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数字杀手?(第2/3页)

“另一个人是谁?”方木边向后翻,边问。邰伟突然停止咀嚼嘴里的面条,好像回忆起了什么恶心的东西。

“不是人,一个塑料模特。”他勉强咽下嘴里的面条。

“塑料模特?”方木皱皱眉头,刚要问个究竟,却看见邰伟已经开始干呕了,忙指指桌子上的水杯。

邰伟觉得有点尴尬,喝了几大口水后,清清嗓子,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妈的,吃急了。”见方木没有搭理他,眼神中有点揶揄的成分,邰伟有点不服气。

“你们这帮学生啊,胆子也真够小的,我听说,那个教室都没有人敢去了。不过也难怪,4楼404,那么多4(死),也真是不太吉利。”

方木笑笑,继续问道:“塑料模特?什么样的,哪一本是现场图片——你刚才说什么?!”毫无征兆地,方木一下子跳起来。

邰伟被问个猝不及防,一口水呛在喉咙里,剧烈地咳嗽起来。方木一边用力地敲打着他的后背,一边大声追问:“你刚才说什么?”

“我——我说什么了,”邰伟好不容易喘过气来,“你他妈想吓死我啊?”

“快想,你刚才说什么,什么4……”方木急切地说。

“嗯,我刚才说……4楼404。怎么?”

方木没有回答邰伟,而是直愣愣地看着屋角出神,嘴里轻轻地念叨着:“1、2、3、4……”

邰伟正想问他,方木却缓缓地开口了:“邰伟,并案调查吧,”他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奇异的光,“是数字。”

“什么数字?”邰伟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我可以肯定是一个人干的,因为每一次,凶手都在现场留下了编号。只不过他不是以受害者的个数,而是以犯案的次数为顺序。到目前为止,从1到4。”

“我不明白。”

“7·1案件,那个被砍断双手的男生,你还记得他是干什么的么?”

“那个案子我了解得不多,不过我记得好像是校足球队的守门员吧。”

“守门员一般穿几号球衣?”

“……不知道,法国的巴特斯穿16号。”就这点信息,还是方木差点被马凯咬死那天,邰伟从走廊里路过值班室,无意间在电视里看到的。

“1号。而且曲伟强肯定穿1号球衣,因为我参加过他的球衣退役仪式。”

“1。我明白了,医院杀人案发生在第二候诊室,这是2。那么3呢?”

“那个送尸体的货箱。”方木慢慢地说,“你还记得那个货箱的样子么?”

“那个adidas货箱?”邰伟不解地问,“有什么特殊的?”

“三叶草。”方木苦笑了一下,“我早该注意到的。”

感到懊恼的不止他一个人,还有邰伟。此刻,他清楚地回忆起,那个adidas货箱的侧面印有adidas特有的logo——三叶草。那个货箱不知道看了几百遍了,怎么就没有发现呢?

“4楼404教室,而且尸体就在第四排发现的。不用说,这是4。”邰伟哑着喉咙说。

突然间,313寝室里的两个人好像被某种沉重的、黏黏的,甚至带点腥臭味的恐惧死死罩住。一时间,两个人都不说话,方木看着地面,邰伟看着方木,任由那恐惧如不停偷笑的大蛇,在他们之间来回游走,不时吐出信子,露出毒牙,高傲地欣赏两个人的惊恐与无助。

良久,邰伟艰难地说:“还有几个?”

方木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摇摇头,“不知道。”

寝室里重新陷入沉默。过了好一会儿,邰伟试探着问方木:“会不会是一种巧合?”

“我觉得不是,”方木面色凝重,“从1到4,而且全发生在J大附近,死的不是学生,就是教工家属。不至于巧合到这种地步。”

他猛地站起来,拿起那几本材料,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

“我建议警方并案调查。”他盯着邰伟,目光炯炯,“而我要做的,就是继续了解这几起案件。希望——”方木舔舔发干的嘴唇,“到4为止!”

死者辛婷婷的死因是机械性窒息,凶器应该是一条绳子。在死者的血液内发现了甲基三唑氯安定的成分,怀疑死者是被麻醉后勒死的。死者的全身皮肤被剥掉。被剥掉的人皮像一件衣服一样被“穿”在了摆放在死者身边的塑料模特身上。从剥皮的手法来看,凶手的技巧并不高明。但是给模特“缝制”人皮衣服的针脚细密整齐,看得出凶手是个细心且耐心的人。

现场发现了一部还在转动的CD机,从CD机记录的播放时间来看,是在案发当日凌晨1:45启动的。可以肯定,那也是凶手将尸体和塑料模特摆放进教室的时间。

死者正在“听”的音乐是一张老唱片,上个世纪70年代非常流行的披头士乐队的一张专辑:《Revolution 9》。这是让警方和方木最感到头疼的事情。相对于杀人、剥皮而言,这明显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附加行为。而让死者听音乐,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尽管不少人觉得并案调查的理由有点牵强,不过最终还是得到了市局的批准,并专门成立了专案组,邰伟、赵永贵是专案组的负责人。前三起案件中已经中断的线索被重新捡起,彻底追查。其中两条线索是目前侦查工作的重点:一是医院杀人案中毒品的来源。海洛因并不是可以轻易取得的犯罪工具。所以警方认为,如果能够在全市范围内找到海洛因的买家,也许可以确定凶手的身份,至少可以得到凶手的部分特征。

二是车辆。方木曾经向邰伟提出,凶手应该是一个有车的人。这一点与警方不谋而合。因为第一起、第三起和第四起案件的发案现场都不是第一现场,且都需要搬运尸体。如果徒步搬运的话,一来费时费力,二来容易被发现。而J大共有西、南、东三个校门,三个校门在夜里11时左右均关闭,外来车辆如果进入校园的话,肯定会被门卫发现。所以,初步考虑作案车辆应该来自于校园内部。

一个星期后,两路人马分别将信息反馈回专案组。负责查找毒品来源的一队人动用了特情,在全市范围内的吸毒人员范围内进行排查,没有发现可疑的毒品买家。但是,却得到了一条重要情报:7月下旬,一个吸毒者在深夜外出购买毒品后,在回家路上被人袭击,刚刚购买的海洛因被抢走。该吸毒者虽然被打伤,但是由于心虚没有报案。警方对该人进行了询问,但是当时被毒瘾折磨得几乎丧失理智的他对当晚的袭击者毫无印象。最后警方也只好对他处以劳动教养了事。

查找车辆的一队人对经常停放在校园内的车辆进行了彻底排查,毫无结果。不过警方随后对校园周边与外界沟通的各个可能的出入口进行了勘察,结果在学校北侧的栅栏处发现了一个缺口。原本竖立的铁条栅栏被人锯断了一根,又将锯断的铁条虚装在原处,可以随意将其拆卸下来。留下的缺口可以容许一个人通过。而从这个缺口进入校园后,步行1分钟后可以到达综合教学楼(第四起案件的发案现场),步行5分钟后可以到达体育场(第一起案件的发案现场)。缺口外残留车辙的痕迹,但已无鉴定价值。初步认定,凶手就是从这里出入校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