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沔水(6)(第2/3页)

首先,她得确定自己到时候是‘单干’,还是找到一些合伙人。当然,这个决定并不难做出,找合伙人的事情很快列入了她的计划当中。

她就算是在天竺建立港口,进出货物都要在各大势力之间运筹帷幄。更别提在罗马了,至少现在的罗马共和国很强盛,胜过内战不断的天竺…而且罗马离华夏实在是太远了!

哪怕是在现代社会,地缘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而在公元前二世纪,这个问题只会更加明显!这样远的距离,足够陈嫣的影响力降到最低了。也就是说,这一切就算真的失控,身在中华大地的她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所以,她只能在一开始的时候把各项工作给做细,尽量避免将来的麻烦!

既然完全掌控住一切是不可能的,那么找一个靠谱的合伙人就成为她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了。嗯…如果说靠谱不靠谱的,不太好判断,找许多个能够相互牵制的合伙人也不是不可以。

只不过这样做可能会把事情变得简单,但也或许会导向更复杂的局面——说到底,还是东西方之间隔的太远了,这个距离,发生什么难以预料的事情都不奇怪!毕竟陈嫣无法及时察觉,更无法做到快速反应。

那么该在罗马找到怎样的合作伙伴?

陈嫣并没有去过罗马,对罗马的了解仅限于凯撒、屋大维这样几个名字,而很抱歉的是,现在的罗马还没有这些人。这种情况下,她是不可能将自己的合作伙伴精确到个人的。

她最多就是将合作伙伴的‘成分’考虑明白,是平民派,还是贵族派——当然,这里所说的平民派也不能说是真正的平民了,考虑到如今罗马人口的组成成分,所谓的平民派倒是更接近于‘小贵族’的概念。

毕竟这些人往往也是有产业、不愁吃喝、有奴隶的公民呢!

又或者通吃…陈嫣比较倾向这个,毕竟在她的印象中,罗马的平民派和贵族派常常轮番登场,很难说能够有一方完全占优势。而且真要说的话,平民派和贵族派也不是完全对立的,该合作的时候还是会合作。

这有点儿像后世某国的两党,表面上看起来是对立的,但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别。

合伙人的事情其实还不是最紧要的,毕竟这个问题非得和罗马有了联系,逐渐有了选择余地才要做,急匆匆地做决定,什么好结果都不会有。相比之下,渠道等问题倒是更值得考虑。

小打小闹的时候当然不需要渠道什么的,反正东方的商品受欢迎,供不应求,就算是放在广场上叫卖也不愁销售。可是成船队地贩运货物,就不得不考虑许多问题了。

陈嫣想到这些都觉得脑袋疼,只能暂且放下这些——因为实在有太多部分无法确定了,绝大多数的事情都得等到东西方正式建立稳固的、直接的联系才能往下做。现在就开始考虑某些事,到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也是白搭。

相比之下,将国内的产业布局一番反而有意义的多!

毕竟,到时候大型贸易铺开,得有货物才行!而且不只是单价高昂的奢侈品,相对平民化的货物也得有!不然的话,就算罗马的老爷夫人们再有钱,也不可能撑得起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所以关于到时候海上贸易送过去什么货,又从西方得到什么,必需要心里有数。

首先就是丝绸,这个没得说的!丝绸一直都是最有名的东方商品,至于说瓷器,那是很靠后的事情了!现在陈嫣虽然提前搞出了瓷器,但要等到市场培养出来,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

陈嫣的打算是,到时候带一部分优质丝绸上船,另外又增加一部分质量不佳的丝绸。之所以说质量不佳,可能是蚕丝本身的问题,比如柞蚕丝——相比起桑蚕丝,吃其他树叶长大的蚕吐丝质量都不太好,但是相对而言,不挑树叶这也是极大地节约了成本!

毕竟大家都给蚕宝宝喂食桑叶,桑叶紧缺的情况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是老百姓家小家庭养蚕缫丝,只要家里种几株桑树就够了,但丝纺大量养蚕缫丝呢?每年买桑叶都是一笔很重的负担了,而且还经常有‘断档’的危机。

柞蚕丝、樟蚕丝之类的,质量大有不如,但相比起此时西方流行的其他织物,依旧是很不错的。到时候生产这种织物,正好可以贩卖到西方,给一些消费不起优质丝绸的人…

说起来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外贸产品了,毕竟国内这种蚕丝是很不受欢迎的,最多的用途是拿来做被子——即使是这种次等蚕丝,普通老百姓也消费不起。而有钱消费蚕丝的人,就不会吝惜多花一点钱买桑蚕丝。

另外,陈嫣还想尝试着丝棉混纺。这几年棉花生产发展很快,毕竟棉布相较丝绸便宜了不少,又比麻布舒服不知道哪里去。这种情况下,市场缺口是明摆着的,年年棉花供不应求!

历史上华夏引进棉花之后,基本上是棉布的出口国,利润不高,但是薄利多销…靠着华夏的棉布,给华夏以及周边许多国家提供了衣被。然而现在情况恰恰相反,每年的商船还要从天竺进口大量的棉布!

利润也不算高,但天竺也没有多少可挑选的货物了,所以每次贩卖货物去天竺,来的都是满船满舱的棉布,至于不足价的部分,就由宝石和黄金补足,这些东西天竺还是颇为丰富的。

丝棉混纺之后的布料,一方面比丝绸更保暖,更耐用,另一方面也比粗粗笨笨的棉布更漂亮(此时的棉布确实无他做到精致,更接近后世家织布的样子,有铜钱厚,不需要浆就很挺阔了)。

这是个很好的想法,就是不知道研究所那边什么时候可以弄出来。

而除了丝绸这种老牌中坚货物,船上还有很多其他货物。比如说糖,这可是陈嫣准备的拳头产品!

这年头,不只是华夏大地缺乏甜味,在西方也一样!因为缺乏糖分,东西方世界分别走向了两条路。东方这边选择了甘蔗,甘蔗制糖兴盛一时。而西方选择了蜂蜜,不是靠天吃饭收割野蜂蜜,而是养蜂。

实际上,古罗马时期的养蜂已经很成产业了,日后还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这一方面是地域问题,华夏这边离甘蔗的原产地近,离当时制糖工艺比较先进的印度也近,走上甘蔗制糖的道路算是顺理成章。在这一点上,西方世界的运气显然没有那么好。另一方面是纬度问题,或者说还是地域问题。

甘蔗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长,华夏地域辽阔,横阔多个温度带,自然也有满足甘蔗生长的地区。但是西方世界就不是这样了,很多国家的整个国家都没有一丁点儿土地适合种甘蔗…这就堵死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