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南下荆州(第3/3页)

想到此处,再看看驩儿,他仍不敢相信,这个与自己朝夕相处三年的可怜孩子竟是声名显赫、堂堂孔家的子孙!

一时间心乱如麻,他忙定定神,问道:“孔驩是孔安国什么人?”

“孙子。”

“孔安国现在在哪里?”

“早已过世。”

“什么时候?”

“九年前。”

“孔驩的父亲呢?”

“他父亲名叫孔卬,也是同年死去。孔安国合家遇难,同日亡故。”

“哦?什么缘故?”

“中毒。”

“因为古文《论语》?”

扶卿蹙眉不答,神色忧惧。

驩儿则睁大了眼睛,望着扶卿,满眼惊惶。

硃安世却随即大致明白:孔安国私藏古本《论语》一事定是被人泄露告密,遭到其他官吏谗言陷害。他全家同日而亡,或是被人投毒,也或是孔安国畏罪自杀,甚而是刘老彘亲自下旨,将他全家毒杀。只有驩儿的母亲带着他侥幸逃脱,定是孔安国临终遗命,驩儿母亲才将古文《论语》传给驩儿。

他记起此行的目的,便不再多想,问扶卿:“现在就让驩儿把古本《论语》念给你听?”

扶卿犹疑了片刻,嗽了一声,才道:“王卿大人恐怕是看高了我,我不过是一个官秩六百石的小官,哪里能担负如此重任?”

硃安世见他目光躲闪,似有隐情,猛然想起王卿临别时所言:扶卿曾得传古本《论语》,只是不全。

传他古本《论语》的自然是孔安国,孔安国遇害,扶卿却未受牵连,反倒能升任刺史。前年在槐里闲谈时,赵王孙曾说过,天子为增强监管天下之力,新设了刺史一职位,这一官职看似低微,却是皇帝耳目,可以监察两千石太守。孔安国遇害,即便与扶卿无关,他至少也是个怯懦偷生之徒。

硃安世心中不由得生出鄙憎,牵着驩儿道:“既然如此,打扰了。”

扶卿却问道:“你要带这孩子去哪里?”

硃安世冷笑一声:“你问这个做什么?去告密?”

扶卿脸顿时涨红,又嗽了一声:“孔安国是我老师,于我有授业之恩,我岂能做这种事?”

“那你想怎样?”

“我猜你是那个盗汗血马的硃安世。”

“是我。怎样?”

“你自己本就身负重罪,带着他,更是罪上加罪。和这孩子相比,汗血马不值一提。而且这孩子跟着你也不安全。”

硃安世忍不住笑起来:“我的事无需你管。这孩子跟着谁安全?你?”

“我也难保他安全,但是有个人很可靠。”

“谁?”

“这孩子的伯祖父。”

“孔家还有亲族?”

“当然,孔家声望贯天,怎么可能尽都断绝?孔子第十一代孙有兄弟两人,长子延年,次子安国。孔安国这一支如今已绝,圣人之族现在只剩孔延年这一支嫡系,天子定不会轻易加罪。孔延年如今仍在鲁县故里。将这孩子送交孔延年,或可保住这孩子性命。”

“好,多谢提议。”

硃安世转身就走,刚到门边,门外传来脚步声,硃安世大惊,忙扭头瞪住扶卿,准备动手将他胁持。扶卿却朝他摇摇头,指了指门后,示意硃安世躲起来。硃安世心中犹疑,但想能不闹开最好,扶卿若有诈,再胁迫不迟,便牵着驩儿躲到门后。

这时,外面那人已走到门边,站住脚,恭声道:“禀告大人,火已扑灭。”

扶卿上前去开门,硃安世忙掣刀在手,扶卿又摆摆手,然后打开了门。硃安世紧盯着他,只要稍微不妥,便立即动手。

扶卿并未出去,只站在门内,问道:“可伤到人了?”

“没有,只有一匹马身上被燎伤。”

“好,你退下吧。我这就睡了,不需要侍候。”

“是。”那人转身离去。

扶卿仍站在门边,看四下无人,才道:“你们可以走了。”

“多谢!”硃安世牵着驩儿向外就走。

“我还有一句话。”

“请讲。”

“请放心,今夜之事,我绝不会吐露半个字。你们也多保重,记住,知道这孩子身世的人,越少越好。”

“多谢。”

硃安世带着驩儿,仍从后院翻墙出去,韩嬉正在墙跟等候。

  1. 冠军县:汉武帝因霍去病功冠诸军,封侯于此,始名冠军。故城位于今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冠军村。
  2. 榷酒酤:汉武帝为解决财政困难,而实行的酒类专卖制度。《广雅·释室》:“独木之桥曰榷。”《汉书·武帝纪》:“(天汉)三年春二月……初榷酒酤。”颜师古注引韦昭曰:“谓禁民酤酿,独官开置,如道路设木为榷,独取利也。”
  3. 算缗(mín):汉武帝为解决国用不足,于元狩四年(前119)所施行的税法。凡工商业者都要申报财产,每二缗(2000钱)征一算(120钱),税率6%。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罚戍边一年。
  4. 告缗:为杜绝许商人隐匿“算缗”,元鼎三年(前114)武帝又下令“告缗”,有揭发者,奖励所没资产的一半。《汉书·食货志》:“中产以上大抵皆遇告。杜周治之,狱少反者。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监往往即治郡国缗钱。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
  5. 黥面:又称黥(qíng)刑,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再染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说文解字》:“黥,墨刑在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