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2章 雕塑大厅(第2/2页)

新的生态系统在这片遗迹中安静而蓬勃地运转着。

南宫五月以海蛇形态爬行在郝仁身旁,她身边环绕着三个水球,借助这座建筑物内部较为湿润的环境,她能全方位立体式地感知到周围的每一个细节。突然间她停了下来,并用尾巴尖指着某个方向:“房东,你看这个。”

郝仁好奇地凑了过去,并用数据终端提供照明,然后他发现那里有一座起装饰作用的雕塑。

雕塑已经断裂倒塌,只有上半身倒在地上,下半身不知所踪,在清除掉塑像表面的苔藓之后,它的本来面貌也呈现在众人眼前。

一尊人类的塑像——至少看上去和人类的样貌相差无几。

“看来这个星球的智慧生物也遵循着信息扰动,进化成了这种‘标准模板’的形态。”郝仁点着头,“现在至少能确定这颗星球的本土生物长什么模样了。”

“不只有这个。”薇薇安的双眼泛着微微的红色,她看向前方一个黑沉沉的大厅,“这里要么是个博物馆,要么……是用来留言的。”

郝仁抬起头来,顺着薇薇安的视线,他理解了对方的话是什么意思。

在前方的大厅里,无数雕塑和浮雕静静地排列着,仿佛等待检阅的士兵,也仿佛沉默的墓碑。

雕塑,不管是在地球还是在异星,很多文明的发展与传承中都有着这些东西的影子,不论是在文明的萌芽时期一块被随手雕琢的木头或原石,还是在文明崛起之时用合金铸造的精致物品,雕塑以其直接且形象的表现方式都始终占据着信息传递的重要位置,如果不看信息容量,雕塑在传递信息时的准确性与可靠度将远超任何文字和语言,因此如果你想要将一件重要的事情流传后世,流传千年万载,而且希望它能够被后来者轻易解读,那么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把它刻下来。

刻成浮雕也罢,制成塑像也好,它都能让信息保留足够久的时间,至少在某些还未能战胜“时间”本身的文明面前,这些塑像与浮雕的“保质期”是足够的。

这座建筑物或许真的只是个用来展览雕塑的博物馆,但郝仁更希望它是古文明面对灾难时留下的留言簿,虽然之前那六架飞行器的存在证实了这颗星球仍然有幸存者,但不知为什么,郝仁始终觉得不能把揭开历史真相的希望放在那些飞行器所代表的“幸存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