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粉红连衣裙的幻影(第2/3页)

“你是说要把出租汽车站作为重点进行调查。”搜查股长领会了爱甲的意见。

“是的。不过,还有一点要考虑。”爱甲鼓足了勇气说。

“还有什么?还有更好的见解吗?”股长不同于刑事部长,他以好意的表情看着爱甲。

“靠工资生活的人的生活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就象被镶嵌在固定的框架里一般。根据这一情况分折,犯人接近被害者,应该是在星期六下午的六点到七点左右。如果对大宫车站的出租汽车站一带进行调查,也许能查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第二天,正好是案件发生一周后的第一个星期六。搜查本部投入全部力量对大宫车站附近进行了调查。

2

星期六的夜晚,大宫车站前十分拥挤。可是由于缩小了调查范围,警方没费多大力气,就得到了有价值的线索。

有目击者说,在上星期六的大约同一时刻,他们看到了两个年轻女子,一个身穿白雨衣,另一个身穿粉红色的连衣裙。开始时,她俩在汽车站上等车。后来,等车的人越来越多,而汽车却迟迟不来。两人可能是等急了,便走到马路边上,想搭乘一辆出租汽车。这时,正好有辆车开到两人面前,一打招呼,她俩便上车了。

经过反复访问目击者,终于弄明白了,那辆车是深蓝色,能乘六个人,好象是外国车。这一情况和那农民的证言恰好相符。

不过有一点很遗憾。当时天色已晚,并且开始下起雨来,那辆汽车停车的地方没有亮光。几位目击者都没能看清楚汽车的车型和牌照号码。

搭车的两个女人,其中一个人的脸型和特征,的确是被害者。目击者当时也只是把目光集中在搭车的女人身上,没有注意观察犯人和汽车。不过,在两个女人上车之前,车内已经有三个男人,这一点,有好几个人的证言是一致的。以此可以断定,犯人肯定不是一个。

根据目击者的证言,搭车的女子是两个人。警方对此特别重视。假如这是事实的话,被害者一定还有个同伴。可是,这起杀人案现在已经轰动了全社会,那个同伴为什么一直保持沉默呢?这一点令人不可思议。

“没有错吗?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时搭车的确实是两个女人吗?”搜查官多次向目击者叮问。

“没错。一个圆脸,一个瘦长脸,两个人都长得眉清目秀,很漂亮。”

“那个圆脸女人是不是这个人?”搜查官拿出了深杉启子的照片。

目击者端详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说:“就是她!”

“那个圆脸的女人在莲田市遭暴力蹂躏之后,又被杀死了。你们为什么不早报告?”

本部这么一追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看到的是一起搭伴的两个女人,没有想到那个案件的被害者就是这两个女人中的一个。再说那是夜晚,对她们的脸面也未必能看得很清楚。”

的确,他们自称看到的那个圆脸女人,很难断定她就是被害者。或许完全是另一个人。不过,对本部来说,好不着易抓到了这么一点线索,便抓住不放地一味追问。

搭伴的那个瘦脸女性,为什么一直沉默呢?她可能是凶手的同犯,担任着诱骗被害者上钩的角色。可是当她扮演完这一角色后,凶手为了灭口,把她也杀了,然后把尸体不知藏在什么地方。

不论怎么说,这又一个女性的登场,使搜查本部更加紧张起来。最坏的情况,就是连续杀人。

刑事们多次去找目击者,刨根问底地反复追问他们,让二他们尽可能地回忆当时的情况,即使是一丝细节也不放过。经过这些努力,他们中的某人想起了一个小细节:“我记得那个穿雨衣的女人抱着一个包裹,里面好象是水果一类的东西。”

“水果?你怎么能知道是水果?”

“水果包不总是鼓鼓囊囊、沉甸甸的吗?再说,那包皮纸上好象还印着水果图案。”

“那包皮纸是不是车站附近水果店里的东西?”

“那可不敢说。我没有在车站附近买过水果。不过,她有可能是在站前的什么地方买的。”

“怎么见得?”

“水果一类的东西,在哪里买也都差不多。那么重的东西,从大老远的地方带了来,不太累了吗?”

证人的这番见解很有说服力。警方对车站周围的水果店进行了调查。

除了在车站大楼内有卖水果的之外,站前两家百货公司内和附近其他地方也有几家水果店。大宫车站一天有近三十万流动客人,要通过对这些水果店的调查,发现那唯一的一个客人的线索,实在是有如大海捞针般的困难。

对车站外的几家水果店的调查没有取得任何结果。他们只好又回到了车站大楼里。在这儿,客人下了车,买东西最方便是车站大楼内。尤其是当天下着雨,如果从车站大楼出去买东西,既要被雨淋湿,又不定什么时候才能找到想要买的东西。如此看来,那客人在大楼内买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二天,警察又来到最初调查过的商店里。店员换了人。昨天的店员,几乎看不到了。上午和下午大概是两班制。爱甲刑事向换班的店员再一次提出了同样的询问。当他把被害者的照片拿出来,向一个售货员问询的时候,出纳台上有个女出纳员仿佛惊奇地在侧耳细听。

在刑事眼里,就连这点微小的反应也逃不掉。

“怎么?你好象是想起了什么?”他看着那位出纳员问。女出纳被他从对面紧紧地盯着,仿佛有点儿慌张似的,但她还是口齿清楚地回答说:“你问的那个人怎么样,我不清楚,不过,在上星期六晚上六点左右,确实有个穿白雨衣的女顾客在这里买过水果。她买的是甜瓜和麝香葡萄,大约买了五千多日元的。”

“那个女顾客是不是这个人?”刑警赶紧拿照片给她看。

“好象是。不过,因为只看了她一眼,所以我不敢肯定。”

“记不记得她有什么特征?”

“哪好意思直盯盯地看顾客呀!”

“能想起一点点儿细节也好。”爱甲十分焦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点儿线索,怎么能让其在中途断了呢?

“很难想起。”出纳员漫不经心地这样回答,似乎又有点儿后悔。

“嗳,我想起来啦。是不是那人当时曾问过到莲田需要多少时间的那个人?”出纳员正在为难的时候,一旁的售货员给解了围。她本来完全忘记了的事,突然被出纳员的话又提醒了。

“问过去莲田的人?”刑事脸色突变。他觉得那微小的线索,仿佛一下子变成了粗大的网纲一般。

“我回答说,大约需要千元左右吧!她立即纠正说,我问的不是费用,而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