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吹牛皮的杀人王亨利·李·卢卡斯(第3/3页)

【犯罪心理分析】

与许多连环杀手一样,卢卡斯的童年同样充满了暴力。卢卡斯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十分糟糕,他的母亲根本不会关心他,所以卢卡斯也无法从母亲那里学习爱的能力。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年时期母亲的关爱十分重要,人们不仅享受这份关爱,也会从这份关爱中学到爱的能力,即关爱他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显然,这种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爱的能力在卢卡斯很小的时候就被母亲剥夺了。

如果说幼年时期,母亲的角色必不可少,那么当一个人进入青春期后,母亲的重要性就会渐渐消退,同龄人开始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朋友比父母还要重要。虽然这种认知显得很幼稚,但却可以说明同伴对同龄人的重要性。可是在母亲的影响和控制下,卢卡斯没能被同龄人接纳。在卢卡斯的人生中,有一个颇为引人注意的转折,即和他订婚的莎拉。虽然当时卢卡斯已经20多岁了,但他依然可以从莎拉的身上寻找到心理上的满足感,或者学到爱的能力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显然,这个关键的转折被母亲打断了。

在卢卡斯的案件被公开后,人们开始探寻他的杀人动机,结论却是他想杀人,这或许也是所有连环杀手的杀人动机。卢卡斯曾提到过“死亡之手”,说他的许多杀人行为都是在死亡之手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的表现,此种类型的连环杀手的心理状态与正常人不同,他们在选择杀人目标时,会尽量避开警方的调查,但会出现食人或恋尸癖等许多异常的行为。

不少犯罪心理专家认为,连环杀手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不希望别的连环杀手盖过自己的风头。有些连环杀手还十分关注同类的动向,例如泰德·邦迪这个有组织杀手就是许多连环杀手的偶像,不少警方所抓获的连环杀手的家中都有大量关于邦迪的资料。邦迪不仅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还能进行犯罪心理侧写,他还是连环杀手中唯一的博士。

据说一名警察在调查绿河杀手时曾经接到了邦迪的来信,在信中,邦迪自信满满地告诉警方,他可以描绘出一个连环杀手真实的内心世界。邦迪这么做的原因自然不是想帮警察抓住绿河杀手,而是想重新引起警察的注意或者是公众的关注。这种心理在卢卡斯及其同伙图勒的身上也可以看到。杀人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罪行,这是所有人都有的常识,卢卡斯和图勒自然也知道,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向警方炫耀自己的杀人经历,甚至在杀人数量上大做文章。

不少连环杀手都有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经历,他们往往在第一次杀人后因为精神问题而被送进精神病院,然后会恢复理智,但在恢复社会生活不久之后就会变成连环杀手。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那些已经犯下杀人案的精神疾病患者是否能被治好?卢卡斯接受了10年的治疗,在精神病院内表现得很正常,但却在离开精神病院后走上了疯狂连环杀手的道路。有的连环杀手接受了更长时间的治疗,但效果依旧不明显。甚至可以说,精神疾病比癌症更难治愈。

一个心理变态的人想要恢复正常,人际关系对他来说十分重要,如果他能融入社会中,那么他就会摆脱变态的心理,变成正常人,可是这很难。绝大多数的精神疾病患者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变态的心理。当然也有少数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学会融入社会,他的精神状态也会随之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