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3页)

可她气质温和,声音甜美,反而让人很生好感。

黄月姑微微叹了口气,漂亮啊,年轻啊,真好。

黄月姑今年三十四岁,因为常年劳作,皮肤皱纹晒斑比较多,显得略大几岁。她总是微微低着头,用很温柔的声音说话,表情柔顺,眼睛里闪着温柔而谦卑的水光,所以看起来风韵犹存,也惹人怜爱的。

她自觉容貌和年纪没有办法跟姜芸比,不但对男人如是,就算村里最高级的妇女圈子她也进不去,可姜芸却很容易就和她们打成一片,让她难免有些酸楚。

姜芸站在沟沿上听知了嘶声力竭地喊,心情却非常平静。

她有灵泉傍身,不像别人那么怕人,身体里反而清爽得很。

这时候黄月姑又靠近她,小声道:“小海娘你皮肤真好,郑知青给你买城里的洗面粉了?”

姜芸笑了笑,“没啊,我多种菜,吃菜多皮肤就好。”

她从黄月姑眼睛里看到一种自伤自怜的东西,就不想说这些。姜芸虽然原本就皮肤白,长得漂亮,但是常年劳作脸上难免有斑,她现在有灵泉傍身,那点斑慢慢地退去,整张脸就跟剥壳的鸡蛋一样光滑细腻。

李桂芝都说她看起来比出嫁前更年轻漂亮了呢!

黄月姑原本寄希望于姜芸用的高档洗面粉才这么白的,如果姜芸说是,她就托郑知青给买点,结果姜芸根本不承认。她先是一阵低落,随即又不相信,觉得姜芸藏私。

她和别的知青要么不熟,要么荆泽艳几个说归说,却买不来。

她年纪大了,要是再这样下去,只怕四十就跟五六十老婆子一样拿不出手了。

从姜芸离婚起,她就一直默默地观察姜芸,发现姜芸越来越年轻漂亮,就想取取经。

只是没想到,姜芸居然……拒绝了。

她面上没表现,心里却把姜芸打上了心眼多、为人势力的标签。

如果不是姜芸年轻漂亮,袁英福不至于要去她家搭伙,郑毕臣更不可能去!

回去割麦子的时候,张爱英还是和姜芸搭伙,她割麦子让姜芸捆。

她看黄月姑离着远,就悄悄对姜芸道:“她怎么突然找你说话?你离她远点,她在村后头风评可不大好。”

姜芸:“我和她不熟,偶尔碰上只是打个招呼。”

黄月姑住在村后,她住在村西头,只有去葱地的时候会碰上。

张爱英:“你不知道?她男人死了以后,福爷爷一直资助她儿子读书。后来还有多事儿的老婆子给说和,让她去伺候福爷爷呢,后来没成。”

姜芸啊了一声,“差辈了啊。”

张爱英小声道:“是呢,所以福爷爷没同意,而且福爷爷和她公爹还是叔伯兄弟呢。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福爷爷不肯资助了。”

福爷爷自幼丧父,后来他娘领着他改嫁袁家,哥哥大了懂事没改姓,为了他更好养活就把他改姓袁,而袁家继父对他也视若亲生,感情深厚,所以在继父死后也没改回来,一直继承袁家香火。

村里好事的懒汉们曾经计算过,福爷爷是这附近大队最有钱的男人。

他当年退伍有一笔钱,结婚后他当公社民兵团长赚钱,老婆死了以后没再娶,钱都干攒着。后来他儿子当兵津贴工资都给他寄回来,儿子牺牲也有一笔抚恤金。

有人曾经想去他家偷,什么也没找到,还有人一直张罗给他介绍老伴儿,也被福爷爷拒绝了。

“她要是想二婚,找个年纪相当的不是也可以?”姜芸有些不解。

张爱英:“她改嫁个年纪相当的,人家肯定也带着孩子,说不定她还得再生个。这样一堆孩子,她自己俩孩子就得受委屈,她儿子肯定不能再读书。”

她耸耸肩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道:“她可宝贝那个儿子呢,不止一次说怀孕的时候天天梦到星星,生产的时候更是一大颗闪亮的星星落在她肚子里,说她儿子是文曲星呢。后来男人死了,才开始不说了。”

姜芸想了想,黄月姑看自己的眼神有点奇怪,可能因为现在福爷爷是小海小河的干爷爷,她以为钱都给了小海小河了?

姜芸懒得多想,日头晒着多晕乎呢。

大家正忙着,突然有个女孩子喊起来,“娘,娘!”

姜芸几个忙循声望去,却是黄月姑晕倒了,她闺女芫花急得要命。

她们赶紧跑过去帮忙,给黄月姑解开上面两颗扣子,掐掐人中。

芫花对姜芸道:“你是不是还有水啊,给我娘喝几口吧。”

姜芸救人心切,也没琢磨她语气不大对,就要去拿水瓶子来,却被占国媳妇一把拉住。

占国媳妇冷冷道:“姜芸就剩下一口水了,小海小河还得喝呢。”

姜芸看了她一眼,占国媳妇叫孙桐,是个非常和气开朗的年轻妇女,因为公爹是书记,她处处都注意,尽量不让人觉得干部家媳妇搞特殊。

姜芸从来没见过她这么排斥谁呢,哪怕对宋二婶也没当面这样过。

看来里面有故事啊。

张爱英赶紧打圆场,拿了自己的过来,“我的还多点,姜芸的得留着给孩子喝,小孩子渴了一忽忽都忍不住。”

黄月姑醒来,眼泪汪汪的,原本脸上一直挂着的笑没了,神情疲惫劳累,萎靡不堪。

姜芸看了看,没见着黄月姑的儿子宋文昌,一个14岁的男孩子不来割麦子?

麦忙秋收的时候,学校都放假让学生回家收庄稼,而收麦子规定孕妇孩子老婆子都下地,宋文昌没理由不来啊。

芫花给周围杨晴几个道谢,“多谢你们救我娘。”不像有人有水也不给喝。

张爱英就朝黄月姑道:“嫂子,大小子回来了吧,怎么不来割麦子?”

黄月姑大喘着气,“文昌……要读书,再说大热天的,他一个读书的孩子,哪里……哪里受得了。”

张爱英:“受不了?那可是你惯的。”满地五六岁的孩子都在捡麦穗呢,也没见谁受不了。

芫花不满张爱英质问她娘,就想扶着黄月姑去路边的树荫里歇歇。

这时候福爷爷和几个老头子赶着牛车过来拉麦子,听说有人晕倒就过来看看。

黄月姑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福大叔,我晕倒了。”

福爷爷瞅了瞅,“天太热,这是中暑了。”

另外一个老头子就道:“快家去歇着吧。”

芫花:“我家负责那块麦子还没割完呢。”她看着福爷爷,眼神有点凶。

母女俩动作慢,别人往前割,她俩在后面磨蹭。姜芸等人齐头并进割麦子,就她们那几趟麦子还站在后面,非常扎眼。

芫花想让福爷爷主动拿镰刀帮忙割麦子,因为以前福爷爷就这么帮过的。

原本生产队干活都是一个人定好几工分,大家集体上工,干多少活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