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篇 骷髅案 第十二章 杨树、柳树(第2/3页)

“这桩窃粮案工程之大、数量之巨,何止偷梁换柱,简直可以称为瞒天过海。要做成这桩浩大窃案,首先得瞒过守仓将卒。这一条倒好办,一位叫洪山的押运使臣用性命查到,这双杨仓的菜肉是由一个叫刘九的菜商包办,而刘九的菜肉又是由一个叫倪光的人供应。这个倪光正是贼人中的一个,他以低价打动刘九,接过双杨仓菜肉生意。鬼搬粮那晚的菜肉中自然是下了药。不但当值的军头和军卒全都睡倒,连歇班的那一拨也全都昏迷。这里又是荒郊野外,夜里并没有往来行人。这样,一整夜贼人便可以放开手脚行事。

“这桩窃案的神异之处在于,当值的军头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见粮垛都依然如故,油布都罩得好好的。可是当运粮官来取粮时,那些油布却忽然坍缩下来,里头的粮食瞬间消失。

“那位押运使臣洪山为了替朋友洗脱冤情,来这里查看,他从这些粮台油布下发现了这个——”梁兴从脚下拿起之前放在那里的半根细竹香杆儿,“每个木台上都有一根这样的香杆儿,烧了一半。大家再看这木台上,还残留了些水痕油迹。另外,还有这张大油布,这是当时查看时掀开,堆在木台一边的。如果不细看,很难发觉。这油布掀开后翻叠在这里,涂了油的一面在上。也就是说,这张油布罩着粮垛时,涂油这面在里头。我细细看过,这里所有木台上的油布都反了。

“半根香杆儿、水痕油迹、放反的油布,正是十万石粮食瞬间消失的‘魔法’留下的证据。”

木台下的人全都一脸纳闷。

“其实,十万石粮食半夜里已经搬空。那位当值军头、运粮官,包括在场各位参与这事的父亲,眼中看到的粮垛早已是空粮垛。这些油布之所以反过来,是为了好浸水。当时是二月初,夜里天气仍很冷,水极易结冰。把油布反过来,没有涂油的一面朝外,再泼上水,油布便会冻硬。这样,看起来,里头似乎仍堆满了粮食。

“这些油布面上的冰只有薄薄一层,到了上午,太阳出来后,自然就会融化坍缩。可是,运粮官第二天清早就要来取粮,那伙贼人为了惑人眼目、渲染鬼气,他们又在油布里头放置了一套物件,使了一套魔法。证据则是这木台上的水痕油迹。

“这水痕油迹原本应该是一个冰盒子里盛装了油,中间插了一根长香。这又用得到炮匠雷安了,香杆儿接近油面的地方,恐怕挂了一小包火药。这些香,自然是计时的更香,长度也是预先算过,一起点燃,到第二天清早,全都燃到油面处,火药被点燃,随即将油也燃着。油边燃边融化冰盒,火气和水汽蒸上去,熏蒸冻硬的油布。这样,一百个台子上的油布便几乎同时融化,坍缩下去,又将底下的火盖灭。从外头看,便是里头的粮食瞬间消失。”

台下的人几乎一起恍然惊叹。

“这只是小小障眼术,算不得什么。最难处在于如何将十万石粮食在两个时辰内搬空。这么多粮食,再有神奇法术,也绝难做到。提醒我的是这个——”梁兴从脚边抓起一块烧尽的发白石炭,“这是我从岸边那棵大杨树下捡来的,前天我和黄老伯一起来这里查看时,被它绊了一下,险些摔倒。当时并没有留意,晚上回去后,想起黄老伯说的一句话,才顿时醒悟——”

梁兴向人群外望去,黄百舌和黄鹂儿站在大门边,黄百舌一脸茫然,黄鹂儿则做了个俏鬼脸。

“黄老伯当时望着那棵杨树,说叶子都发得不好。大家也可以回头看看,那两棵杨树今年长得都不好,左边这棵更有些发枯。”

众人全都回头望着那两棵杨树,点头低语了一阵,又一起转回头,大多数神色迷惘,不知道梁兴要说什么,黄百舌更是纳闷。

“今早我过来时,在那两棵杨树下都刨了刨,不止我手里这块,那土里还有许多块烧过的石炭。这些石炭若是双杨仓伙头煮饭烧过的,何必要跑出来、刨开土埋在这杨树下?这自然不是煮饭用的石炭。在场的一些父亲应该知道,我们站立的这块地方并不是双杨仓原先的位置。”

“啊?”众人皆纳闷惊呼。

“这两棵杨树那晚被挖出来,移了位。”

“嗯?”众人又一起惊呼。

“这些木粮台,周围这圈栅栏和大门,那一排房舍,连同外头的杨树、小码头,全都移了位!”

众人都瞪大眼睛,张大了嘴。人群里只有一些男子脸上露着慌愧,又有些如释重负。

“这双杨仓的位置原本在东边另一处地方。这木台上的粮垛已是空的,只罩着冻硬的油布,不难搬。至于栅栏、大门、房舍和那小码头,都是用木头临时搭造。也不难搬。最难的是移栽这两棵杨树,当时天寒地冻,土不好挖,便在土里埋些烧红的石炭,将土融化,才挖起两棵杨树,搬到了这边。又把这边两棵柳树移了过去。

“这工程虽不难,却需要人手。那伙贼人人手显然不够。于是绑走了三百多个孩子,胁迫他们的父亲来效力。为了孩子,父亲们也只得听命。其中有一对卖鸟雀的夫妻似乎不愿服从,结果他们收到了儿子的尸首。那伙贼人用蛛网将孩子尸体包裹起来,用来警示其他人。听说了这事后,其他父亲们自然再不敢违抗。

“不知今天到场的父亲,有没有人愿意站出来说出实话?”

众人全都回头望向自己身边的男子,那些男子全都低下头,没人应声。

开茶肆的杜氏用力扯着丈夫曾船监的衣袖,曾船监迟疑了半晌,才颤着声音答道:“梁教头猜得没错,那晚我也来了。那伙人派了个小厮来传话,让我那天半夜子时赶到双杨仓。我已屈从过一次,念着儿子,不敢违抗。子时赶了过来。这里已经聚了很多人,几乎快赶上今天的人数。一个高瘦的男子指挥我们,一些人拆木栅栏、房舍,从东边搬到这里,又重新搭起来。我是和另一些人搬粮台,我当时就很诧异,那粮垛看着大大一跺,一边两个,八个人便能轻松搬动。还有一些人,在岸边刨树、搬树。大约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大家就照着原样建起了一座新粮仓。粮仓里那些看守的将卒全都昏死过去。那人又指挥我们把屋里和屋外的将卒一个个搬到新粮仓里,照原样摆好。至于那些粮食,当时真的已经不见了。”

“多谢曾船监敢站出来说出那晚事实。这一带都是河道田野,双杨仓又是临时搭建。众人都是认着这两棵杨树,才能寻见它的位置。鬼搬粮第二天清早,看到油布忽然坍缩、粮食瞬间消失,在场众人自然慌乱无比,哪里有余力去细看周围景物,守仓将卒又立即被押走。后来来查案的人,更难想到这粮仓竟被整个搬移过位置。于是,这桩窃粮大案便被传说成了鬼搬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