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篇 焦船案 第十二章 姜豉(第2/3页)

于仙笛又来到便桥沿河一带。

典如琢那晚进那家酒肆前,一定是遇见了某人,生了些事,否则不会失魂落魄独自去吃酒,那个人应该正是令他寻短见的缘由。只是,酒肆还好挨家打问,若是在途中遇见的那人,又是暮色昏黑中,便无从查寻了。

他站在河边街头,有些灰心。可一想到妹妹燕燕,又不忍退缩了。人活于世,大多只为一点心念。贫者念富,病者念愈,父母念儿女安顺,妻子念丈夫一心一意……若这心念被硬生生斩断,性命之根便也随之摧折。何况燕燕连这心念断自何处都不清楚。她生性又坚执,凡事都要明明彻彻。于她而言,悬念比断念更加苦楚难熬,除非解开这心结,否则永难安宁。

想到“念”,于仙笛深叹了口气。念字是今日之心,可人心何曾有片刻停驻于今日?它由过往之念缠缚到今,又绵延至将来。如同绕丝成茧,纠搅不绝。若将这丝抽尽,人心恐怕一无所剩。正如佛家云,心为幻,莫执念。种种苦楚,到头皆空。然而,人生来即有知,有知便有念。虽然苦恼牵缠,这一点心念却是人之为人仅有之凭据。若没了这凭据,人与木石又有何分别?存活于世,又有何意趣?何况,念也并非尽都是苦,它也有乐、有美、有善。替妹妹除去念之苦,便能帮她寻回念之乐。妹妹乐了,我也才能得念之安与喜。

想到此,他不再犹豫,一路上只要见到店肆摊铺、游商走贩,便过去打问。可一直走到昨天那家酒肆前,一丝影儿都没问到。他身心俱疲,立在路边,默默寻思其他法子。正在犯愁,昨天那个伙计从店里走出来,一眼见到他,忙问:“这位客官,您还在打问典二爷的事?”

“嗯。”于仙笛苦笑着点点头。

“昨天您走后,店里有个老常客,叫胡胖子。他说那天傍晚,瞧见典二爷在路上跟一个妇人说话。”

“哦?什么妇人?”

“胡胖子并不认得,只说那时他正巧走在典二爷后头,见有个妇人抱着个两三岁大的孩儿,等在路边。典二爷过去时,那妇人上前拦住典二爷,叫了声‘少东家’,典二爷见了她似乎有些吃惊……”

“他们说了什么?”

“那妇人唤了典二爷去河边说话,胡胖子便继续走了,并没听见他们说什么,只瞅见那妇人生得颇有些姿容……”

毛球犹豫再三,还是打算替张用去做那桩事。

自从张用那里学到孵鸡卵的法子后,他便罢了手,没再做贼,一心一意去孵小鸡卖。起初人都笑他变成了一只母鸡,他却浑不介意。做贼能做到老?总得寻个收场。而且,他之所以做贼,是由于自小身子弱、手脚慢,其他营生都学不会,爹娘死后,再没依靠,才逼得去跟人学偷。可做了贼才知道,贼尤其得眼尖、手快、腿脚利落。为了偷些活命钱,他不知道挨过多少打。他也早已认了命,想着自己生来便是个无用之人,能挨到哪天算哪天。谁知道老天竟给他指了条生路,让他碰见了张用。

张用那法子果真奇妙,只需二十来天,一堆鸡卵便成了一群喳喳叫的小鸡,利钱能翻几倍。天底下哪里寻这等巧营生去?头一回自己孵出二十多只小鸡,他乐得几乎要大哭,生下来二十多年,做人终于有了用场。更妙的是,他的笨和慢,在孵鸡时竟成了长处。这活计最考的便是耐性。这个他最不缺,做贼时,同伙常让他把风,哪怕冬夜寒风里,他也能一蹲便一两个时辰。

那些笑他的人见他赚了银钱,都来跟他讨问。但金可送、银可送,营生不可送,这是他活命的根本,哪里能轻易传给别人?他怕张用将这法子透露出去,瞅了许多时日,并没见第二个做这营生的,这才放了心。

这孵鸡营生让他有了银钱,能安生吃饭,敢躺平睡觉,更娶了妻室。在他心里,张用如同上天派遣的活命神仙一般。昨天张用来找他,让他出力做件事。原本张用哪怕要他一条臂膀,他也愿砍下来给他。可一听那桩事,他心里顿时千百个不肯——张用要他去绑劫一个人,京城彩画行碾玉典家的长子典如磋。

自从过上这安稳时日后,他宁死也不愿再去做贼,何况是绑劫人?

张用却说,这是一桩救人命的善事。他想问详情,张用又不肯说。只拿孵鸡来诱他,说知道为何有些鸡卵孵不出小鸡来。这桩难题他已经寻思了许久,却始终找不出缘由。他孵鸡已经入了迷,一听张用知道其中秘诀,顿时动了心。再瞧张用,应该不会有什么歹心,便犹犹豫豫答应了。

可是,他只做过贼,从没绑过人,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张用走后,他又有些后悔了。倒是浑家提醒了他:“咱们孵鸡,十只卵最多才能孵出五六只小鸡,若能孵一只得一只,利钱不是能涨一倍?再说,张作头瞧着不是恶人,他又说这是在行善。就算他真做出什么歹事来,罪也在他,不在你。你虽没绑过人,你从前认得的那三个贼伴啥事做不出来?他们时常来借钱借物、讨吃讨喝的,哪个还过一文钱?那些钱怕是下辈子也讨不回来,正好让他们出力,替你做了这事。他们还你的情,你还张作头的情,风推水、水推舟,不是大家都便宜?”

他一听立即去旧日常聚的赌坊寻见了那三个贼伙,拉到僻静角落,说了这事。原先做同伙时,那三个人常欺他人笨,只唤他“毛尾巴”。合偷一只鸡,他只能轮些翅尖、鸡腚、鸡脚吃。等他改换了营生,三人见他发了迹,见面时脸上都撮出笑,叫起毛哥来。可这时,听到他有事相求,三人又立即嗒嘴咋舌,摆起了乔样儿:“毛哥,咱们是一窝里生的一般,你的事我们哪里能不帮?可绑人不是耍的,一旦事发,必定要进囚牢、挨杖子、刺字发配,到那时节连口馊水都没人给我们送。”

毛球知道他们无非是想勒钱,便说旧账抹清,每人另给三百文。三人仍不松口,又继续磨,直磨到一人三贯钱。毛球一算,三人九贯,得孵两千多只小鸡才赚得平。他有些心疼,但这事既已答应了张用,又望着张用说出那孵蛋秘诀,只能忍疼答应。不过,他深知三人品性,便坚执一条,事成后才拿钱。三人又缠了一阵,他却死咬住不松口。三人只得应允,一起跟着他寻到碾玉典家。

到了典家,其中一个装作主顾去问彩画生意,敲开了门。开门的是个胖仆妇,说典如磋出门未回。他们便坐在巷口的茶肆里等。一直等到深夜,茶肆都打烊了,典如磋却仍没回来。想着典如磋若是半夜回家,更好动手,四人又躲在巷口暗处,一直等着。那三人等得都睡着了,毛球许久没有蹲守过,也几次倦极而盹。直到天亮,也没见典如磋回家,他以为困倦错过了,又让那个同伙去敲门打问。那胖仆妇说典如磋仍没回去。那三人实在熬不住,且白天也不能动手,便先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