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2/5页)

“小鱼,你太谦虚了。”傅觉恒虽然对折扇不了解,但是他能感觉到他手里这把折扇并不普通。

“我真没有谦虚。”他真的觉得自己做的不好。“恒哥,你继续忙,我继续练习扇画。”

“好。”

虞决修又拿出一把白纸折扇,在扇面的正面画一条锦鲤跃出水面,轻咬着莲花。

因为扇面有褶皱不平,所以画的时候不好画,要比在平铺的纸面上画画难很多。有时候手稍微抖一下,整幅画都毁了。

傅觉恒偶尔从电脑前抬头看向虞决修,之间虞决修低着头,神色专注地在扇面上画画。灯光轻洒在他的身上,仿佛给他身上度了一层光芒,宛如落入凡尘中的谪仙。

对面的画面太美,傅觉恒不忍心破坏,下意识地放轻呼吸,像是呼吸声大一点就能惊走对面的人。

虞决修没有注意到傅觉恒的灼灼目光,此时的他完全沉浸在作画中。

每次练习书法或者绘画的时候,虞决修整个人会沉静下来,让他变得像一片平静的湖面。

两人在书房里各自忙各自的事情,气氛却非常的温馨。

忙到九点,虞决修先回房洗澡。洗完澡,他马上就进入系统学习。

呆在书房的话,他没法进入系统,所以只能先回到自己房间。其实,他不想傅觉恒跟他一起回宁都,就有这方面的原因。恒哥和他在一起,他没法进入系统学习。

他今天还得考核《春秋》,要把剩下的篇章默写出来。

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虞决修终于把《春秋》剩下的篇章默写完。

“小师弟,有信心通过考核吗?”

虞决修非常诚实地说道:“师兄,说实话,我没有信心。”《春秋》的内容和《论语》相比是很短,但是和高二的课本相比就太长了,他没有完全的自信地认为自己一个字都没有错,毕竟他还没有练就成过目不忘的本领。

这话让师兄感到惊讶:“小师弟,怎么一点信心都没有?”

“师兄,内容太多了,我怕我会记错,或者记混淆啊。”

“小师弟,对你要有信心。”师兄说完,宽慰道,“这次要是没通过考核也没有关系,咱们再上一遍,保证你能记住每一个字。”

完全没有被安慰到的虞决修:“……”

师兄安慰完虞决修,就挥挥衣袖离开了。

等到颜子渊走进课堂,就看到像一条咸鱼趴在桌子上的虞决修,关心地问道:“小师弟,怎么了,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

“师兄,我的身体被《春秋》掏空了。”虞决修立马坐直身体,身子端正,目不斜视。“师兄,《论语》上完,我不会也要把《论语》重头到位默写出来吧?”

“这是自然。”颜子渊笑得十分温柔,“小师弟,你不仅要全部默写出来,还要倒背如流。”

虞决修表示他选择死亡。

“小师弟,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虞决修:“……”真的,他对自己没信心。

“我们接着上课。”

“是。”

虞决修今天学习的是《论语》的卫灵公篇,这篇主要讲述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意思是:【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一开始上《论语》的时候,颜子渊的速度很快,一口上好几章,但是现在基本上每节课只上一两篇的内容。

讲解完书上的内容后,颜子渊会更深入的讲解,让虞决修明白的更多。

“今天就上到这里,小师弟有什么不懂的吗?”

虞决修微微摇头:“师兄,我没有什么不懂的。”颜师兄虽然讲解的很深,但是他说的非常通俗易懂,让他能听得明白。

“对了,小师弟,你的翻译怎么样了?”

提到翻译这件事情,虞决修的神色僵硬了下,随即苦着脸说:“师兄,我连学而篇都没有翻译好。”说实话,把《论语》翻译成英文真的很难。

“小师弟加油,学而篇翻好了,拿给我看看。”

“师兄,我觉得我翻译的不怎么好。”他高看了自己,也小看了《论语》。

“翻译一开始都翻译的不怎么好,翻多了就会慢慢变好。”颜子渊鼓舞虞决修道,“翻译过程中肯定很难,但是千万不要放弃,每天练习,你会收获很多。”

“师兄放心,我不会放弃。”虽然很难,但是他还是会硬着头皮翻译下去。

颜子渊很可爱地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小师弟,加油!”

“谢谢师兄。”

《论语》上完后,接下来就是《孟子》。

公孙丑每次上课之前,都会叫虞决修起来背书,让他把前一节课的内容背下来。

上一节课学的内容是离娄章句上的第二十六节至二十八节的内容。

“小师弟,把上节课的三节内容先背一遍吧。”

“是,师兄。”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选自度娘)

三节内容很短,很容易背下来。

这三节的内容的表面上的意思也很简单,但是背后的深意却意味深长。

公孙丑满意地点了点头:“小师弟,坐下吧,我们今天上离娄章下。”

“是,师兄。”

公孙丑教虞决修的时候,根本不用看书。《孟子》整本书,他都能倒背如流。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夭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小师弟,解释下这一节内容的意思。”

虞决修说道:【这一节的意思是孟子说:“舜出生在诸冯,迁居到负夏,去世在鸣条,是东方边远地区的人。周文王出生在岐周,去世在毕郢,是西方边远地区的人。这两个地方相距,有一千多里地;时代的距离,相隔一千多年。而在中国实现他们的志向,就象有信物一样吻合,无论是在先的圣人还是在后的圣人,他们的准则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