十年实践经验证明,苏维埃的形式是失败的。”14

王若水在《没有结束的求索》一文中说:“我不是列宁主义者。”他说:“马克思主义中还有一些宝贵的东西,而这恰恰是官方所否定的。我不自居为正统,我主张对马克思主义加以修正。我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批判的、人道主义的。”“我要用社会主义的实践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批判社会主义的实践。”15王若水认为,马克思主张的废除私有财产不能成立,把社会问题的根源归结到私有经济也是站不住的。王若水还指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由是社会主义的精义。

工若水这些理论主张,正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胡绳等老一代共产党人质疑斯大林、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演进,一批老共产党人对斯大林、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反思,提出质疑,推动人们重新思考社会主义,扩大了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指出,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强力推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人民公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是民粹主义,在全国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和争议。

胡绳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了这个问题。

什么是民粹主义?胡绳说,主张不经过资本主义,直接从小农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就是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名为憎恶资本主义,实际上害怕和躲避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