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第2/2页)

度支司,是被太|祖亲手废用的财政机构。

前朝有设立六部,也有户部,但国家的财政大权并不在户部,而在三司:户部司、盐铁司和度支司。户部归户部司掌管,而三司由宰相掌管。朝政大权,被宰相一人执掌了大半!

太|祖废弃三司,提升六部地位,为的就是削弱相权。

如今纪翁集突然说要再开度支司,百官岂能不震惊?

然而赵辅的反应却有些耐人寻味。他脸上的表情并无太大变化,他望着纪翁集,道:“纪相为何如此说?”

纪翁集:“赋改二十三条,若真正实行,其难度最大之处,便是这与众不同的从下而上的改革制度。古往今来,任何政革都是由上而下,从小到多,如此才能利于掌控。但赋改二十三条,先从人口最多的平民做起,如何确认财银调度,确认赋改的成果,便成了重中之重!”

这时一道声音响起:“左相是想重开度支司,还是重开三司?”

开口的不是其他人,竟然是纪翁集同样出身寒门的左丞陈凌海!

纪翁集看了他一眼,徐徐开口。

朝堂上,开始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争论。

唐慎身为四品小官,在这种时候根本没有插话的机会。他默默地站在百官的最后方,远远的只能看到四位相公和王溱的后脑勺,连赵辅的脸都看不清。

纪翁集想重开度支司,陈凌海不同意,王诠当然也不同意。

当今户部尚书是王溱,王诠的亲侄子。开了度支司后,纪翁集从王溱手里分权,王诠能同意?

早朝上,百官争辩不休。

唐慎听了很久,忽然发现一直没听到自家师兄说话。他下意识地伸长了头,偷偷地看向王溱。只见王溱高举玉笏,身姿笔挺地站在百官之中。等到左相一派与其他官员吵到不可开交时,赵辅轻轻哼了一声,百官寂静。

赵辅的视线在群臣身上绕了一圈,最后停在王溱身上,他笑道:“子丰觉得呢?”

王溱上前一步:“臣以为,左相所言,未有不可。”

话一出口,户部左侍郎徐令厚和右侍郎秦嗣纷纷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赵辅却笑了:“朕也以为,未尝不可。宣,自今日起,重启度支司!”

开平二十九年六月廿九,左相纪翁集重开度支司。

七月初一,右相王诠开始实行赋改二十三条。以北直隶和南直隶为先,在这两个省府中率先进行改革。

度支司刚刚重启,急切需要新的官员。

唐慎许多熟悉的面孔一个个被召进了度支司,比如与唐慎同一届的状元姚僐,比如唐慎的同窗好友梅胜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