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3/3页)

没了外人,江舒涵开门见山提了些自己的要求,“我将来想给女儿嫁进条件殷实,规矩不那么多的人家。嬷嬷需要教她们识字,懂礼。但不必太过谦卑,像嬷嬷这样能够自力更生就很好。”

陈嬷嬷一怔,她还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主顾。不必谦卑是什么意思?自力更生又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是在嘲讽她年纪大,没有儿女傍身?

可看着她坦坦荡荡的表情,好像不太像啊。

江舒涵撑着下巴道,“《女戒》,《女则》可以看,但也只能是看。不必灌输,嬷嬷明白吗?”

陈嬷嬷似懂非懂,“您的意思是让她们知礼懂礼。”

江舒涵发现陈嬷嬷根本不明白她的意思,而且她甚至不能说得太明白。难道她能跟陈嬷嬷说,男尊女卑是封建糟粕,不要荼毒她女儿吗?这要是传出去,她首先就得被唾沫星子淹死。

江舒涵撑着下巴,想了半天,最终才道,“罢了,你先教她们识字和规矩吧。”顿了顿又补充,“还有我也一块学。”

她不能一直是文盲,这样会让她很被动。

等她学会,她可以自己教三个女儿,给她们灌输自立自强的思想。

陈嬷嬷点了下头。

江舒涵带陈嬷嬷到她的房间,里面一应物什全都有,“缺什么,您只管叫月娘去买,她刚刚出去买菜了,现在人不在家。待会儿,她来了,我再介绍你们认识。”

陈嬷嬷点了点头,她还是头一回遇到这么爽快的雇主,不免心里打鼓,这人怎么不说要请她当多久的嬷嬷呢?

江舒涵确实不急,她小女儿才五个月。现在连人都认不清,肯定要留着陈嬷嬷在身边。

江舒涵问她,“对了,你一月束脩多少啊?”

陈嬷嬷忙道,“每月二两银子。”

江舒涵挑了挑眉,连她都要二两银子,那从宫里出来的嬷嬷岂不是得翻倍。怪不得郑府尹请不起呢。

江舒涵笑着点头,又问陈嬷嬷,“我听说郑府尹是个清官,他家中几口人啊?”

陈嬷嬷不明白她话题怎么跳得这么快,但还是恭恭敬敬答了,“主人家有九口人。府尹一妻一妾,三个女儿,两个儿子,老母尚在。下人只有两个。”

江舒涵蹙眉,“只才两个仆从?照顾得过来吗?”

陈嬷嬷解释,“郑府尹家中简单,主母和妾室也都要做活,还算安静。”

这么清廉,江舒涵无话可说了。

家里有个婴儿,江舒涵打算再买一房下人。

她让陈嬷嬷帮忙掌眼,陈嬷嬷点头应了。

正巧张大山回来了,一脸喜气,似乎有好事发生,但看到家里来了个陌生人,他将喜意压了下去。

江舒涵给他介绍,“这是给几个孩子请的教养嬷嬷。教教她们规矩。”

张大山自然高兴,搓着手,一个劲儿点头。

江舒涵又让张大山去找人牙子,自己要挑一房人。

张大山也知道,夫人打算再做黄金饼的生意,家里孩子多,只靠他和娘子根本忙不过来,也不敢耽搁,快步出了家门。

他走后没多久,陈月娘回来了。

江舒涵又给她介绍一遍。

陈月娘跟江舒涵抱怨,“夫人,这京城的菜可真贵啊。”她举着一把芹菜,“这菜比咱们那儿贵了一倍多。咱们可得赶紧赚钱,要不然做吃山空,可怎么得了。”

江舒涵一路上的花销,也没瞒着张大山和陈月娘。

这夫妻俩自从得知卖方子的钱已经花掉大半,便跟着一块着急上火,生怕断了顿。

江舒涵笑了,“正打算呢。但也得把家里安排妥当,才能挣钱吧。”

陈月娘见夫人心里有数,也不再多说,到灶房做饭去了。

等她一走,江舒涵便跟陈嬷嬷说起自己的打算,“嬷嬷想不想多得一份工钱?”

陈嬷嬷一怔,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嬷嬷在京城待了这么久,想必知道京城哪儿吃条街生意最好。”

陈嬷嬷刚才听得一知半解,“夫人想开店?”

江舒涵摇头,“我现在没钱买门面。”

陈嬷嬷想了想,“夫人若是相信我,我倒能寻得一处门面。主家为人不错。”

江舒涵大惊,直接开店吗?倒也行,可只靠张大山一人支应,能行吗?

少不得还得多买些人,教他们怎么招待客人。

手上的银子又得花掉一大半。

“那铺面在哪儿?”

陈嬷嬷叹气,“皇上怜惜府尹家境贫苦,赏了他一间铺面。可府尹夫人不善经商,铺子日渐亏损。前几日,我听小姐们说,夫人打算将铺子盘出去。”

江舒涵眼睛一亮,这对她来说,可是难得一遇的大好事。

京城的铺面可不好寻。更何况后头还有这么个大靠山。也不怕有人来砸场子。

“那铺面在哪儿?一个月租金多少钱?”

陈嬷嬷倒是个知晓的,“铺面就在正前街,离咱们这儿没多远,位置挺好。至于租金,我还真不知道。”

江舒涵点头,“那就劳烦嬷嬷帮忙打听。我也好心中有数。”

陈嬷嬷点头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