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残忍的团伙作案(第3/3页)

警方根据掌握的信息进一步还原了珍妮遇害的全过程。当克里斯汀赶往警局报告那伙骚扰她的少年正在挟持珍妮的时候,这伙人迅速将珍妮推进了汽车后座,乙负责开车,一伙人向西穿过市区,汽车大约行驶了40分钟以后,这伙人来到了城市西边的郊区,郊区内荒无人烟,这伙人在汽车的后座上对珍妮实施了残暴的性侵犯。

首先是甲,其次是丙,最后是“矮子”,珍妮在汽车后座上遭到了这3个人的轮奸。而在实施这样残暴的罪行时,另一名智力有障碍的女孩就坐在汽车的副驾驶位上,目睹了珍妮遇害的全过程。发泄完性欲之后,这伙暴徒还不满足,甲再次提议:“杀死珍妮。”甲的提议马上让这伙暴徒再次兴奋起来,乙大声附和甲的提议,并将汽车往更偏僻的道路上开去。

汽车顺着4号公路向前行驶,经过米琪保利的一片开阔地时,乙将车停了下来。这伙暴徒将珍妮从车内拖出来,然后放在汽车后备厢上,他们在这儿再次侵犯了珍妮。乙是最后一个侵犯珍妮的人,所以法医在珍妮的体内提取到了乙的DNA样本。这伙人在发泄完兽欲之后,又用绳索将珍妮的手脚捆上,然后将她拖到水坝边,在翻过水坝旁的围栏时,珍妮的手被摔断了,最后“矮子”和甲将珍妮拖到水坝旁,珍妮不停地大声呼救,“矮子”表示他再也不想听到珍妮发出的声音了,于是就让甲动手将珍妮溺死。

甲将珍妮的头按进水边的污泥内,临死前,珍妮的手死死地抓住了一株芦苇。杀死珍妮以后,甲和“矮子”先将珍妮身上的首饰全部拿走,然后才将她的尸体丢进水坝。这伙人还从珍妮的手包中找到她的银行卡以及一张写有银行卡密码的纸条。

做完这一切之后,这伙人才开着珍妮的汽车扬长而去,汽车行驶几公里以后就因故障抛锚了,这伙人顺手将汽车丢在了路边,然后步行前往德鲁特山社区。在这里,他们取走了银行卡上的钱,卖掉了珍妮的首饰,然后搭乘火车前往市区,接着就分道扬镳了。

这5名作案者是完全具备受审资格的,在审理进行了几个月以后,这伙人又突然宣称他们的同伙不是“矮子”詹米森,而是“矮子”威尔森,显然这伙人又一次串供了。法庭不得不暂停审讯,让警方尽快追查威尔森。

在二次审判开始之前,法庭终止了针对乙的谋杀指控,检控方也接受了乙在珍妮被杀时和卡罗尔留在车内的说法,乙对强奸、偷窃、绑架等指控也表示认罪,法庭判处他10年监禁。针对卡罗尔的所有指控也被撤销了,因为她患有严重的智力障碍。

1990年5月,第二次审判正式开始,很多目击证人都站出来指认詹米森,其中就包括詹米森在火车上侮辱的那名女乘客。詹米森被关押期间,还曾向他的狱友吹嘘过他杀死珍妮的过程,他表示如果有机会,他还要再杀一次。詹米森的狱友将他所说的一切都上报给了警方,这些证据最终让法庭坚信詹米森就是杀死珍妮的凶手。

在审判的最终阶段,辩方律师又以这伙青少年都患有一定程度的精神障碍为由,试图为他们脱罪。犯罪心理画像专家认为,这伙人的智力显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他们不仅有条不紊地杀死了被害人,还取走被害人身上的财物,这些行为都显示了这伙人是智力健全且在作案时保持清醒的。

犯罪心理画像专家建议警方让这伙人做一个智力测验,只要测试的结果可以达标,就能推翻辩方律师的说法。警方马上就安排了一次智力测验,测试结果显示,这伙人的智商完全正常,他们并没有任何精神问题。

经过连续4周的审理,陪审团暂时休庭,他们要做最后的决定。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这伙凶狠残忍的不良青少年依然毫无悔意,他们保持着十分随意的姿势站在法庭上等待审判的结果,他们有说有笑,甚至还满不在乎地向媒体记者们做出带有侮辱性的手势。这群不知悔改、毫无怜悯之心的少年暴徒最终激起了所有人的愤怒,大伙都等着最终判决的到来。

陪审团经过商议后,认为詹米森、甲和丙的挟持、强奸、抢劫以及蓄意谋杀的罪名成立。法官宣判,尽管珍妮被害一案的3名作案真凶年龄尚小,但他们作案手段极为凶残,又毫无悔改之心,因此他们应该被处以终身监禁,并且永远不得保释。宣判结果一经公布,整个法庭都沸腾了。即便是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很多人依然认为,这伙穷凶极恶的少年罪犯应该被处以死刑。

【背景知识】

儿童、少年犯罪

犯罪心理画像专家研究发现,很多犯下凶案的青少年,在他们的童年生活中一直都承受着他人的忽视或者虐待,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这些青少年就会慢慢地相信暴力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表达愤怒的最佳方式。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有些儿童可以将痛苦隐藏在内心深处,将所遭受的苦难“内化”,而大部分人则会将自己所遭受的苦难以其他形式发泄出来。事实上,能够将痛苦“内化”的儿童更容易犯下谋杀罪行,这是因为这些儿童长期以来一直都在压抑自己内心中的愤怒,这种被压抑的情感一旦到达临界点,就会爆发出超乎寻常的威力,这些儿童也就会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犯下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残暴罪行。

英国的一位青少年法庭精神病咨询专家认为,遭受过剥削、排斥以及在生活中经常失意的青少年都有着比较低的自尊心,在这些青少年看来,他们之所以会被恶意对待,是因为他们不值得被他人关爱和保护。在生活中,这些人会意识到尽量孤立自己或者变得暴力、残忍起来,能够给他们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力量,富有攻击性的行为还会让其他人关注到原本无人理会的自己。

在这些孩子看来,即使是负面的关注,也比被人忽视更好。而他们内心的愤怒也会强化他们所做的异常或凶残行为,这种行为引发的后果又会反过来强化他们内心中的错误认知,由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最终使他们转变成无恶不作的少年杀手或者连环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