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探寻偏僻之地传说之旅”第一回的稿子终于写完了。

因为是系列的第一个篇章,伊濑在内容和文体上费了不少工夫,交给浜中时距截稿日已很近了。那天下着寒冷的秋雨,天空阴沉黯淡。窗外,雨水拍打着落叶。浜中坐在窗边,举着稿纸,将三十五页文章认真通读。

伊濑不太喜欢别人当面读自己的文章,时而忐忑不安地抽着烟,时而中途离开,有一搭没一搭地同妻子说话,一副心神不宁的模样。他很想知道浜中读后会有怎样的感想。因为涉及传说,多少要结合一些理论。高木敏雄的《日本神话传说研究》对浦岛和羽衣传说做了详细考证,藤泽卫彦的《日本传说研究》中,亦有相当丰富的例证论述。除这两本书外,伊濑还参考了另外三四册书籍,在文中对传说加以解说。

伊濑也应浜中的要求,将木津温泉附近山林中发生的藏尸凶杀案作为插曲写进游记里。对他来说,这样做还别有意义。虽然杂志上的游记有自己固有的套路,将对古老传说的剖析加进去,难免有画蛇添足之嫌。但考虑到浜中向他约稿时,曾说过大家对游记创作见仁见智,他便打算另辟蹊径,大胆尝试。

说到底,《草枕》只是面向一般读者的杂志,也必须遵循“娱乐至上”的原则。不知浜中对这点有什么意见。浜中是一个好为人师的家伙,在他读完伊濑的文章发表观感前,伊濑心里都没底。如果他劈头就说“这可不好办啊”,那伊濑就决心不再为他写稿。就算有妥协,若整体上持否定态度,伊濑也不会再次动笔。

“可以啊。”对着伊濑的仍是那张娃娃脸,说话的措辞却十分老成。

“这篇文章还过得去吧?”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伊濑暗暗高兴着,却故意不将情绪流露出来,一副毫无自信的表情。

“相当可以!当着老师的面我也要说,您的文章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浜中赞不绝口。

“是吗?我还担心会不会太艰深呢。”因为加入了考证,伊濑对这部分会不会受欢迎一直忧心忡忡。

“绝没有这回事。如果这点考证都没有,整篇文章就太虚浮了。如今的读者眼光都比较高,这种内容也肯定爱看。”

“那我就放心了。”浜中的赞赏让伊濑心情大好,于是不再装腔作势,真心地笑起来,“早点拿给主编过目吧。”

“我也这么想。您能不能先答应做第二次采风呢?”

“没问题。不过,虽然你觉得不错,主编没有发话也是白搭啊。”

“这个您不用操心,我最了解主编的爱好和性格了……对了,第二次采风前,您能不能同主编见个面?”

“荣幸之至。”

“我可以把他带到这里来,但我觉得,咱们在市中心找个地方坐下来边吃边聊会更好。”

“我都没问题。”伊濑满脸喜悦,“说起来,我还没请教过主编大名呢。”

“主编名叫武田健策,大概四十二三岁吧,创办过两三本文艺杂志,对文章的要求非常高。”

“对这样的主编,我还真有点害怕呢。”

“没事的。说句失礼的话,我的想法和武田先生不会差太远。”浜中说着眯起了眼,这是他在表明自信时的习惯动作,“老师,我能否在您以后的文章中都看到浦岛和羽衣传说呢?”

“你的意思是,要我将这一主题贯穿始终?”

“没错。突出这一系列文章的特色,会增添趣味性。”

“是个不错的新想法。不过,有那么多素材可写吗?”

“这个嘛,稍稍偏点题也无所谓。总之,我会尽量寻找相似的传说,请以后继续围绕这个主题做文章。当然,如果老师不愿意就另当别论了。”

“没有,我可没这么说。”伊濑当然不能一口回绝。毕竟,如果能连载,稿费就会源源不断,像月薪一样稳定。

“那材料就交给我去查吧。下次咱们去羽衣传说最具代表性的流传地——三保松原怎么样?”

“三保松原?”伊濑不解地说,“那里相当有名啊,不是背离了‘探寻偏僻之地传说’的主旨了吗?”

“虽然不是偏僻之地,可如果要调查羽衣传说,就不能绕开那里。姑且去转转看吧。我会陪同老师的。”浜中似乎已经做出了决定。

“那咱们啥时候出发?”

“这篇稿子终校后就立刻出发。唔,您看下月初怎么样?”

“我没问题。只去三保松原吗?就跑一个地方,有点可惜啊。”

“当然不会只去那里,还得请老师去别的地方转转。但具体的地点稍后才能定。”浜中认为双方就此议定,于是自顾自点了点头,又点燃了一支烟。

“我说,浜中君……”伊濑从担心稿子能否过关的焦虑状态中解放出来,说出了刚才就想提的一个问题,“我按照你的要求,把木津温泉的凶杀案也写了进去。这件事后来有什么进展?你不是说过,你拜托了当地的报社,请他们一有结果就通知你吗?”

“那件事啊……”浜中就像突然想起了一件久远的往事,“似乎一直悬而未决。报社再没有向我通报过任何消息。”

按道理说,当时浜中比伊濑更关注这个案子,现在不应该如此消极才对。肯定是由于一直没有进展,他的兴趣也消退了吧。

“能不能再去向报社询问一下案子的情况呢?”

“早就问了。两三天前,报社给我寄来一封信,结果说后来他们又搜了一次山,仍旧一无所获。”

“就是说,他们一共搜山两次?”

“是的。看来,那封匿名信根本就是恶作剧,把警察逗得团团转。报社也只是简单地告知我这一点,我一下子就泄气了。”

“太遗憾了。我想,我的稿子上杂志出版后,读者针对这个案子的提问肯定会蜂拥而至。”

“蜂拥而至”有点夸张,可毕竟写得煞有介事,多多少少会有反响。

“是啊。我也没想到结果会如此无趣。当时还以为一定会找到什么东西呢。”

“干脆把这部分删掉如何?”

“那可不行。老师您也说了,读者的信件想必会蜂拥而至,可见这类情节有多受欢迎。无论以后发展如何,我们还是先保留下来为妙。”

“我总感觉这是在玩弄读者。”

“现在看的确如此,不过案子无果而终的责任并不在你,要怪也得怪警察的搜查做得不够细致。”

“也就是说,归咎于现场搜查不充分?”

“是的。毕竟是乡下的警察,不能对他们寄予多大的希望。搜了两次山,竟然没找到尸体,这太说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