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古墓研究(第2/4页)

听完潘玉良的讲述,张剑锋请示董宝山后,让潘玉良在值班室等候。随后,由陆雨林开车,他们来到松枝乡派出所,由管区民警带路,他们在石岭村找到了村治保主任,在他的协助下开展调查。经查,潘玉良说的完全属实。

查明真相后已是下午,张剑锋和陆雨林回到刑警大队,但对这事怎么处理,陆雨林提议应该让邱文清来看看这些古钱再决定。于是他给邱文清打了电话,邱文清说刚好同省里的专家回文管所,他让秦小玉陪专家们,自己随即开车到了刑警大队。

在刑警大队,邱文清看到了这些古币,还有那个陶罐,证实和陈二说的一样,那几枚辽代钱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没做最后鉴定,还不能确定其中是否有国家一、二、三级文物。他建议向潘玉良讲明情况,劝他将这些物品主动上交国家文物部门。于是,张剑锋向潘玉良进一步讲明情况,潘玉良听后表示理解,并表示愿意将文物上交给东山文管所。见此,邱文清决定带着潘玉良去文管所,并为他开上交物品的正式凭证,待鉴定结果出来后,适当给他奖励。

随后,张剑锋问邱文清杨树园子古墓的鉴定结果。邱文清说,根据古墓中发现的物品和墓外的碎陶片,并对墓葬的结构特征、风格等进行认真勘察和研究后,认定被盗的这座墓是辽代早期的一座贵族女子墓。

潘玉良和邱文清走后,张剑锋给孙少林打电话,得知他们在银岗城已走访了几家古玩店,没有发现新摆上去的出土文物,但最关键的是,他们对此根本认不准,也辨别不出哪些是真品,哪些是赝品。可见,需具备的一定的文物知识,才能更好地查找此案的线索。

刚才从邱文清那里知道省里来的专家仍在东山城,张剑锋决定晚上和他的组员们去见见他们,从而全面了解一些辽金时代的历史和有关文物的知识。

晚上,在邱文清的安排下,张剑锋和他的几名组员来到了文管所,在文管所的小会议室中,他们见到了省里来的两位专家,他们中一位六十多岁,已是满头白发,另一位四十多岁,是位戴眼镜的博士。此时,东山文化局沈局长和小城博物馆刘馆长也在陪着两位专家。邱所长将两位专家介绍给张剑锋他们,他们得知岁数大的专家姓田,中年专家姓霍。秦小玉为张剑锋四人每人倒了一杯茶,并看了陆雨林一眼。突然,陆雨林想起来了,原来他和秦小玉是中学时的同学。

“秦小玉,你是我中学时的同学,怪不得那天在古墓被盗的现场我觉得你面熟。”陆雨林说。

“原来是你,中学时爱看课外书的书迷。我也觉得你面熟呢。”秦小玉说。

“你可是文物研究的行家,这次古墓被盗案我要是找你帮忙,可别拿架子呀。”陆雨林说。

“我哪敢拿架子呀,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你尽管和我说。”秦小玉笑了。

沈局长和博物馆刘馆长同张剑锋他们打完招呼后,因为有其他事,先行离开了。

张剑锋过了一会儿说:“邱所长,还有省里的两位专家,自杨树园子古墓案发生后,面对一些古物,我们根本不了解,急需补充一些专业知识。早该来向你们请教一些有关古墓历史和文化的知识,但这几天忙着调查,追查线索,只好拖到今天才来。”张剑锋坐在沙发上说。

“不是查明古墓中的死者身份了吗?”邱文清问。

“查明了,也找到他经常联系或和他在一起的一些人员,但没有查到有力的证据。”张剑锋说。

“城里及周边的一些古玩店看了吗?”邱文清说。

“看了一些,但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使古墓中的文物摆在那里,我们也不认识。我们现在不但想知道古墓的有关情况,还要了解一些辽代历史及其文物特征。”

“这好办,我们可以讲给你们听。”

