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断凌碎雾第二十四节 人亦鬼(第2/3页)



冰沟里的浓雾翻转了一下,就像是水面上卷起个大的浪花。等到那翻卷的浓雾重新平服下来后,养鬼娘不见了。

独眼见养鬼娘走了,身上就像登时卸掉了副枷锁一般,骨骼关节瞬间一松。他条件反射似的,首先就要迈步往鲁一弃身边走过来。

鲁一弃从浓雾中把自己的手抬起来,这手势不只是制止独眼,也是让另两个人知道,暂时不要动。江湖中高手对峙,经常用一招假退,其实暗藏在一边继续盯牢你,观察你真实的状态,寻找你松懈的瞬间。这种情况是鲁一弃从白话小说中看来的,他也不知道真实的江湖是不是这样,但是谨慎总不会有什么错。

鲁一弃简单自然的一个抬手动作,让对家众多暗藏着的高手感到,这年轻人不止是气势凌厉逼人,而且江湖道道极其老练、谨慎。

当浓雾将鲁一弃他们全部淹没了,鲁一弃才拉着独眼跃回到冰沟的另一边,捡起枪支和手雷,沿着原来的小道往回退出。

小道里的迷雾都散了,不再是个混沌的世界。鲁一弃利用洋学堂里地理课学到的知识判断,那峡谷中的地下应该有个雾气的源头。从雾气的温度感觉,应该是具备一定热量的东西,蒸腾的热气在环境低温作用下形成了迷雾。这雾气可以填满整个峡谷,然而山谷中毕竟空旷,雾气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便散去。而那两面石壁的扭曲小道里,雾气来得比峡谷里晚,地方又狭窄,所以持续的时间比峡谷中长。

回到小道的起点,也就到了峡谷的谷口。没了雾气,这里的景象在月光中显得分外清晰。谷口和他们刚来时已经大不一样了,原先平坦的道路现在显得很拥挤,一些黑乎乎的影子错落有致地静立在那里,堵住了谷口的道路。

这情形让鲁一弃很好奇,迈步就要走近看看。瞎子和独眼一左一右同时拉住了他。

“有兽味儿!不止一种,肯定有狼。”瞎子和独眼相反,他是在紧要的时候,话语比较简洁。

“是狼群,还有熊瞎子。”独眼这样一说,鲁一弃立刻就从影子的形状上看出来了。

一个不该出现熊的季节有两只巨熊站在那里,它们的体型要比一般的熊瞎子要大上两框。那天夜里有大兽子摸到夜宿地,袭击鲁一弃,还拍断了斜架在断坡上的杉树,当时柴头说是熊瞎子,大家都不信,现在看来柴头没说谎。

两只巨熊被一群恶狼围着,群狼有的趴伏着,有的站立着,样子很是闲暇。但不管是狼还是熊,都静静地不动,就像一群雕塑,只是那一双双眼睛闪烁着绿油油的光。

这是对峙,这更是一种较量,就像自己和养鬼娘刚才那样。鲁一弃的脑子里首先冒出的是这样的念头。

“这些狼好像是帮我们对付三大弩的那些。”虽然是有月光的夜晚,但是由于距离太远,独眼说出这话是还是不十分肯定。

其实鲁一弃早就有这样的推断,所以他现在正尽量利用感觉寻找另一场较量,既然狼群和巨熊对峙着,那么他们的主人在哪里,他们双方正处在怎样的一个对决状态。

鲁一弃的感觉没能找到另外一个战场,这让他有些失望。而女人的话却提醒了他该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铁匠他们三个没回来,是不是找到正点了。”

的确,铁匠他们三个走入的路口的薄冰茬子上只有朝里的脚步痕迹。

“要么就是落到对家手里了。”

女人说的两种情况都可能存在,但不管是什么情况,他们觉得自己都应该跟进去看看。

这次他们索性点起了两个大火把,既然对家已经和自己照面了,自己的一行一动都肯定在对家的眼里,还不如索性大大方方地往里探寻。

这条小道果然不同他们刚走的那条小道,小道的两边都是刀削般的石壁,而且在石壁上还覆盖了一层琉璃面似的冰面,如此上下一样厚度、一样平滑的冰面,只能是雾气的水分附着在石壁上后再冻结而成的。

几个人只走出二十几步,拐了个弯,一个三岔路口出现在他们面前。出现了个岔路口还不算意外,意外的是岔路口还站着个人,一个周身散发着淡淡青白色鬼气的白衣女子。

养鬼婢,应该能想到,既然养鬼娘出现了,既然养鬼娘对鲁一弃十分忌惮,既然养鬼娘心中早就有鲁一弃是个绝顶高手的概念,那么最有可能给她传递这信息的就是养鬼婢,从北平一直追踪到这极北苦寒之地的养鬼婢。

虽然在金家寨已经见到过养鬼婢,但是那时距离很远,看得不是很清楚,而现在,在跳耀的火光照映下,鲁一弃看到养鬼婢比在北平那时憔悴了许多。

“不要去了!”这是鲁一弃第二次听到养鬼婢开口说话。

鲁一弃没有说话,他只是看着养鬼婢笑了,认真地笑了,笑颜让鲁一弃的眼光变得闪烁而坚定。

不知道养鬼婢从鲁一弃的眼光中看到了什么,她没再说什么,往路旁的黑暗中让了让,只是一双眼睛始终在鲁一弃的身上。

往前有两条道,那么铁匠他们走的是那条道呢?

独眼在一条小道的道口发现了铁匠的脚印,因为铁匠的鞋子在和“攻袭围”坎面对决时,被炉炭烧损了许多,特征很明显。而且脚印是往里走的,没有往外的。这说明铁匠他们走入这条道后就没回来过。于是他们也顺着这条道走了下去。

鲁一弃没再看养鬼婢一眼,他觉得自己必须有了不再看养鬼婢的决心,才会有继续往前走的决心。

还是只有二三十步,又是一个岔口。他们继续循着脚印往前。在出现第三个岔口的时候,独眼依旧在一个道口找到脚印,准备继续往前。

鲁一弃和瞎子却都觉察出不对来了。瞎子让独眼去瞧瞧另一条道口。

啊!另一条道口竟然也有脚印,同样的脚印。脚印的方向也是往里去的,没有出来过的。

“这是怎么回事?”女人问这话的时候不止是脑袋有些晕,而且心也直往嗓口提。

“是‘鬼打圈’!”独眼说。

独眼说的是盗墓人的行话,坎子家都叫做迷踪径或循环道。这类坎面招法常被用作墓穴为防盗的机关。最常见的有两种设置方法,一种是遁甲八门八圈,每八门有两门生,六门死,然后再八八六十四数循环重复。这种布法变化极大,每一圈的生死门都不同,再加上圈圈交叉,门门互换。一个不大的范围里,要不知道路径设置规律,就是在里面走一年,都不一定能走出来。还有一种是八卦虚满排叠,这种方法要厚道得多,如果只有一个八卦形区,沿途做上记号,走那么两三天就可以走出来。这种坎面的变化是需要扩大范围来满足的,范围越大,变化的招式越多。但实际应用时也不需要扩大太多,只要把一个八卦区的范围翻倍,其中正反八卦同布,再加上一部分的虚满倒置,那再想要出来,恐怕也是一年半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