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章(第3/3页)

程科长再次向他们表示尽最大的力量在最短的时间里追回香精。

程科长回局后,马上召集三十六干将和全科外勤人员在自己办公室里召开一个紧急会议,专门讨论对付“飞贼”的问题,研究如何破案。

会上,大家提出了许多办法,几乎把刑警三十六着全部搬出来了,但是对于此案,三十六着没有一着能套得上。老辈探员提出很多惯犯,他们分组负责探索。会上所提出的种种办法,由杨玉琼记录下来,以备做进一步研究。

接着程科长把加拿大大使馆的窃案做了全面的介绍。说着,他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精致的柯罗米合金盒子故在桌面上,然后郑重其事把盒盖打开,霎时缕缕奇香从盒里飘溢出来,氤氲满室,大家只觉得欲仙欲醉,如坐春风,几乎忘却了眼前窘迫的处境。

程科长笑着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刚才对大家介绍的法国巴黎罗持蒙香精公司出品的‘海伦皇后牌’,香精的香味,现在你们该不会再奇怪大使为什么把一瓶半香精列在失单的第一位了吧!家尽情地享受一下达个奇香吧,我认为这种香精在本市是没有的,全国也许都找不到。从今后,你们无论在哪里闻到这种香味,都应马上追根,立即报告。”

程科长刚说完,就像捅破了蜂窝似的,整个办公室活跃起来,大家私下议论纷纷,只听到啧啧之声不绝于耳。会罢,程科长把这个宝贝的盒子交给杨玉琼放在实验室里保管。

这次飞贼卷土重来,加上记者大力渲染,使禁区内的要人公寓、外国使馆风声鹤深情唳,人人自危,稍有风吹草动,往往搞得一夕数惊。社会舆论的谴责,侍从室、内政部、外交部、警总署、参议会的交相攻击,首都警察厅压力极大。总队长翁明辉已挂冠引去,两个所长被迫撤职,两个队长经常遭到严重申斥。警厅不断召集全市有关刑警人员开会,严令切责。三日一小比,五日一大比,在此期间,要负责人员报出案情发展情况。会上,程科长成了众矢之的,大家纷纷要求警厅把他撤换,其目的无它,就是想转移压力,推卸责任,要把所有的压力嫁到程科长身上,以便减轻自己的负担。大家每提到撤换问题时,呼声很高,但是提到接任的人选时,又面面相觑,互相推诿。他们过去就把四区视为畏途,现在正值多难之秋,更感不寒而栗。在这种情况之下,程科长得以苟延残喘。

上级认为,程科长还有一点办法,虽然此案未破,但他曾抓过飞贼,截过贼赃,虽然贼被逃脱了,毕竟尚在交锋之中,破案还有一线希望。假使换了个人,人手不熟,只怕一任不如一任,何况目前又没有适当的人选。上头也知道临阵换将,非常不宜,现在既然不撤他,就应该保他,这是官场的权术。因此会上会后上级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鼓励他,这样的软鞭子抽在身上,不是皮肉受苦,而是令你内心发痛,年轻人不明利害,一味感恩图报。

每次开会,同僚们一再攻击他,上级一再袒护他。硬鞭子,软鞭子,乱鞭齐下,程科长身心交困,处境十分难堪。

程科长独个儿坐在办公室的沙发椅上,习惯两手叉胸,头枕靠背,闭目沉思。夕阳的余辉映在粉墙上,毫无生气。对此案,程科长目前的感觉正如这晚春的傍晚,将临的是黑夜。

他的部下为此案已经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为挽回过去的盛誉,每个人都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白天、晚让,不休不眠,疲惫不堪。对于这样尽职的部下,还有什么话好说呢?他想:“只要我还在四区警局一天,此贼就一定会来纠缠的,那么总会有破获的一天。假使我撤了职,此贼仇已报,目的已达,就会离开南京码头,远走高飞。那时大地茫茫,此案将永陷沉沦。

我因为失职而撤职,半生之英名扫地,几年来的艰苦奋斗将尽付东流。如今我的地位已摇摇欲坠,此案如果不速战速决,到那时撤了职,就是英雄也无用武之地了。但速战速决,其战策何在!”程科长想到这里,禁不住仰天长叹,眼光接触到粉墙上渐暗的夕照,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

正当程科长百无聊赖的时候,小勤务周凌推门进来,郑重地递给他一封信,并告诉他送信的小厮在外面等待回音。

这是一封粉红色的信札,信封的左下方印有一朵鲜艳娇红的玫瑰花,清秀的笔迹写着:“面呈 程科长慈航钧启”下署“内详”。

看着漂亮的信封,程科长不忍心把它撕开,便走到办公桌前,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把信口的开,抽出信笺,只见信上写着:慈航科座:

杯酒一别,转眼半月。回忆前情,感激零涕!我愧无小乔之姿,险遭赤壁之厄。不遇周郎,永锁铜雀。自从脱离樊笼,好似一场春梦。当夜宿于秦淮河畔,感念深情,思维图报,辗转反恻,通宵未眠。翌晨犹冀驾临,不忍即去,漫立望幸,直到更阑!君真至诚君子,行侠仗义,纯为济困扶危,我不该以小人之心,忖君子之意,羞莫甚焉。不得已谨遵台命,趁暮春三月,度“美景良宵”。

婚前曾嘱子良三度拜访,未获一面,反蒙厚锦盛仪,于心何安。新婚之夜,又不见驾临,不胜怅然!君既一再规避,当时何必下此苦心?千回百转,百思莫解。

丽兰非君无以至今日,此后有生之年,均系君之所赐,再造之恩,切切图报。别来半月,到处访名山,求百草,冀得千年灵芝,助君益寿延年,区区之心,实为此耳,岂敢忘情,幸其谅之!

目下为公义私情,请求与君一晤,谨订明晨八时,于秦淮楼中,即君前所惠临之地,拟做竟日之谈,倘蒙不弃,请在原笺之末,附批数字,以定行止可也。伫侯佳音,勿虚我望,春色恼人,诸维珍重!

丽兰再拜

这封信吞吐浮沉,非常得体,情意绵绵,令人心生遐思。

程科长看完信,反复沉吟:“访名山,求百草,冀得干年灵芝,助君益寿延年,”其意含蓄深奥,究不知所指何意。

程科长马上召见小厮,一会儿,周凌带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小青年,灵眼笑脸,聪明伶俐。程科长很客气地叫他在旁边沙发椅上坐下,对李丽兰的婚后生活询问得十分详细。然后,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短笺,挥笔回信:丽兰小姐:

接续芳函,喜何如也。回环朗诵,爱不释手。明晨谨遵芳命,如期赴约。锦笺不忍涂鸦,留作纪念。相晤在即,恕不多书,恭写数字,以报来命。

慈航

写毕折好,放进信封内,封面上写着:“烦达 沈太太丽兰芳启”,下署‘航复”,封好后交给小厮带回,面交李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