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2页)

为了避免乱象的出现,他必须在源头将他们的作乱的根本掐断。

六国之民在心里将身份转变过来需要时间,安稳度过这段时间后才是他们彻底解决北方匈奴的时候。

然而,信件送出去没几天,咸阳便接到了蒙恬第二封加急文书,似乎就在嬴政命令吩咐下去的同时,蒙恬就已经派人回咸阳了。

和燕执猜的没有什么大的出入,那队奇怪的士兵的确是从更远的地方过来的,但是却不是主动来入侵秦国,而是迷路至此,然后被匈奴人俘虏当成了苦力来攻城。

匈奴人被秦国打的损失惨重,忽然见到一波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士兵出现在自己的地盘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了再说。

对方人少,又是步兵,根本没有办法和精悍的匈奴骑兵想抗,再加上语言不通,连说带比划之下就被忽悠着朝着秦国的城池打了过来。

秦兵能把匈奴人打的落花流水,一批看上去精悍却连匈奴人也打不过的步兵,面对守城的精锐没有丝毫胜算可言。

先不说驻守边城的大秦弓.弩兵以及步兵,只骑兵就够他们受的,秦国的骑兵一点儿也不必匈奴差。

一仗打完蒙恬直接将残余的士兵包了个圆儿,他们听不懂对方说的话,对方也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但是几天的比划下来终于还是让蒙恬搞清楚了这群人的来历。

原来不只他们这儿战乱,更远那些未知的地方也都处在战争之中,这些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打仗的时候走错了路,就这么迷迷糊糊翻过了几座山,直到看见眼前苍茫辽阔的大草原才意识到他他们迷路了。

回去显然是回不去了,草原上不只有蓝天白云,还有比饿狼还恐怖的看见他们直接甩着刀策马杀过来的敌人。

连阵型还没有来得及摆,盾牌挡不住烈马的冲击,骑兵几番冲击之下,他们就直接输了个彻底。

对于得到的这个结果,蒙恬捏了捏下巴,觉得他还是先将事情说给皇帝陛下比较好。

除了他们知道的诸邦诸国外还有其他国家的消息很快在咸阳传了开来,被俘虏的士兵没有留在边城,而是被接了命令的蒙恬捆了结实押送到了咸阳。

大街上摩肩接踵,百姓们都很好奇这从来没听说过的人究竟长什么样儿,听说这些人即将到达咸阳后都急冲冲的跑出城观看。

城门旁的楼阁之上,两个小孩子趴在窗子上看个不停,旁边,青衣少年端坐在席位之上,对面坐着头发花白的老者。

“境外诸胡对大秦来说的确为祸患,主要原因却是他们的头领,普天之下的百姓,又有谁不希望能安安生生过日子呢,就算是匈奴林胡,能吃饱穿暖只怕也不会再过刀尖上舔血的日子。”

将视线从窗外收回来,张良勾了勾唇角,眉眼弯弯一片纯良。

百姓所求,不过是温饱而已,大秦能让边城的百姓与中原一样衣食无忧,没有头领带头,潜移默化之下,何愁匈奴不灭?

而且,匈奴人惯好杀戮,若能使计让他们自相残杀,那就更好不过了。

看着眼前年纪尚轻却心智超乎常人的小弟子,荀子摸了摸胡子,并没有做出什么评价,朝堂之事并非简单说说,那么简单,著书立说与治理天下是两码事儿,此子之能不在著书之上啊。

城外大营中,将人数清点完的李信看着脸色怪异的燕执,又看了看那些蓬头垢面的俘兵,摇了摇头什么也没问赶紧将这些人押送入帐。

这些人虽然长的奇怪了点儿,也不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吧?

脑子有些发懵的看着那些被俘兵不着痕迹护在中间的人,燕执揉了揉眉心,又看了一眼后终于确定了自己没有看错。

打眼扫去一身狼狈和旁边的士兵看不出什么区别来,但是中间那几人明显和其他人有着区别,或者说,他们似乎是两种身份。

没有完全被盔甲挡住的卷曲长发露出来了些许,隐隐露出来的饰品,还有那罕见的异瞳,如果卸了盔甲带上兜帽再背上双刀,这些人怎么那么像他记忆中的那些来自西域的明教弟子呢?

等到所有俘兵被李信安排好,燕执还在原地愣着,他虽然一直跟着军师学习,但是那些奇闻异事听听也就忘了,他对这些从来没有太大的兴趣。

所以,明教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这时候就已经和中原有联系了吗?

他记得波斯人是在西域那边,他们是怎么迷路迷到了匈奴人占领的草原上的?

作者有话说:

剧透,没有其他人穿越or重生,而且亚历山大在这个时候已经英年早逝了,出不来哒~

————————————————————————

七略扔了1个火箭炮 投掷时间:2019-01-18 00: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