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延长的奇迹(第2/4页)

高山警署紧靠高山法院,在高山站北面,周围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儿生气。

沿着藤井指给的路往北渡过宫川,这时才终于有了到达高山的感觉。他走过一座叫弥生桥的小桥,沿着一条从宫川分出来的叫江名子川的小河再往前走了一会儿,左边有一座桥,过了桥就看见日下部家了。日下部家对面是一大排卖当地纪念品的小店,八幡洞就是其中的一家。

店里没有客人,一位店主模样的人正在店里干活,好像是在刻一刀雕。

店内陈列着各种面具和其它的一刀雕作品。店主一边干着活一边抬起头说了一句“请进!”大概是把青柳当成了游客。

青柳一边看着店内的摆设,一边慢慢地走近店主。

“师傅,有件事想打听一下。”

店主停下手中的活,打量着青柳,也许这才知道青柳不是游客。

青柳拿出那个青蛙。

“这是您这儿做的吗?”

店主放下工具接过青蛙,凝视了半天,然后说:“是我雕的。”

“你还记得是谁买走的吗?”

店主上下打量着青柳,好像在问你怎么问这个问题。

“啊,这是我的名片。我们正在调查一个案子,为了获得一些情况作参考,想了解这个青蛙的买主。”青柳掏出名片递了过去。店主看了一眼名片改变了表情。

“这是我4月初做的。”店主想了想说道。

“还记得是谁买的吗?”

“是个男的,好像是个游客。”

“你看看是不是照片上这个人?”青柳拿出今井的照片。

“不是,不是这个人。”店主肯定地摇了摇头。

“他是一个人来的吗?”

“还有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小姐。”

“喔,还带着一个女的!”

“那个女的看到摆设的青蛙特别喜欢,让那个男的给她买。那个男的就订了一个。”

店主说着向店内摆陈列品的地方指了指。那里有葫芦、木屐、印盒、木匙等,青柳一下子就看到了也有这种小巧的青蛙。

既然是女的提出要买的,青蛙很可能后来到了这个女人的手里,那么,这个女人也有作案的可能。找到线索了,青柳的眼前突然一亮。

“青蛙是当场做的吗?”

“不,这种工艺品很费工,当场做不出来,所以他们又来了一趟。”

“让他们留下姓名和地址了吗?”

“如果需要邮寄,一般都让客人留下地址。可当时客人说自己来取,所以就没问。”店主的话就像一瓢凉水把青柳刚刚燃起的希望扑灭了。

“青蛙的活儿多吗?”青柳仍然抱着希望问道。活如果太多,也许会记错。

“青蛙的活儿一般不接,一年充其量也就三、四个。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做了,想再做起来。”

“雕这样的青蛙大概需要几个小时?”

“那要看那天的情况,有时也可能一天都做不出来。”。

“这个青蛙当天就做好了吗?”

“当时不知道几个小时能做好,所以告诉客人做好了送到旅馆,但客人说反正没事儿,利用参观的空隙时间随时可以来取,所以就没再问。”店主看着青柳失望的样子,非常过意不去地说道。

高山市内有60多家旅馆(加上小旅店有150多家),在这么多家旅馆里寻找连姓名都不知道的旅客,真好比是大海里捞针。

“噢,对了,那个人在我这儿订完青蛙就到前面的吉岛家去了。”

“吉岛家?”

“就在日下部民艺馆的旁边。一般人们都是先去日下部家,可他先去了吉岛家。所以记得很清楚。或许他们是看完日下部家以后到我这儿来的!”店主说话的后半截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地嘟囔。

青柳想起美千代对他说过,在吉岛家曾和一对儿今井肯定认识的人擦肩而过。这一对儿说不定就是青蛙的订购者。如果吉岛家有当天的来客登记,也许就能发现青蛙订购者的踪迹。

“请问还记得他们到这儿来的准确日期吗?”

“看看交货单就会知道。”

“太谢谢了。”

主人一点儿没有嫌麻烦的样子,立刻去了另一间屋子。一会儿,拿着一个账簿回来了。

“搞清楚了。看,这儿有纪录,4月6日,田蛙一个。”

“是4月6日。谢谢!”

这样,再查一查4月6日吉岛家的来客登记,或许线头就接上了。

“今天承蒙多方指教,非常感谢。好不容易来了一趟高山,我也选一件东西留作纪念吧。”青柳把目光停留在其中的葫芦上。几个葫芦上系着一个骰子,他从货架上拿下来。

“请问这个葫芦……”

“这是六瓢系骰。”

“是无病消灾吗?”

“六个瓢上系着骰子,叫六瓢系骰。”

“啊,原来是这个回事。我就买这个作为来高山的纪念吧。”

“谢谢。”

“请问卖这种六瓢系骰的就您这一家吗?”

“不,这不是手工做的,高山市内和附近的纪念品店都卖,也许还运到外地去卖。”

“您这儿做吗?”

“不,是石浦町那边做的。好像现在老板身体不太好,暂时不做了。”

原来这是机器成批生产的,可永井凭什么认定是八幡洞的呢?可现在不是问这个的时候,回去问问永井就知道了。

青柳出了八幡洞来到吉岛家,在入口处的柜台上买了票,青柳进到馆内,里面一个人也没有。

青柳问柜台上的女馆员有没有参观者登记簿,女馆员投过一副怀疑的目光。青柳掏出工作证给她看,于是她从里面叫出一位负责人模样的男子。

“什么事呀?”负责人一副审问者的架势。

“我想打听一位4月6日到贵馆参观的人名。”

“本馆对参观者从不登记!”对方的回答冷淡至极。

“您知道4月6日到贵馆参观的人数吗?”

“入馆人数有记录,但从不对外公幵,大概是旁边日下部家的三分之一。”对方好像领会错了青柳问的意思。

“贵馆是否备有供参观者签名的纪念册?”

“要是留言簿倒有。”

“那也行,能让我看一下吗?”

“那个倒是可以随便看。”

“有今年4月份的留言簿吗?”

“今年的还都在。”

“留言簿都放在哪儿了?”

“在有地炉的屋子里间。”

青柳从柜台的侧面被领进去,然后顺着走廊从有地炉的屋子进到里间。里间再往里是浴室,后面就是马路了。每到冬天,午后的斜阳透过窗户温暖地照进屋里。

在里间的一个角落露出一张书桌,上面堆满了留言簿,封面上写着“随想记”。上面写着来自各地的参观者的地址、姓名和随想录等等。

青柳只关心4月6日的来访者。不知道青蛙的订购者是否在留言簿上有签名,如果没有,那么自己追到这儿来的线头不就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