“邱所长,你先说说古墓鉴定的情况吧。”张剑锋说。

“好,我来说吧。据我多年的考古经验和查阅大量资料分析,加之省里来的这两位专家鉴定,确定杨树园子被盗这座古墓是一座贵族墓,从出土的一些陪葬品看,死者是名女子,从墓内规模看,这个女子的地位仅次于那时的公主。看来,这个女子的父亲在当时一定官爵很大。这个女子有可能会些武技,比方射箭,因从墓中的玉质碎片看,发现了过去的护腕。据有关资料记载,杨树园子向西,辽金曾在此有过一次厮杀,这个女子可能随她父亲参战而死,后被葬在这里。在女子墓的西南部有十几座墓,也是辽代早期的古墓,里边埋葬的有可能是战死的士兵或平民百姓,成了陪葬。这些是经专家用现代仪器勘测,从地层断代和土质成分分析认定的,而且那些墓中并没有什么贵重陪葬品。”邱文清说。

这时,省里姓田的专家说:“在你们这一带,以至整个北方,过去辽金时代的古墓群非常多。由于以前人们没有文物保护意识,很多古墓群被夷为平地,还有由于扩大耕地和建设,致使一些疑似古墓群被毁,还有的遭到人为的毁坏。尽管这样,一些地区现存的辽金时代古墓还是很多的,你们东山城就是这样。古墓里有可能藏有珍贵文物,这让一些犯罪分子也盯上了这一宝藏,所以他们才铤而走险。这起古墓被盗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古墓的安全防范需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正对这起案件展开侦破,非常辛苦,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公安机关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有关信息。”

“我们文管所会全力协助公安机关破案的,张队长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随时和我们说。”邱文清说。

张剑锋思虑片刻,然后说:“感谢省里的专家和邱所长的支持。对于古墓研究我可以说是门外汉,必须随时向各位请教、学习。现在我最想知道两个问题,一是辽代墓葬及陪葬品的相关知识,这个墓里有可能被盗走什么陪葬品,它们有什么价值。二是辽代简要历史。虽然一时学不完,但起码我想知道个大概。”

“这样吧,第一个问题我来答。第二个问题由秦小玉回答,她虽是学历史的,但自己钻研了辽金时代的文化和古墓的相关知识,完全可以说明白。”邱所长说。

随后,邱所长说:“关于辽代墓葬,我只能简要地说一下。已发现的辽墓可分为三类,一是契丹贵族墓,二是汉族官吏和地主墓,三是平民墓。辽墓可分为三期,早期自穆宗应历八年(958年)至圣宗太平十一年(1031年),中期为兴宗重熙时期(1032—1055年),晚期自道宗清宁元年至辽亡(1055—1125年)。从墓的分布看,多在华北、内蒙古、东北一带。从墓室的大小看,是可以看出死者身份的,地位越高,其墓室越阔,例如某驸马墓,有前后两室及左、右、后三小室,平面都呈方形。晚期的贵族也多筑前后两室,有的在甬道两侧建左右耳室。关于死者棺木,多为木棺,个别的还有石棺。前些年,在内蒙古发现的某公主墓,是砖砌的多室墓,墓室墙壁有彩色壁画。当然,也有的贵族或一般官员的墓葬,墓室简单,或只有一室。后期的虽有棺椁,但里面并没有尸骨,而是骨灰。从挖掘的一些晚期契丹贵族墓看,绝大多数都是单室的,双室的较少,从墓室平面看出现了八角或六角形,墓门除了石制的,还有大量是木制的。当然,一般平民的墓就更简单了,而且没有一定规模的墓室,更谈不上陪葬品了,即使有也是极少量的,且多为生活用品。从出土陪葬文物看,早期的墓中鸡冠壶数量较多,此外就是陶瓷器、金银器、镏金银器、丝织物等。在晚期的墓葬中还发现过完好的木桌、木椅、木床等生活用具。但是,一些陪葬物品虽然出自辽代,但受汉族文化影响,从造型到花纹等具有唐代的风格。个别的会有玛瑙、水晶品,身份显赫者还有来自中原、南方及西亚的精美瓷器和玻璃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