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魏名士苏幕遮(第4/5页)

这些人是来挑战的,但大晋的百姓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们有小圣人,对方还不得如以前的每一年一样,不过是来自取其辱而已,他们还能看过乐呵。

大辽武斗之风盛行,大魏文斗之风亦如此,败了一次又一次还每年前来,可见一斑。

也是大魏文人的这份执着,弄得除了临国,其他国家都知道了,每年这个时候,连好多距离遥远的国家的读书人和名士都跑来凑热闹。

这样的情况,天下少有,所以称一声文坛盛事一点也不夸张。

这些看稀奇的读书人,听着百姓们讨论,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周复礼回洛阳了。”

“这下有好戏看了。”

不由得看向大魏的那些读书人。

果然大魏人已经赶紧向别馆跑去,回去通知了。

这些天大魏文人一直约战周复礼,得到的结果都是他们家小圣人不在洛阳。

气得大魏那些读书人蹬鼻子上眼的,这个时候,除了和他们的文斗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

说实话周复礼还真给忘记了,如果他是呆在洛阳,看到这些读书人估计还能立马想起,关键是他这些日子都一心在造船,哪有空想其他的。

当大批的读书人,在大魏名士的带领下,来到河边的时候,周复礼先是一愣,然后心中一缩,心道,惨了,怎么将这么大的事情忘记了。

那些读书人看到河边的大船时也是懵逼得不得了。

但不得不说,读书人执着的时候,其他什么东西都不是事儿。

只是看了看那庞然大物半响,大魏读书人中就站出来一人,“小圣人好生难寻,我大魏名士前来洛阳好几日,居然连面都没有见上。”

周复礼愣了一下,因为说话的人……虽然风度翩翩,仪姿盖华,但好年轻,不过一青年而已。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站出来说话的,在那些大魏名士中,就有好几位须发皆白的读书人,周复礼还认识其中几人,都是名满天下的名士,前几年就来过洛阳和他进行文斗。

有这些人在,按理怎么也不可能由一青年率先开口。

但此时这些大魏读书人,眼观鼻鼻观心,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甚至有些年轻的大魏读书人,在他说话的时候,眼睛爆发出了说不出的光芒。

青年将扇子一张,“大魏苏幕遮,带领我大魏读书人前来赴今年之约。“

这……

不仅周复礼瞳孔收缩了一下,周围的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刚才对方说的是,他带领大魏读书人前来?

这个名叫苏幕遮的人,恐怕有些名堂。

不过,周复礼现在担心的是,这个天下瞩目的文斗,他该怎么弄。

怎么也不能阴沟里面翻船。

但和一群真正的名士搞文斗,他怎么可能赢得了,他已经不是那个将大脑当储存器的机器人了。

周复礼做了一个读书人的礼节,答道,“大晋周复礼。”

苏幕遮看着周复礼,都说这周复礼乃大晋第一名士,不仅饱读诗书,才高八斗,人更是长得超凡出尘。

今日一见,还真够出尘的,那脸上的表情就如同永不融化的寒冰,说话的语气清淡得如同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样的人怕是不会被任何外力所动。

要是司马煜知道苏幕遮现在心里所想,估计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引为知己,他这三年来就是这么过来的。

开始的时候,他才进宫,无依无靠,还经常用热脸去贴一贴周复礼,结果……

就没有结果了,他直接被这个人冷死了。

油盐不进,好歹不知,看他就像看路上的任何一个陌生人,成天和他说的话除了说教就是说教,一堆大道理,有时候他都觉得他在周复礼眼睛中还不如一滩泥,气得他愣是天天和周复礼对着干,天天顶撞他。

苏幕遮心道,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让对方情绪起伏,苏幕遮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右边的嘴角向上勾起。

然后说道,“既然小圣人已经回了洛阳,那么择日不如撞日,文斗第一场就定在明天如何?”

周复礼:“……”

都不给他一点准备时间啊,这下惨了。

不等周复礼回答,旁边的百姓就起哄了。

“你们说这些大魏人是不是有点那啥,明明知道结果,还一年一年的赶着来。”

“可不是,看看,居然这么着急和我们小圣人比,嘿嘿,就怕他们又像以前一样,被气得吐血。”

“哈哈,听说读书人特别心高气傲,每年看大魏人吐血可有意思了。”

“这么着急,都不让我们小圣人歇歇气,明天我们可以睁大了眼睛看好了。”

以往文比都要修筑高台,老皇帝的意思周复礼懂,难得的吐气扬眉的机会,当然要让大晋百姓好好看看了。

苏幕遮既然提出明日比试,也就是说高台已经搭建好了?

也对,估计老皇帝第一时间就笑呵呵的搭好了吧。

只是他不知道,这一次和以前可不同了。

大晋的百姓对大魏人可没有什么客气的,还有人故意高声去酸别人几句。

只是大魏一行人根本置之不理的离开。

留下周复礼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周复礼现在也没心情呆在这里,重新回到船上,去和还念念不舍的老皇帝他们作别,他先回府里冷静冷静。

老皇帝他们是真喜欢这船,刚才苏幕遮他们来了,都没有出来看一眼,倒也免了一些繁文缛节。

文斗第二天进行的消息很快传开。

明天绝对是个人山人海的日子。

周复礼回到府里就开始犯愁了。

而苏幕遮那边脸色也开始变得严肃。

其中一个老者道,“年复一年,我大魏输了一次又一次,早就颜面无存,成了别国笑话,所以这一场我们一定要赢。”

一是给自己信心,二是打击周复礼。

但谁也没有接话,因为没有任何人能保证,他们能在文斗中胜过周复礼。

倒是苏幕遮脸上还是十分轻松的样子,说道,“这就不劳各位烦心,我已经安排妥当。”

他们大魏就是太迂腐了,所以才会输得那么惨,从来不懂以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对方的短处。

周复礼正在思考怎么应对的时候,这时候府里的管家走了进来,“小圣人,大魏的那个苏幕遮刚才派人前来传话,说是第一局比讲玄。”

周复礼一愣,谈玄赋诗是这个时代的主要旋律,一个名士如果不会说说玄,那还真称不上名士。

周复礼以饱读圣贤书而闻名天下,大魏的人居然要和他比讲玄。

有意思了。

这个时代,道学和儒学一样昌盛,谈玄赋诗,将谈玄放在赋诗前面就可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