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万万不能传到宫里!

丽娘将户部尚书贪污抚恤金的事情告诉了叶大郎。

叶大郎得知此事,心情极度兴奋。

“真是太好了!我这就回去告诉阿耶!”

叶大郎兴奋地跑回家,等候礼部尚书回府。

礼部尚书本打算下了班,就直接回府,没想到刘侍郎等人突然邀请他去喝茶。

礼部尚书想了想,立马答应了刘侍郎等人。跟随刘侍郎等人去了茶馆。

好几位官员聚在雅间里,慢条斯理的喝着茶,随意谈笑。

喝了三杯茶之后,刘侍郎觉得差不多该谈正事了。他开口言道:“韩友阳当街暴毙,也不知是何人所为。至今陛下都没有要调查此事的意思。”

“君心难测。”礼部尚书摇了摇头,他扫向这几个官员,觉得凶手就在其中。

刘侍郎又说道:“几位说,这户部尚书是何意?韩友阳出事时没有立马弹劾他,却等待了今日,突然弹劾已故之人。”

礼部尚书神色淡漠地言道:“我等怎知户部尚书的想法?”

另一位吏部侍郎突然说道:“户部尚书之子,是在刘侍郎手下做事吧?”

提起此事,刘侍郎面色不悦,他冷漠地说道:“正是。门第出身虽高,办事能力却不及寒门子弟。”

户部尚书竟然想让秦大郎取代他?想都别想!

礼部尚书眯起了眼睛,突然发现,或许户部尚书这一回不是针对他。可能是在针对刘侍郎!

刘侍郎不走,户部尚书的儿子怎么有机会上位?

难怪今日是刘侍郎邀请他们这些人来茶馆喝茶!看来右相与户部尚书要调查前任左肃政大夫,刘侍郎比他们还着急!

思及此,礼部尚书突然淡定了。

从茶馆出来的时候,街鼓响起,礼部尚书直接回府。

“阿耶!今日怎么回来这么晚?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叶大郎心情激动的在家等礼部尚书回来,没想到礼部尚书迟迟不归。

礼部尚书告诉叶大郎:“今日兵部的刘侍郎请我去喝茶,你看起来这么高兴,莫非是遇到了什么好事?”

叶大郎欣喜的告诉礼部尚书:“阿耶,我找到了户部尚书的把柄!”

闻言,礼部尚书惊讶,他立马让儿子跟他去书房。

到了书房,礼部尚书开口问道:“什么把柄?”

叶大郎走近两步,告诉礼部尚书:“户部那边贪污抚恤金!户部尚书负责管理户部,每一笔账的去向,都了如指掌。他不可能不清楚抚恤金的去向!可是抚恤金只发过一次,而且还扣了九成。这些年,不知道户部那边贪了多少抚恤金!户部尚书这回是没法把自己摘出来了!”

礼部尚书若有所思,目光莫测地盯着花瓶,他缓缓说道:“或许户部尚书这回弹劾韩友阳,并非是在针对我。而是在针对兵部的刘侍郎。户部尚书之子在刘侍郎手底下做事,只要刘侍郎出了事,秦大郎便能取代刘侍郎,成为新一任兵部侍郎。”

叶大郎说道:“可若是户部尚书调查到阿耶与韩友阳有利益往来,阿耶必定会受到影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手,先对付户部尚书!贪污抚恤金,足以让陛下震怒了!若是民间那些将士亲属,一同闹事,陛下为了平息民怨,必定会先彻查此事。如此,那调查韩友阳贪污受贿的事情,就能往后搁置了。我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账册,销毁证据!”

礼部尚书面色凝重,他目光深深地看着叶大郎,出声说道:“大郎所言甚是。不过,此事有人比我们还着急。我们没必要亲自出手对付户部尚书。这个把柄,你派人送去刘府。刘侍郎会出手对付户部尚书的。”

叶大郎立马点头:“我这就去派人送消息到刘府!”

刘侍郎回到府中,心烦意乱,吃不下饭,喝不下茶。甚至还摔碎了几个茶杯。

刘夫人正在安抚刘侍郎。

“夫君莫急,再等等,总会查到户部尚书的把柄!”

“只怕我还拿到户部尚书的把柄,他就先拿到了我的把柄!”刘侍郎越想越烦,再次拿起一个茶杯,准备摔杯子。

刘府管家急匆匆地跑过来,出声说道:“郎主!有消息了!”

闻言,刘侍郎放下手里的茶杯,快速起身,出声问道:“什么消息?”

刘府管家拿出那封信,递给刘侍郎。

刘侍郎拆开信笺,浏览内容。

脸上的怒意渐渐被喜色取代了,刘侍郎仰天大笑,兴奋地说道:“好好好!真是太好了!户部尚书不是想对付我吗?我倒要看看,是谁先对付谁!”

刘夫人关切地问道:“夫君,得到了什么好消息?”

刘侍郎将纸递给刘夫人,他问管家:“这消息是从哪里打听到的?”

刘府管家告诉刘侍郎:“有人突然敲门,李三开门一看,门外没人,但是地上有一封信。便将此事告诉小奴。小奴觉得可能与郎主心烦之事有关,所以就快速告诉郎主。”

刘侍郎若有所思,低声说道:“肯定是今日与我喝茶的那几人,其中一人送来的消息。他们不想出手对付户部尚书,便将把柄送到我的面前,让我出手对付户部尚书。”

刘夫人问道:“那夫君要出手对付户部尚书吗?”

刘侍郎一脸狠厉,他咬牙说道:“他主动对付我,我为何要继续忍着?只要有了这个把柄,户部尚书死定了!我站出来对付户部尚书,其他与韩友阳有利益牵扯的官员也会开口帮我。”

刘侍郎突然指着管家说道:“过来!即刻去办一件事。”

刘府管家凑到刘侍郎身边,附耳听刘侍郎的吩咐。

次日,晏道书带着孩子们进城的时候,发现有些不对劲。

平日里城外的百姓会整齐有序的排队入城,可是今日,许多百姓聚在一起,不知道在做什么。

晏道书低头对三个孩子说道:“牵紧手。”

晏大郎跟晏二郎立马握紧晏三郎的小手,一辆防备地望着四周。

晏道书带着三个孩子凑过去,开口询问一位大娘。

“不知发生了何事?为何诸位都聚在此处?”

这位大娘一脸怒意地告诉晏道书:“这位周老翁早些年当过兵,在战场上杀了不少敌人,落了个左腿残疾。朝廷本应该每年发一笔抚恤金给他。但是周老翁从来没有收到过抚恤金!前几年,周老翁家的大郎,也上了战场,在战场上为国捐躯。朝廷理应每年发一笔抚恤金给周老翁一家。可是周老翁没有收到过一个铜板!你说可不可气?军户百姓为国捐躯,为国受伤,可是却得不到任何安慰!如今,这位周老翁的二郎生了重病,没钱救治,迫于无奈,周老翁才想进城讨要抚恤金!”

晏道书听了之后,神色凝重。他低声说道:“军户世代守卫边疆,保护百姓。朝廷怎能这样对待这些军户?”