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天魔煞 第六章 唐太宗之死迷局(第4/7页)

“大致如此!”袁昇已燃起了万年烛,大踏步走到了丹炉前,“没想到这里竟还埋有很多秘密,是我先前没有留意的。”

“哼,这家伙实在狡猾,适才竟敢强行以摄魂幻术以攻为守,乘着公主生出幻觉时乘乱逃脱,但他没想到,他仍在网中……”青瑛也从暗影里走出。

看来她和黛绮适才并未走远,而此时黛绮未见,显是去追那网中猎物去了。

青瑛手脚麻利地又点燃了两根万年烛和一只短擎,明晃晃的灯焰下,那座原本陈旧的丹炉居然耀出了奇异的光华,炉身如被精致打磨过一般焕然一新,变得美轮美奂,甚至透出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感。

“我几乎每天都在看这座丹炉,却不知道它居然能变得这样美。”袁昇由衷叹道,“看来,他们果然掌握着许多秘密。”

安乐忍不住道:“你说的他们,难道是指……秘门?”

袁昇叹道:“至少方才那个人,通晓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我原以为这只是个废弃的丹炉,但经他适才一番操持,残尘浮土尽去后,居然脱胎换骨,灿然如新。”

“这丹炉的形制沉浑大气,”青瑛凝神细看,低叹道,“居然是……鼎形三足丹炉!”

“按鼎之鼎足分类,三足为阳,四足为阴,这丹炉的形状取的是阳之数。鼎为最稳固之物,以三足阳鼎丹炉作为镇符之宝确是无可挑剔。而发明鼎的人正是黄帝,后世被道家奉为道祖轩辕黄帝。”袁昇说着慢慢蹲下,轻轻抚摸丹炉上新露出的精致纹理,“所以,这里刻有道祖轩辕黄帝之像……”

安乐瞟了一眼袁昇指下的那个黄帝浮雕,这种自汉代便已遍传天下的黄帝形象,她早已见得多了,便绕到对面再看别处。

这座丹炉上的浮雕可谓中西荟萃,除了中原的黄帝和老君形象,更有些中土罕见的西域神魔,形状怪异狰狞。

袁昇解释道:“布置此丹炉的人是胡僧娑婆寐,自然会加入些天竺本土的神魔形象……”

“这是什么?”安乐伸出纤长的食指,点在黄帝像对面的怪物浮雕上,“是天竺的魔王吗?”

“牛首,八臂……”青瑛惊道,“那是蚩尤?”

袁昇点了点头道:“兵家视蚩尤为战神,道家则以之为镇魔天尊。虽然在道家,轩辕黄帝的地位远高于蚩尤,但用在镇符上,蚩尤为镇魔天尊,其镇邪的特性更加强烈,所以蚩尤的形象也更大更醒目。”

“是的,镇符!”他的目光掠过丹炉,掠过假山,再掠向丹阁,“这整座丹阁和这假山的法阵,都是同一镇邪功用的巨大镇符。”

“镇邪!”安乐不由脱口道,“这岂不正是咱们推算的……太宗皇帝曾遭遇邪煞攻击?”

“还有蚩尤!”青瑛接口道,“也正与那三清殿内蚩尤井上的形象一脉相承。看来在太极宫内,这种镇符法阵布置了多处。”

“当下最紧要的是,那个黑影为何要来这里,为何要用那种奇怪手势操控这座丹炉?”袁昇学着那黑影的模样轻摇丹炉。

“他一定是来寻找什么。”青瑛见袁昇摇晃了多时,丹炉还是毫无异状,不由叹道,“还是将那厮抓来审问个清楚吧!”

袁昇忽然住手,却见一股怪异之气如闲云出岫,在炉间若隐若现。这种怪异气息也只有袁昇这样的顶级天才方能感悟得到。

怪异之气来自丹炉顶盖下方的圆肚内,那本是炉间蓄柴之处。袁昇凝眉,猛然运劲抽开了炉鼎。

呼地一道金光蹿出,青瑛不见了,安乐不见了,袁昇只看见眼前大片璀璨的金光,一具庞然巨怪蓦然从耀发金光的炉内腾起。

它有人的身躯,却有九个头颅,九个头或丑陋或俊美或愤怒或凄婉。

这居然是……九首天魔,带着摄人心魄的妖艳美感。

袁昇全力凝定心神,仍禁不住双手微微颤抖。

他曾在师门禁地锁魔苑内看到过这怪物,但那应该是师尊鸿罡真人故弄玄虚做出来的幻象。此后他在西云寺的阎罗殿内与胡僧慧范斗法,那时候恐怖壁画《地狱变》中便附着九首天魔的精魂。他一直以为,那才是真正的九首天魔。

可此刻,这个不知从哪重天地坠入人间的恐怖天魔,怎么会被封印在这丹炉内?

“镇!”袁昇眼见天魔就要破困而出了,忙提气大喝,手中春秋笔凝重如山地挥出。

金笔似疾电般在九个魔头上划过。九首天魔发出一阵无奈的呜咽,身子扭曲、哭号,迅疾地缩小,慢慢收回丹炉内。

嗤的一声怪响,天魔腾起一股黄烟,随即化为一张薄绢。

金光随即消散,身周回复宁静,只有两烛一灯的火光在幽幽地闪着。

“你们适才都看到了什么?”袁昇大口喘息着。

安乐疑惑道:“只见你抽出了春秋笔,凌空比画了一番而已。”

青瑛则道:“我看到了一团雾气自炉内腾起,你运笔施为后,那雾气散去,然后炉内似乎冒起了一道烟……”

袁昇暗自舒了口气,青瑛将那九首天魔看成了雾气,而安乐更是连雾气黄烟都没看到,看来她们修为不足,所见便各自不同。

他颤抖着拈起了那薄绢。

首先入眼的是绢上的两段似诗似咒的词句:

为王弑杀之王

为民诬蔑之君

威震齐鲁而为战神

不死之身而为兵主

以兵主神力

勾天魔之煞

天魔怒,九重乱

天魔怨,万乘残

“兵主神力,天魔之煞?”他的心骤然紧缩,这段词文太过险恶了,刹那间蚩尤像、镇符等许多物事如走马灯般从眼前闪过。

却见这两段咒词下,则有一行字迹飘逸的小字:

自玄武门惨变后,郁郁三十载,今李代桃僵,丹成龙驭,天魔煞成,唐主尽衰。虽有灞上战约,大丈夫死亦何惧。君王恩仇谈笑而了,不亦快哉不亦快哉不亦快哉。

那三个“不亦快哉”写得一个比一个硕大洒脱,显见书者的心情是何等畅快。

他再看那小字注下的落款,则是更加雄放凌厉的六个字:逍遥宗知机子。

袁昇的头不由嗡然一响。原来是他,大名鼎鼎的魔宗知机子。当年太子李建成手下的第一智囊,也是逍遥魔门的一代圣尊。

如果说袁天罡是当年道门的第一国师的话,这位纵横魔宗的知机子就是袁天罡在术法上的一生之敌。

这时候袁昇才明白,先前突然出现的九首天魔,同样不是真正的九首天魔,而是一种源自魔宗秘门的神秘幻术。一切的禁制,都是为了掩藏这张薄绢。

因为这一切的背后,都有魔宗大魔尊知机子的鬼魅身影!

他随即又想,那九首天魔为何与慧范在锁魔苑法阵内所布置的形状全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