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篇 焦船案 第十三章 黑影(第2/3页)

“二娘,娘熬了些粟米粥,让我端一碗过来。”

“阿青,这家里以前有没有雇过其他使女?”她忙迎了上去。

“其他使女?我不知道。我来这里快三年了,除了阿黎,并没见其他使女。”

“你来之前,一定有其他人,你没听说过?”

“没……没有。”

“阿青,你莫骗我!你一定听说过!”

“我……我只影影绰绰听着,我来之前,是有个使女。”

“你还听见过什么?你一定要告诉我!二相公自尽那天,见了那妇人。二相公就是因她而死!”

“啊?”阿青前后望望,见没人,才压低声音,“二娘,我说出来,你千万莫说是我说的……我隐约听着,原先那个使女似乎不安分,和二相公有些……有些……我说不出口,反正不干净。这都是我乱猜的,二娘千万莫说出去!”

程门板站在河岸边,闷望着那只焦船。

坊正怕那船沉没,唤人将它拖上了岸边,斜搁在草坡上。开封府里人手正紧缺,搬尸的一直没来,那几具尸首仍摆在船板上,用两张破席子罩着。悬赏告示也已张贴在各个路口,却没有人应。

程门板心里焦躁不已,面上都有些藏不住了。坊正见他候在那里,也不好走开,便叫人搬了两块石头,拂净尘土,请程门板坐下来歇息,自己也陪坐一边。程门板见那坊正坐得无聊,几回开口想闲谈,他始终板着脸,一声不应。坊正越发没趣,坐在那里如同受刑,不住扭挪着。程门板自己也难熬,却只能熬,且要做出沉思之状。其实心像是被黑油膏腻住,哪里有分毫主意?

一直挨到午后,天阴下来,飘起了雨丝。那坊正忙站起身:“下雨了!”程门板屁股早已坐麻,也站了起来:“这船还是得差人轮流守着,就劳烦你了。”坊正面露难色,却只好点了点头。

程门板刚要转身离开,却见一个小厮引着个农夫快步走了过来:“程介史,这个人前晚上见过这只船!”

“哦?你在哪里见到的?”程门板忙望向那个农夫,三十出头,朴朴实实的。

“就是这里!小人去城里卖菜回来,天已经黑了。经过这里时,这船靠在岸边,船上亮着灯光,帘子挡着,瞧不见里头。只听见里头有人说话。是个年轻妇人的声音,似乎是在唤爹娘喝姜蜜水,一个小儿嚷着也要喝……小人那时口正渴,故而听得极清。可又不能去讨一口喝,便忙着赶路,没停步。才走了两步,就猛然瞅见旁边这棵大柳树背后躲着个黑影,似乎是个男人。小人唬了一跳,可咱这等人嫌狗欺的草命,哪敢惹是非?于是小人装作没见,赶忙走过去了……其他的小人再不知道了。”

程门板心里暗惊,莫非这黑影才是凶手?

牛慕终于等来了那个大板牙男子老范。

他忙将自己推断急急说了出来:“清明那天,我姨姐宁妆花并没有上那顶轿子,姨姐夫的尸首也没被搬上那辆太平车,这一人一尸,一定是藏进了甘家面店!”

老范听了,顿时呆住,手把住虹桥桥栏,龇着那对大板牙,惊了半晌,才连声说:“对对对!那天那伙人接了令姨姐走到甘家面店前,轿子和太平车已停在那里。两个壮汉先将棺材抬上太平车,而后在车子这边展开一大张黑油布,要罩上棺材时,领头的年轻男子走过去叫住两人,指着那油布,比比画画说了一阵。那两个壮汉里外瞧着那油布,似乎是在争辩正反面。争执了一阵子,才将油布罩在棺材上。这恐怕正是障眼的法子,挡住视线,有意拖延。另外几个帮手都站在车子那一侧,被油布挡着,便能趁机将棺材里头的尸首搬走。至于令姨姐,我倒是瞧见她上了那轿子。不过,正如你所言,朝里那一侧轿板若做过手脚,便能打开,胁迫令姨姐从那边下去,而后掳进那间食店。那伙人则抬着空轿、拉着空棺,假意进城……若真是如此,那甘家面店的人便是他们同伙,至少是买通了的。走!我们这就去问问!”

两人快步下了虹桥,来到甘家食店前。店里尚无客人,只有那个看店的妇人熊七娘坐在门边,垂着眼呆望地下,愁愁闷闷的。牛慕向她先后打问过两回,瞧着不过一个寻常妇人,这时望过去心里不禁有些畏惧。

那个老范却快步走过去,径直问道:“清明那天,那个妇人和那具尸首去哪里了?”

熊七娘惊抬起头,怔在那里。

“快说!”老范又问了一遍,随即板起脸,“你串通那一伙人,劫走良家妇人,若不照实说,这就扯你去见官!”

熊七娘眼露慌意,怯怯站起身:“是那伙人做的,不干我的事,他们说,我若透半个字出去,便天天来砸我的店,让我做不成买卖。”

“你得了他们的钱?”

“……他们拿了块五两的银子,强塞进我手里,我原不要,他们逼我收下。”

“他们把人带哪里去了?”

“从我这店里穿到后门,后面巷子里有辆厢车等在那里,他们用刀逼着那妇人强推上了那车……”

“那具尸首呢?”

“也从棺材中搬了下来,抬到后面,放进了那车,车夫紧忙就驾车走了。我怕死人,没敢细瞧,只瞅见那尸首身上穿着件紫锦衫……”

黄瓢子走后,阿菊始终有些心神不宁。

她去常日那几家富户收了些衣物回来,又挑了两挑水。倒了一箩豆子,让一对儿女拣里头的沙子和草棍。她则蹲在砧板边,抓着捣衣棒捶洗起来。这家单靠黄瓢子,生计始终有些窘涩,她便常制些豉酱、辣瓜儿拿去卖,又替人浆洗缝补衣裳,略贴补一些。

她原本就胆小,自母亲离世、父亲遇事后,更加没了依仗。她先已定了亲,正待出嫁。夫家见他父亲触怒龙颜,遇了这等天祸,赶忙退了亲。

债主又霸住她家房宅,将她姐弟两个撵出了家门。她带着幼弟,站在街头,除了哭,全然不知该如何活下去。直觉得这人世真是黑茫茫一片苦海,每一脚踩下去都是无底深渊。

她想到父亲的师弟黎百彩。京城各行向来看重行内情谊,彩画行尤其仁善重义,行员之间从来都亲似一家,一直为京城百行典范。早先,朝廷沿袭隋唐旧制,常向百行任意征调货物、差遣力役。到神宗年间,各行都不堪重负,纷纷上诉求告。正是彩画行率先起头,提议每年宁愿向朝廷缴纳一定钱数,以免去强征勒索之苦。彩画行凝成一心,抱着赴死之志,又说动了几十个行团,一起上书,终于得见正力图变法的宰相王安石。王安石听后,甚是认可,随即推出“免行钱”新法,各行才得以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