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篇 焦尸案 第三章 渐

进以序为渐。若或不能自守,欲有所牵,志有所就,则失渐之道。

——程颐《伊川易传》

王勾押捡起陈豹子丢掉的那条白绢,慌忙揣进了怀里。

他今年四十出头,是应天府一名勾押官,虽名为官,其实只是中阶衙吏,专管批勘财赋文书。正月十八那天早上,他照例去佥厅办公,却见府衙前围了许多人。听旁边衙吏说有人烧死在那里,他虽有些纳闷,但各县上报的税簿尚未批勘,便没有过去瞧,进到厅里,唤贴司取出润过手的那些税簿,坐下来一份份勾押。

大宋法条严密,远倍于前朝。各样文书层层叠叠,年年又不停增修数百道诏令律例,各路州更有许多本地俗律旧例。那些为官的,茫然来,昏然去,哪里能尽都知悉?因而,全仗他们这些文吏。各县税簿文历发到州里,原本有限日。先到磨算司,限十日;再交审计司,限五日;最后交停厅,限五日批复回县。他们这些州司却早已养成百十年旧例,簿历每到一司,先压下,等那些县里公人送纳了润手钱,才给批勘,否则便迟延两三月。昨天,王勾押收了几笔润手钱,便先来批勘放行这几县的簿历。

王勾押入吏职多年,在这应天府广有亲旧,家中又有数百亩地,钱粮从来不愁。虽算不得显贵,却也颇有些势位。他又生性和气,逢人不论高低,点头先奉一笑,因而,广得人缘,事事顺手。人都羡他是弥勒万事足,他心里却有一丝憾念,觉着活了半世,即便再升到孔目、都孔目,也好不到许多,始终只在这应天府地界打转。应天府虽号称南京,比起东京汴梁,却似大犬望虎,终究矮出一头。他去过两回汴京,会过一些京城衙吏,才见面,未等开口,那些人神情作派间,已罩着一股气势,将人盖顶压住,哪里瞧得上他们这些外州府之人。

他心里暗想,若能去京城做几年衙吏,在天子脚下沾些贵气皇威,此生才不算枉过。只是,他始终未寻到路径,这念头只能一直搁在心底。

去年,新知州上任。这位知州十二年前便已来应天府任过推官,那时他还只是个分取案牍的贴司,只能在佥厅里伺候,推官跟前未曾应答过一句话。如今推官回来升任知州,他总算偶尔能借公事应答几句,可知州似乎始终记不得他的脸。这期任满,知州必定是去京城升任朝官,若是能得知州赏重,或可求得带携去京城。

只是,常日间只有那些孔目能凑近知州。何况这应天府,士、户、礼、兵、刑、工六案, 外加免役案、常平案、开拆司、财赋司、大礼局、国信局、排办司、修造司等,吏人有五百多,哪个不是攥足了气力,想在知州眼前舞弄?可里外挤得密林一般,他始终寻不到缝子钻入。

去年年底,王勾押听说知州欲举荐王小槐到御前,忙四处去探听,各司竟已有不少人争着去王家劝说,但那王小槐不知好歹,全都回绝。王豪在世时,常来应天府,他最爱笼络公人,出手又豪阔。王勾押也得过几回钱物,并去王豪庄院里吃过两次酒,因此大体知晓王家情形。如今王豪已死,王小槐在三槐王家辈分最高,越发放肆无忌,惹得全族人怀怨。唯有那管家老孙,服侍他父子几十年,王小槐人人都敢欺辱,却似乎对老孙格外容情。若想降服王小槐,只能从老孙下手。

王勾押行事向来耐得住性,得空儿便带些薄礼,骑马去王家,寻老孙说话。老孙性子有些质木,话语不多。王勾押并不心急,先只问些田赋公事,慢慢才说及家事。其间,王勾押目睹几回,王小槐用那银弹弓射人、用火药烧鸡犬。他心里不禁暗想,这等顽童荐举到御前,若做出些歹事来,岂非招祸?但旋即又想,只须办成我之事,这后患自有知州去担,我又何必多虑?

老孙更是担忧王小槐,不知该如何照管这顽童。言及王豪,更是几次欲泪。王勾押最擅宽慰人,便和声细气,慢慢开解。老孙渐渐不再防他,王勾押这才提及知州荐举之事。老孙却苦笑摇头,说小相公一个字都劝不进。王勾押却发觉,老孙自家似乎便不愿王小槐被荐举。王勾押心里不由得暗喜,要做成此事,得先攻破老孙心里这道暗墙。

他寻思了许久,老孙惜护王小槐,是发自于衷,这忠心轻易攻不破,得寻个要害处才成。

王勾押忽然想起一桩旧事,老孙原有个独子,已长到二十来岁。王豪那时在应天府开了家生药铺,叫老孙的儿子照管。他那儿子性情有些歪愣,最爱与人斗气。十一年前,那愣儿在酒楼吃醉了酒,夜里回去途中被人撞倒,他揪住那人骂闹起来,却被那人失手打死。这桩案子是如今这知州当年任推官时审理的,那凶徒是应天府通判之子,推官为庇护上司,便另捉了个凶徒,将罪名强压上去,将那凶徒处斩了事。那审理文书便是由王勾押抄录,他虽知情,却从来不敢说出去。

王勾押活了四十来年,知道这世间之伤,最痛莫过于丧子。他自己曾有个幼子,疼爱至极,却不幸夭亡。为此,王勾押痛了几年,至今只要见到略像自己幼子的孩童,心里都仍会一刺。

他想,欲攻破老孙,除非祭出当年那桩丧子凶案。不过,那案子关涉到知州,一旦牵扯出来,岂不是自招祸难?但随即,他不禁失笑,我只要办成此事,事后随意编造个无头公案,让老孙去查证一番,寻不到根由,他自然退却。何况,王小槐一旦被荐举御前,他老孙也跟着沾享荣华。

于是,王勾押又去皇阁村寻见老孙,假意为难再三,才吞吞吐吐说:“昨日我清点旧簿,无意间翻到孙老伯儿子那桩案卷,发觉其间有一处疑点。”

“哦?哪里不对?”老孙顿时一惊。

“那凶徒似乎是屈打成招,并非真凶……”

“啊?真凶是谁?”

“其中牵涉一个权要人物,一旦说出来,我恐怕身家难保。”

老孙惊怔半晌,忽然跪到地上:“王勾押,求您告诉老朽,老朽一定不说出是从您这里得的信!”

“孙老伯快起来!”他忙扶起老孙,又犹豫半晌,才慢慢道,“我看到那案卷,也惊了一跳,平人冤死,凶徒逍遥,这等事哪里能任它沉埋?只是这案子关涉之人极有权势,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王小相公答应让知州荐举,若是得了官家恩宠,便不怕那权要了。”

老孙低头踌躇起来。

他忙劝道:“嗐!我不该多嘴。人死万事空,便是查出真凶,也讨不回孙老弟性命。孙老伯,您就忘了此事吧。”

“不成,我得知道是谁杀了我儿子!王勾押,您可有实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